州河洪灾治理战略研究
2016-10-09刘明洋郑建清何海波王兵刘玉堃
刘明洋,郑建清,何海波,王兵,刘玉堃
(1.四川省达州市水务局,635000,达州;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610065,成都)
州河洪灾治理战略研究
刘明洋1,2,郑建清1,何海波1,王兵1,刘玉堃1
(1.四川省达州市水务局,635000,达州;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610065,成都)
洪水围城;河道整治;洪涝灾害;州河治理
一、州河治理的重要意义
1.州河治理的政治意义
州河是嘉陵江支流,原名通川江,因流经明代称为达州的达县,故名州河,沿用至今。州河在四川省达州市境内,主城区流程约25 km,流域面积263 km2,河床平均宽约250m,多年平均最低水位269.56m,平均含沙量1 277.67 g/m3。近十多年来,达州频发暴雨洪灾(见图1),能否有效解决洪灾问题,是吸引人才来达州发展的形象工程之首,更是对市政府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从政治角度来看,治理州河可以兴达州。
2.州河治理的经济意义
暴雨造成的洪灾直接导致达州农业、基础设施、工矿企业等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如图2所示)。暴雨洪灾使全市农作物受损、绝收面积大,大量房屋倒塌;造成交通道路、通信、水利设施等不同程度损毁,边坡滑坡,道路阻断。
从图1与图2可以看出:洪水水位变化较为突出的年份,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更大。因此,州河治理对洪水灾害频繁的达州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二、州河洪灾原因分析
研究州河洪灾的历程,总结出州河洪灾长期未能有效治理的原因如下:
一是州河防洪工程存在薄弱环节。防洪规划重点工程尚未完全实施,控制性工程尚未建成,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仍然偏低;州河地质条件复杂,防洪工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在高水位时,堤防库坝易出管涌、滑塌等问题突出,超标准洪水的处置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二是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滞后。达州防汛一期工程由于资金与相关技术储备原因导致工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雨情、水情与旱情系统是防汛二期工程的重点建设任务,而达州防汛二期工程建设任务才刚刚开始;网络安全体系仍然薄弱,洪灾治理的智能预警系统不完善。
三是防洪管理理念和方法较为落后,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简单粗暴,造成了防洪单纯以蓄为主或以泄为主。
四是城镇化进程与降水特性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暴雨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逐渐增加,夏季中等以上强度的对流性降水的增雨效果特别显著。达州市区大规模城镇建设挤占了河湖水域面积,降低了调蓄洪涝能力;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使不透水面积比例增加;市区径流特性以及微地形的变化,形成了有利于雨水积聚的环境,使地表产汇流时间缩短,洪峰流量陡增。近十年达州州河几乎逢大雨必涝。
五是城市洪涝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达州市防洪排涝标准不高,工程体系不完善,超标准暴雨洪涝灾害的应急预案不健全,对突发性、高强度暴雨事件的预报预警能力不足。流域、区域与达州市防洪标准的不协调性,导致达州市的防洪标准不衔接,直接影响达州市防洪排涝效果。
图1 2004—2015年州河洪灾水位变化
图2 2004—2015年州河洪灾经济损失
三、州河洪灾治理对策与措施
1.洪灾治理的总体应对战略框架
科学设计,统筹规划,精准定位,加快建设达州市州河洪涝应急管理系统。达州市州河洪灾治理的总体应对战略框架如图3所示。
建设技术先进、性能优越、能适应复杂条件与满足调度要求的达州市智能预警系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在面临突发性洪涝灾害时提供准确的信息。达州市州河洪涝智能应急管理系统如图4所示。
2.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综合分析平台
州河上游的中小河流要坚持“蓄泄兼筹”原则,适当承担防洪风险。在山洪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科学制定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图。新建一批移动天气雷达及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加强暴雨及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气象观测和预测,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综合分析及预警平台(如图5所示),尽可能延长洪灾预警期。同时,建立群测群防体系,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避险技能。
图3 达州市州河洪灾治理的总体应对战略框架
图4 达州市州河洪灾治理的智能预警系统
图5 达州市州河上游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综合分析平台
3.完善市政排洪、排涝与排水系统
紧密围绕达州市洪涝灾害防控的突出问题和战略需求,加强市内防洪、除涝、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机构与规划团队的相关方面课题合作研究,解决达州市洪涝灾害问题。
4.城市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原则,在州河东、中、西源下游分别修建土溪沟水库、固军水库与鲜家湾水库;市区上游坚持“点线面结合,综合治理”的策略。创新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四、结论
5.修建生态防洪工程
在州河上游东、中、西源以及河流两岸、水库等地,选用特殊树种进行水源涵养林与水土保持林设计,建立生态保护屏障,以此加强水源的涵养、储蓄与净化功能;发挥森林植被在涵养水源方面的功能,减缓洪涝灾害发生,改善州河周边的生态环境。
州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学、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学、河流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稳步推进州河整治工作。同时,应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构建良性循环的河道生态。■
(于正万、刘远福、谭俊峰、庞启来对本文亦有贡献)
P426.616
B
1000-1123(2016)09-0040-02
责任编辑安天杭
2016-03-11
刘明洋,博士后。
[1]张建云.城市洪涝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