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化学冲刺备考攻略

2016-10-09李汝驿

试题与研究·中考化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溶质气体溶液

李汝驿

中考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业的总结和检验,学生在考场上总是既紧张又兴奋,在解答试题时常会出现不必要的失分。笔者经过多年的阅卷,分析并总结了以下几个“不一定”和“注意”,望有助于学生在中考考场上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一、四个“不一定”

中考考场的紧张氛围使学生在解题时偏向于惯性思维,总是不自觉地运用经验去解题,而命题者往往也喜好在这方面设置陷阱。学生要明确平时的经验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知道自己认知中的“一定”有哪些限定条件,掌握试题设置中的“不一定”。

1.交点不一定都相等

【例1】依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 t2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2 ℃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D.将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2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A

【解析】在搞清题意和图意后分析各选项:A项,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为甲<乙,正确;B项,t2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两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状态没有告知,所以不可确定,错误;C项,题设告知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但两物质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没有告知,所以不可确定,错误;D项,题设中甲、乙两物质溶液的饱和程度没有告知,有可能都不析出晶体,即使析出晶体其质量也无法比较,错误。

【点悟】在做此类试题时,不少学生会有一种“交点必等”的错误思想。交点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质质量相等是可能的,但不是一定的,这些相等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即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才相等,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命题者常在“交点”处设置迷惑性的选项,诱使学生上当,我们应把“交点必等”变为“交点危险”来提醒自己,遇到时提高警觉。

2.起点不一定都在原点

【例2】向下表中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或沉淀可用图A表示的是 ,可用图B表示的是 。

【答案】②④⑩ ①③⑤⑥⑦⑧⑨

【解析】分析各组反应情况:①向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依据优先中和的反应原则,NaOH先与HCl反应,待HCl全部消耗,NaOH开始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可用图B表示,同理,⑤⑦⑨也可用图B表示;②铜锌合金中Cu不与稀H2SO4反应,Zn与稀H2SO4反应立刻产生H2,可用图A表示;③铝片置于空气中,其表面易生成氧化膜,遇酸时只有氧化膜溶解后,酸才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气体,可用图B表示,同理,⑥也可用图B表示;④混合溶液中的[SO2-4]遇Ba2+直接生成BaSO4沉淀,可用图A表示,同理,⑩也可用图A表示;⑧KMnO4的分解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加热温度达到前不会分解放出O2,故可用图B表示。

【点悟】依据上述例析可知,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反应不是加入物质就立即开始的,很多反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应起点不在原点的约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活泼金属表面有氧化膜存在,遇酸时只有氧化膜除去后才会有气体产生;②一些酸(或碱)和盐的混合溶液遇碱(或酸)时,中和反应优先发生,酸(或碱)消耗完全后才会开始产生气体或沉淀;③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才开始进行,未达到此温度前无气体产生。

3.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

【例3】现有32.8 g由氯化钠和氯化钡混合而成的固体,当完全溶于水后,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20%的稀硫酸,当加入49 g时沉淀达到最大值,将所得混合物过滤、洗净,得滤液 200 g。求:

(1)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氯化钡的质量。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消耗H2SO4的质量为:49 g×20%=9.8 g

设: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HCl的质量为y。

BaCl2+H2SO4=BaSO4↓+2HCl

208 98 73

x 9.8 g y

(1)[208x=989.8 g] x=20.8 g

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32.8 g-20.8 g=12 g

(2)[989.8 g=73y] y=7.3 g

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2 g200 g]×100%=6%

所得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 g200 g]×100%=3.65%

答:略。

【解析】(1)依据题意可知,向混合物中加入的稀硫酸全部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可求出氯化钡的质量,进而求出氯化钠的质量。(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不仅包括生成的氯化氢,还包括没有参加反应的氯化钠,在求解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都要求出,切勿忽视其中一种。

【点悟】确定溶质和求解溶质质量分数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谨慎、细致地分析和解答。学生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搞清反应过程中某点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物质种类;关注反应中加入物质的量(少量、适量或过量)。

4.数据不一定只用于计算

【例4】为测定一种待回收的废铁中铁的锈蚀程度,某同学取部分该锈蚀的铁片样品(仅由铁和氧化铁组成),测得其中氧元素的含量为12%。则样品已被锈蚀的铁元素占原金属铁的质量分数为( )

A.28% B.31.8%

C.46.7% D.70%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该锈蚀铁片由铁和氧化铁组成,若设锈蚀铁片质量为100 g,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 g,其余88 g为铁元素。由氧化铁的组成可知,其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8。综上,被锈蚀的铁的质量为 12 g×[11248]=28 g,则被锈蚀的铁元素占原金属的质量分数为[28 g88 g]×100%=31.8%。

【点悟】由该题的求解过程可知,数据的存在并非都是单一直接用于计算,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可提供相关的信息。所以,学生要认清并理解“计算题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化学意义”这一点,再依据所获取的信息去寻找相应的关系、求解途径和方法等。

二、四个“注意”

会做而做不对也是学生中考时常遇到的情况,因此,学生在考场上要戒骄戒躁、淡定冷静、关注要点,尽力避免非智力因素所导致的失分。

1.实验操作注意顺序

【例5】在检验某气体中是否含有H2O和CO2时,应先检验 ,后检验 ;若要除去该气体中的H2O和CO2,则应先除去 ,而后除去 。

【答案】H2O CO2 CO2 H2O

【解析】检验CO2一般用Ca(OH)2溶液,它会与CO2反应生成CaCO3和H2O,所以,若先检验CO2,则产生的H2O会干扰原气体中H2O的检验,无法证明检验出的H2O是原气体中的还是CO2反应生成的。故检验时,应先检验H2O,后检验CO2。在除去两种物质时,H2O可用浓硫酸来吸收,CO2可用烧碱(NaOH)溶液来吸收,若在除去CO2前除去H2O,则剩余气体还会从烧碱溶液中带出部分水分,造成气体中还存在杂质H2O。故除去时,应先除去CO2,后除去H2O。

【点悟】实验的操作顺序有先后之分,它直接影响实验的正误、安全等。如点燃H2、CO、CH4等易燃、易爆气体时,一定要先验纯后点燃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归纳总结实验中的“先”与“后”,以利于判断和运用。

2.简单时注意准、简、规范

【例6】右图是三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当用一个透明的大烧杯倒扣住三支燃着的蜡烛时:

(1)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答案】(1)蜡烛从上至下依次熄灭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产生CO2,大烧杯中温度较高,CO2气体上升,大烧杯中从上至下逐渐充满CO2,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烧杯中氧气又逐渐减少,因此,蜡烛从上至下依次熄灭

【解析】此题看似简单,却是学生的失分点,在解答时往往不够准确、严谨,特别是对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很容易出现漏洞。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蜡烛从上至下依次熄灭。在解释原因时,不仅要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要说明由于烧杯中温度较高,CO2气体会上升,CO2是从上至下依次充满烧杯的。

【点悟】简答题的特点之一是要求我们“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简答题的一般设问形式是描述现象、说明理由,学生在答题时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笼统模糊作答,叙述理由时要有理有据、条理分明,答案既要全面又要简练,最后还要注意用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遇陌生时注意细察、多思找规律

【例7】已知:含负一价氢的化合物(如NaH)与水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试写出CaH2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CaH2+2H2O+Na2CO3=CaCO3↓+2NaOH+2H2↑

【解析】依据题设提供的NaH性质(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可写出化学方程式:NaH+H2O=NaOH+H2↑,由此可推知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题设要求写出CaH2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以当CaH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Ca(OH)2还会与Na2C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综合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可得出,CaH2与Na2CO3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Na2CO3=CaCO3↓+2NaOH+2H2↑。

【点悟】NaH、CaH2等氢化物对于初中生来说属于陌生知识,遇到此类试题时学生不要畏惧,要多观察、细思考,识别所给信息特点,而后联系所学进行加工处理。中考中陌生试题多是起点高、落点低,陌生的信息提供的信息多而全,但要求完成的却很简单,只要学生认真审析题意、分析所给信息、联系所学,便可轻松解答。

4.越简单越要注意细节

【例8】下列物质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会使容器内压强明显降低的是( )

A.铁 B.硫

C.白磷 D.碳

【答案】C

【解析】所给四种物质中,只有铁和白磷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固体,会使容器中压强降低,但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四种物质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会使容器内压强明显降低的是白磷。

【点悟】对于越简单的试题,学生越要多加小心,简单背后往往是陷阱,不要因为简单而轻视。这类试题往往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在解答时对题干的分析一定要准、细、透,在解答的过程中体现出我们扎实的基本功。

猜你喜欢

溶质气体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考点突破
藏头诗
中考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关计算归类例析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要注意的六个问题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