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泛化
2016-10-09陈艺婷
陈艺婷
【摘 要】
所谓泛化,即从特殊的、具体的,逐渐向一般的、具有共性的方向拓展的过程。在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中,结合材料及写作要求,引导学生适度泛化,这无论是对提升作文教学效率,还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把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学会适度泛化呢?对此,笔者将结合高中作文教学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中 任务驱动作文 适度泛化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在以往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较为被动,写作方法不到位,所写作文水平不高。提倡以任务驱动方式来引导学生写作,可较好地帮助了解材料内容,确定写作方向。在对材料的分析中写出具有个性的作文。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泛化”,效果才好。
一、要求泛化,学会找准方向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能抓住核心事件来确定核心角度和主要角度,以此展开议论,避免从沾边角度、次要角度来论述。要求泛化,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一则材料的要求拓展到多则材料,能准确地找准材料或作文命题的方向,然后写作。
结合2015年全国卷I的作文材料来看,“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明确了所要写的是议论文,那么,在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时,就可根据作文要求引导学生拓展。如2015年福建卷的材料作文“路”,结合材料也可定为议论文或记叙文,从用什么态度去面对“无路”“错路”或“难路”去确定思路。全国卷I中要求“请给小陈、老陈或是相关方写封信”,这也就暗示了是用书信的形式展开论述,且要求就事说理,要求考生的观点要具有针对性。同样,2015年重庆的“等待”材料作文就要求学生从“等公交车”这一事件中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主题,从而展开论述。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中,要求泛化,目的是让学生从一则材料的归纳方法拓展到其它材料,学会找准材料的方向来确定议论主题,这样才能避免“偏”的问题出现。
二、材料泛化,多方思考材料
一般高考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并不会只提供一个方向,换言之,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其实只是一个议论的出发点,更多的是要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对材料进行分析,生成出自己理解和感悟,从而进行深入论证。以任务驱动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从一则材料出发,通过对该材料的分析掌握其它材料的分析方法。
以全国卷I为例,材料中涉及的有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等五方,其中,老陈、小陈、警方是核心事实,而媒体和网友则是核心事实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来看,老陈的做法的确不对,因“不顾家人多次劝告”,自然应该批评。而小陈是“举报”,出发点是为老陈好,那做法是否值得商榷,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警方的做法虽值得称赞,但把该事件公布到微博,是否考虑了小陈的感受?围绕材料深入分析后确定自己的观点,文章自然就深刻了。同样,以全国卷“当代风采人物评选”为例,其中涉及任务是小李、老王和小刘,若从小李角度论述,则要围绕“创新”展开,若从老王角度,则要抓住“爱岗敬业”“践行职人精神” 等关键词,若从小刘角度,则要围绕“兴趣与坚持成就人生”展开。
材料泛化,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事件来提炼观点,选择立意角度,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生活实际展开论述。材料泛化可让学生多方思考材料,拓宽学生论述的面,从而让作文更新颖。
三、角度泛化,确定作文论点
在对材料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陷入老师的思维中,即被教师所提供的角度所左右。其实,相同的材料,学生所站的立场不同,选择的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不同。但也要防止脱离核心角度、重要角度的问题。如全国卷I就可围绕老陈、小陈、警方这三个核心角度来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选择角度,适度泛化,目的是要让学生能抓住核心角度,结合自己的实际确立观点,这样才能让作文有思想、有理论,摒弃纯理论式的观点陈述弊端。
角度泛化,首先要以任务驱动方式帮助学生选好角度。以如全国卷I中,可选择警方角度,那么,警方在处理该事件中,一是“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可谓实事求是、依法行政,值得从正面去称赞;二是要考虑警方的做法是否全面,是否考虑了当事人的立场。在确定角度中,一定要做到全面思考。其次,泛化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以浙江卷“文品与人品”为例,可选择的角度可以是“不能以文品论人品”“作文先做人”“言应为心声,行当为心表”等,那么,学生自己所熟悉的是哪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要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角度来展开论述,而不能刻意追求核心角度。
四、事理泛化,围绕事件说理
结合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容易出现只说理而不说事的现象,整篇文章都在议论,自然枯燥无味,这一方面是学生对议论方法的应用不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把事和理结合起来,脱离了事而单纯地说理。在任务驱动作文中提倡事理泛化,引导学生学会围绕事件来说理,这样才能议论更精辟入理,事理并茂。
以全国卷I为例,无论选择哪个角度,在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论点的同时,要结合材料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论述过程中要充分联系实际进行类比、辨析,在分析事件的同时,要融入情、理、法等核心价值观。如在分析警方的做法时,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事件、自己的看法是怎样的、群众有什么样的反应、网友的态度如何,诸如此类,要多引入生活事例材料,这样才能让论述更深入、透彻。
事理泛化,并不是对生活素材的罗列,而是要结合核心论点从生活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来作为论点的支撑,增加文章深度。如江苏卷“智慧”的写作过程中,那种借助自身知识、经验在不同环境中随机应变能力的事例就很多,作文中选择材料就要能突出这个中心论点。
高中阶段是锻炼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由材料出发学会拓展,逐步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写作方法,能围绕事说理,多角度展开论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琼.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中作文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1)
【2】赖东福.以材料为导向,引导学生立意【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上),2016(3)
【3】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作文”名称溯源、命制要求与写作指要【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