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动”的艺术
2016-10-08周婷婷
周婷婷
摘 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处于较尴尬境地,一些学生对语文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使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就成为了许多中职语文老师困扰的难题。针对这一困境,本文试图从多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促使学生在互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阅读与欣赏、互动交流、探求知识的过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能给学生幸福的享受,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然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处于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公共文化课,居于次要地位,学生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课堂教学很难有效开展。如何使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这成为了许多中职语文老师困扰的难题。
面对这样的困境,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任何知识的理解都要以语言为载体,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助推器,而这恰与语文的学习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一、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而情境的创设最主要是由教师来营造的。当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个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时,就是在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所以说,科学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有助于教学中对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如何才能创设一个科学有效的情境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①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很多,而且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想要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视频欣赏这种直观的感受方式是十分有效的。②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可以通过特有的节奏和旋律把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对于一些可以运用音乐的课文,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意境相协调的音乐来创设情境。③运用表演创设情境。表演就是指选择课文中值得细细体味的片段进行相应的表演,指导学生进行情景的再现,达到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有效提问,引导激发
为了让学生能够“动”起来,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普遍的手段。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把握。肯尼基·胡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作为语文老师,若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艺术,就能起到有效的激发和引领作用。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提问之后学生或默而不语,或答非所问,这难道仅仅是因为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自身的提问是否有效呢?这个问题值得语文教师认真反思。笔者发现中职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华而不实。语文课堂教学历来习惯多提问,“碎问碎答”的危害年深日久。尤其上公开课时,许多教师总是精心准备了一大堆问题,以为只要学生能回答这些问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不至于冷场,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殊不知整堂课看似问问答答,热闹不已,可是细想一下,没有争议的答案,也就等于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这种提问严重桎梏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2)提问只为引导学生答出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上,表面上学生似乎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但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答案,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答对预设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教师不应该为提问而提问,而应该以有效的提问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普遍发展。
(3)问题难度太大,学生不知如何思考。语文课堂往往需要拓展教学,教师难免会把问题设计得过于深刻,学生一时把握不住,不知道如何思考。如课文《药》在讲到悲剧时,提到了鲁迅的“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提问:“你是如何理解鲁迅的这句话的?”学生低头沉默不语。原因在哪?就是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这样的问题怎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进行仔细斟酌。提问不能过于随意,必须清楚为何而问。只有提出的问题是有效的,课堂上才能看到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
三、读中感悟,读中发展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而所有内容都靠教师来讲解是不可取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就需要用朗读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往往会选择齐读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齐读。齐读所呈现的朗朗读书声固然给人一种“动”起来的感觉,却也扼杀了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它迫使学生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声音和速度的调控上,无暇顾及作品中的意境,更谈不上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因此,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齐读、个别朗读、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形式。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无疑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所以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然而有人片面认为一堂课若没有合作探究学习就太传统了,尤其是开课时缺少这一环节的话就不是一堂优质课。于是乎,你也合作探究,我也合作探究,有时甚至会为了探究而探究,终不能让这一教学形式发挥其作用,为教学服务。
在运用合作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分析学生、目标设置、任务选择、教学策略与结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全程把控。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以便在产生临时性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指导。比如说,小组合作顺利进行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小组对任务存有疑惑时,耐心指导,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和操作程序;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发现,提供方向,正确点拨。当然,教师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应有足够的耐心,经常鼓励和帮助学生;③注意每一组学生的编排。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强弱、个性差异,每一小组都要有一个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在教师指导下,由组长组织讨论,才能保证小组讨论有序进行。④合作交流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起来。
总之课堂教学的“动”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互动中,学生能燃起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旗生.合作探究 追求成功——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7).
[2]陈 葱.论中职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J].课外阅读(中旬),2011(7).
[3]杨洪伟.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探究——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研究 [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