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016-10-08刘玉至
刘玉至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加大了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力度,极力凸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体验性、实践性,进而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课堂并根植于学生心中。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学习、理解名词及概念时大都依托自身实际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仅仅停留于阅读、背诵层面,难以深入到理解、铭记于心层面。价值观指的是主体对自身、外界事物的价值定位,其主要包括自我与外界多重关系的认知、理解等。通常,人的年龄、生活阅历等对“关系”的定位具有很大的影响。经研究发现,认知过程呈现出由自我向他人、由简单向复杂转变等特点。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认知过程体现为亲缘、学缘等。就每个社会个体来讲,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亲缘关系,儿童时期主要表现为乡缘、学缘关系。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活动时,应以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参考依据。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其认知特点,将知识与其实际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根据调查结果,在开展低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时,教师大都偏爱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加强友善、文明等价值观与生活的联系,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在开展高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时,教师可将深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民主、自由”等引入课堂教学,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整合教学内容
经研究发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维度主要体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纵观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伟大的精神等皆有所体现。就思想道德学科而言,综合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其所蕴含的价值观相互联系、融合。例如:在进行“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我是参与者”“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等教学时,其所涉及的学生合作、公平竞争、交流互动等都体现了民主、自由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开展“我们的生活需要谁”“阿姨叔叔辛苦了”“说声谢谢”等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中的敬业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此外,教师可对“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章节内容进行整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敬业,从而形成正确的敬业价值观。总之,这种系统、完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有利于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高知识的衔接性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凝炼出来仅有24个字,但其各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衔接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满足认知规律的要求,呈曲折式上升、螺旋式前进趋势。就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其亦遵循此种原则。因此,同一价值观会具备多种内涵和表达方式,以适应不同年级的求知需求。
四、延伸思想品德学习
众所周知,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但仅仅依靠讲授是不科学的,教师还应注重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得到延伸学习。
例如,在学习“让诚信伴随着我”章节时,教师除了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还应采取其他教育活动:由学生分享其关于“诚信”的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表演关于“诚信”的小品节目;开展“诚信”讨论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自身对诚信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可通过丰富校园活动以实现延伸思想品德教学。首先,很多传统的节日能够充分体现爱国、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以加强对学生“友善、敬业”等价值观的培养;走出校园,参观学习活动,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学习,从而使学生将其铭记于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义务教育中举足轻重,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 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品德课堂[J].中小学德育,2014(12):30-32.
[2]黄元虎.论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策略[J].小学德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