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财务报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6-10-08孙惠玲
孙惠玲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087-02
摘要:随着高校经济活动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财务活动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财务活动中财务报账又是重中之重,目前各高校传统的财务报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意在指出高校传统财务报账中出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校 财务报账 对策
一、概述
近年来,在教育面向未来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日益发展,随着高校扩招及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在校生逐年增加,教育事业经费也在逐年增长,高校财务的报销效率和质量关系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主体的权益。当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财务关系的复杂化,高校财务的业务量与日俱增,高校财务报账问题也在困扰着财务人员和报销人员。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不断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管理与会计监督,这是适应当前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优化高校财务报账管理与服务方式,加快报账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传统的财务报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报账还是采用传统的报账方式,传统的报账流程如下:首先由报销人员拿着发票到财务处按类别粘贴票据,分类粘贴好后由财务处审核报销人员审核制单,审核制单完成后报销人员拿着制好的单据找相关部门领导或校领导签字,签字完成后报销人员再把单据拿到财务处审核报销会计处,由审核报销会计录入到账务系统,由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再由现金出纳付款。根据笔者所在单位的实践经验,发现传统的财务报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传统的报账方式,直接支付现金会导致资金支付不安全,现金出纳承担很大风险
在传统的报账方式下,报账人员习惯所有报账流程完成后直接到现金出纳处等候领取现金,感觉只有拿到现金报账流程才算结束,没有拿到现金就感觉心里不踏实。孰不知这种直接支付现金的方式虽然使报账人员感觉到踏实,但是给现金出纳增加了很大风险,现金出纳每天支付大量现金,如果出现一个小的疏忽,就可能会导致支付现金数额不对,如果能及时查明原因追回现金固然好,如果查不出原因那么只能由出纳自己来承担损失,这样一来很少有人愿意做现金出纳这一岗位。而且大量支付现金也会导致资金支付不安全。
(二)报账人员从制单到领导签字周期完成所需时间较长,导致报账人员或教职员工怨声载道
根据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经费都是实行“一支笔”制度,即由院系或部门一把手负责单位经费签批管理,分管校领导对大额经费支出行使签批权。如经费的签批环节,经费的来源、项目不同,由各学院(部门)相应负责人签批,超过一定金额范围时,还需分管校领导签批;所以在制单完成后,如果报账金额没有达到校领导签批的范围,报账人员回到院系所在部门找部门领导签字即可,但是如果报销金额超过部门领导的签批范围,就需要找相关校领导签字,众所周知,校领导都是业务繁忙或者身兼数职,不可能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等着给报账人员签字,所以就会出现报账人员在财务部门做好单之后连续跑几天都找不到校领导签字的情况,这样下来就会导致报账人员或教职员工感到报账很麻烦,会心有怨言。
(三)报账业务工作量日益加大,致使高校财务人员压力倍增
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平时教师大多都忙于教学工作或者搞科研,在财务部门相对不忙时也想不起来到财务部门来报账,只有在科技部门通知项目快要结题要抓紧时间报账,财务部门通知本学期或者本年即将扎账结束报销业务时,学校教职员工才有紧迫感,将手中积压已久的票据拿到财务部门来报销,这样就会导致期末或者年末突击报销的情况尤为突出,财务部门会出现排长队报销的场面。
同时,由于高校规模扩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拨款种类比较多,导致报销业务量不断加大,大量复杂的报销业务堆积在期末或者年底,使财务部门审核报销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加,再加上财务部门人手不足的情况屡见不鲜,通常一个报账会计那里会排着十几个人,而且每个人手里的单据都会有很多,审核报销会计长时间坐在座位上连续做单报账,会带来大脑超负荷运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报销业务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高校财务报销制度不健全,各部门报账人员对报销制度不熟悉导致报销效率不高
国家、省市不定期地出台有关财经政策和规定,财务部门人员由于工作需要会及时更新和掌握最新的报销规定,但是适合各高校的相关制度不可能那么快出台,而同时教职员工和各部门报账人员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可能及时掌握最新的财经政策,这样就会造成报销人员因不理解财经政策规定变化的要求,将财务审核报销会计的要求误解为有意为难,还会产生意见分歧不满和矛盾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在实际报销工作中,还会存在报销人所报销的项目与实际经济事项或者经费用途规范不相符的情况,这也会影响财务报销的工作效率。
三、解决传统财务报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针对支付现金不安全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强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无现金报账
无现金报账是指报销人在办理报销业务过程中,所有的现金付款业务通过无现金支付系统(即学校财务系统与银行系统通过银企端通讯机对接)将报销款项直接转入报账人工资卡或收款单位的银行账户之中,不再通过直接的现金支付来完成的一种付款方式。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加快 “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实施的关键,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对此政策的理解和适应是实施的基础。
笔者所在的单位目前就采取了无现金支付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来看,教职员工由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理解,也感觉到这种方式的优点,所以也都接受了这种方式。报账人员在财务部门制单完成,由相关领导审批完成后再拿到财务部门,由复核人员审核无误后,即可离开财务处,由财务部门银行出纳从国库支付系统或者其他网上银行系统直接转入报账人员的工资卡或者收款单位的账户中,这样极大增强了资金支付的安全性。实行无现金支付报账方式后,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会计信息录入量,现金出纳人员每日业务终了时也无需盘点库存现金,在减轻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现金支付的风险。
采用无现金支付方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国库支付系统里建立银行卡数据库,无现金报账数据库与工资财务处理系统数据库的工资模块、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数据库接口相连接,使教职工的工资卡号和学生的卡号数据都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中,这样在支付时就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出教职工或学生的卡号,可以直接把报账款项打入教职员工或者学生的卡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职员工或者学生的卡号因丢失而补办新卡的话需要及时到财务来更改卡号,否则就会出现款项打不进卡里而被银行退回的情况。
(二)针对报账排长队的问题,可以引入叫号机或者网上预约报账系统,提高报账效率
1.引入叫号系统是高校为缓解“报账难”问题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像银行办业务需要叫号一样,高校也可以仿照银行,引入叫号系统,解决报账排长队的现象,实现有序化和公平分配。
2.网上预约报账分割了经费报销人的粘单和财务核算人的制单程序,但是财务审核仍然十分必要。网上预约报账允许经费报销人员登录财务预处理系统,参与财务凭证摘要的输入与简单的分类,减少财务核算人员凭证录入的部分程序。
3.努力探索财务报销流程的简化,有效提高报账效率。对教职员工不习惯平时来报账,而是喜欢期末或年末集中报账的情况,财务部门可以规定每个部门或者院系的每周报账时间,这样就可以督促各部门或教职工及时来报账,提高报账效率。在财务报销工作中,财务人员须认真恪守职业道德,尽可能做到全面周到、热情服务地协助财务报销人完成经费报销的整个业务流程。
4.增加财务预审功能。各高校财务部门如果有多余的人力,可以设置必要的财务预审制度,这样可以提高凭单的成功率,减少报账经办人在前台的等待时间;报账预审岗配备专人对报账经办人给予业务指导,完善报账手续,提高报账效率。
(三)高校财务部门应及时制定详细的适合本高校的报销制度,加强业务宣传和对报账人员的培训
1.加强对高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对财务人员进行最新的财经知识培训;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财务信息服务平台、财务处网站等渠道,进行最新的财经政策宣传、办事流程公示、财务信息公开、疑难问题解答、二级单位经费管理和查询等功能,以便全校教职员工能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通过这些措施,既能提高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的满意度,又能进一步提高报账效率。
2.各学院和部门应配备相对稳定的报账人员,专门处理院系或部门的日常报账业务。高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对这些报账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开展报账知识培训及最新的财经法规宣传,帮助各部门报账人员尽快熟悉最新的财经政策及报账业务流程,消除财务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3.高校财务部门如有多余的会计人员,可以配备熟悉报账业务的财务人员,设立在线咨询和电话咨询业务,负责解决教职工报销业务咨询及存在的疑问,这样也可以提高报账效率。
4.高校财务部门可以采取以领导带领团队的方式,每周或每月定期走访学院,主动与学院联系,了解各学院的财务需求,回复和解答学院报账业务疑问,把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带回财务部门研究,研究得出结果后再反馈回学院。通过这种互动式的信息双向反馈沟通,能够有效解决学院的需求,切实做到为广大教职员工服务。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明确费用归口管理职责;建立和健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费用报销审批权限
高校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性质、特点、重要性和金额大小,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授权审批的层次、授权审批的责任以及授权审批的程序;同时规定各层级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审批职权和承担责任,不得超越权限审批、违规审批。
参考文献:
[1]刁明苏.高校“报账难”的成因及对策解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1).
[2]王小虹,张明哲.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