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手机使用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及策略探讨?

2016-10-08李菊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李菊华

摘要:智能手机作为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手机使用对中职学生的课外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语文教师要科学辨证地分析利弊,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干预和引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积极作用,在手机普及的当下,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关键词:手机使用;手机阅读;手机写作;手机交流;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56-04

智能手机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全民拥有手机的时代,手机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正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广大中职学生更是成了“低头族”“刷屏族”,他们凭借手机阅读获得信息,也借助手机写微信微博,更借助手机与他人沟通交流,中职学生借助手机从事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手机不只是一种通讯工具,也是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工具,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手机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并改变着阅读方式,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一)手机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增加了阅读量,但阅读内容面临良莠不齐风险

智能手机作为一种媒介,蕴含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题材范围包罗万象,并以图文并茂、快速便捷、便于互动等优势吸引着人们。手机虽小却拥有海量信息,其在促进全民阅读方面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中职生较之普高学生来说,学习主动性不强,很少去主动购买或者借阅书籍阅读,在纸质阅读的时代,中职生的阅读状况很不理想。如今借助手机进入了电子阅读的时代,中职学生的阅读内容大大丰富,阅读量也在稳步上升,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事。然而,手机阅读对阅读内容、阅读习惯的影响又让人喜忧参半。从阅读内容来看,通过网络、群组以及订阅各种公众号都能获得相当多的读物,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不乏文质兼美之作,这从很多文章极高的点赞率、转发率可以看出,但也常有不实新闻、负面信息甚至一些无厘头的段子充斥其中,总之,手机阅读的内容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中职生作为未成年人,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极易受负面信息干扰,部分学生尤其对娱乐八卦新闻津津乐道,对传播转发各种段子乐此不疲。从思想内容来看,这与积极传递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面对学生的手机阅读,学校基本处于没有干预、放任自流的状态。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生活中,手机阅读是常态化的阅读方式之一。对于纷繁芜杂的阅读内容,应该予以指导和干预,如建立师生互动共享的阅读群,教师转发、推介优质读物,用健康有益的读物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教师在群组中及时点评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导向,尤其对转发次数极高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从思想、语言、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从中吸收营养。通过开展关于手机阅读的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指导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引导学生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吸收手机中的优质阅读资源。

(二)手机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阅读呈快餐化、碎片化趋势

手机阅读在丰富阅读内容,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手机阅读多是消遣娱乐性的阅读,由于目的性不强,阅读过程中缺乏理性的思考,很难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伴随阅读过程中的行为是不断刷屏,极少有圈点批注和摘记,这种阅读方式和行为使阅读效率有所降低,因为思考不够深入,难免囫囵吞枣,犹如快餐饮食并没有太多的营养。真正的阅读必须伴随着思考和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手机阅读呈快餐化、碎片化趋势,直接导致思想的肤浅、认识的局限。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说:“我对人类的总体智慧是有信心的。可至少在一部分人那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他们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1]长时间习惯了快餐化的阅读、浅层次的思考,读书写作难免流于肤浅。再从阅读时间的安排上看,手机由于其便于携带,学生都用茶余饭后、公交地铁上的零星时段阅读,阅读的内容往往不够完整全面,难免借助片言只语断章取义,所以获得的信息不够系统完整,呈现碎片化特点。碎片化的阅读会弱化读者的思考能力,咬文嚼字、含英咀华式的品读在品味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更具有思考的深度。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的阅读习惯形成了冲击。对此,教师适当干预,设法改变这一现状,鼓励阅读的同时,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可以通过指导撰写读书笔记,定期收缴阅读心得,举行手机阅读美文推介会,以活动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手机写作创造了个体写作和多样表达的空间,须有效引导学生创作兴趣

(一)手机写作有效激发了写作兴趣,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

写作水平的提升缘于生活的观察体验,缘于广泛阅读基础上的积累。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畏惧写作的现象司空见惯,中职学生很难完成800字以上的作文,部分学生甚至对写作有抵触情绪。但手机普及以后,笔者通过对两个班级96位学生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都有在微信、微博上抒发感慨、点赞评论的爱好和经历,发送图片晒朋友圈的同时总会配上一段文字。这一行为看似平常,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状态下自觉写作的行为,作为语文教师,应以独特的眼光关注这一现象、保护这种现象。这种写作状态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动机来源于生活中的灵感火花,撷取的素材是鲜活灵动的生活原生态,因其应时应景而更能独抒性灵、更具生活气息,再加上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这样的习作可读性强,容易获得读者点赞,学生的自我满意度、认同感也会大大增强。微信、微博搭建了广阔的写作平台,没有日常作文教学中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想写就写,自由思想,畅快表达,这种主观上愿意写、主动写的写作意识是在非写作状态下自然生成的。“培养学生非写作状态下的写作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他们胡乱想想、随便写写的习惯”。[2]同时,学生喜欢拍照、写作也就养成了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这些举动,让学生借助手机学会观察、思考、表达、交流,让写作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到了写作课才去写作,写作的形式也灵活多样,篇幅不拘一格,一切以兴趣为主,这种非写作状态下的写作意识是十分宝贵的,能大大激发写作兴趣。本人通过对所在班级进行实验,有的学生一学期写的微信小短文二十多篇,而让学生写二十多篇作文是怎么也不可能实现的,可见基于微信微博的写作让学生享受到了写作的快乐,对增强写作兴趣是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endprint

(二)借助网络平台的写作,提高了写作教学的效率

写作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由来已久,作文批改较为费时,工作量大,所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的现象并不鲜见。作文批改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写作的评语学生也不一定认真去看,因此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手机使用的作文批阅就避免了这些短板,借助朋友圈,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能及时看见评语,相当于每个同学都在接受老师的面批,借助微信平台与学生有效互动,或从语言表达上或从写作技巧上给予指导,学生会受益匪浅。师生互动也会让批改形式丰富多样,针对学生的优秀习作,可以给予学生点赞、笑脸等多种表情符号,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也更具人情味。建立师生群,大家可以互评互看,共同提高。互动范围由师生互动扩大到生生互动,效果更大,这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而且以往写完作文后,只有教师一个读者的现象较为普遍,借助微信朋友圈,读者范围会大大扩大,引发关注、评论。微信朋友圈、QQ群是中职学生使用较多的公共平台,教师巧妙利用,获益颇多。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正如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会带来巨大便利,不当使用也会带来诸多弊端。手机都具有巨大的搜索引擎功能,给人们援引资料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中职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写作时往往苦于素材不够,绞尽脑汁,论文写作时缺乏论据,因此在写作之前就养成了依赖网络的不良习惯,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批阅作文时都发现有一定数量的雷同篇,仔细追查,无一例外都来自网上,有的删删减减、改头换面,有的原封不动、照搬照抄。手机本可以服务于学习,但有的学生因此形成了依赖性、惰性,作文题一出来,不是想着如何谋篇构思、提炼素材、锤炼语句,首先想到的是百度搜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手机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滋长了抄袭剽窃的不良学风。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在每次作文训练之前加以强调,并制定相应制度,帮助学生逐渐摆脱手机依赖。

三、手机交流导致语言表达失范和口语训练不足,须有效构建良好语言环境

(一)借助QQ、微信等平台聊天,让口语表达有失严谨规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和现代文阅读、写作一样,是中职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在实习和求职应聘过程中,都需要跟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展示自我的重要名片。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究竟如何呢?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到很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薄弱,表述词不达意,重点不突出。虽然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每一模块的口语交际要求做了相关训练,如接待、答询、协商等等都做了系统训练,但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效果依然不理想。由于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环境对中职生的口语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因为语言学习关键在于日常的生活的交流,只有从日常交流的点滴做起,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备较好的语言面貌。现在的中职学生均为90后、00后,对新生事物接受特别快,网络聊天已成为学生重要的交流方式,认真审视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环境,发现很多问题,网络语言环境下用语较为自由随意,偏向个性化、戏谑化,使用的句子有失严谨规范。再从沟通方式来看,漫无目的闲聊居多,往往不切主题。这些现象如不及时干预,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会变得随意、琐碎和不够严谨;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日常教学中要加大训练力度,适当补充语法知识,增强规范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有效地表达思想观点。对于网络语,我们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必视之如洪水猛兽。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会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对相当多的网络语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营造正确文明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怀有敬畏之心,拒绝亵慢的态度。

(二)过度使用手机,降低了口语训练的力度,削弱了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客观情况来看,通过对某校198名学生的调查,有92%的中职学生每天至少有两小时花费在网上,节假日高达3~4个小时,学生沉浸在网络游戏、聊天、听音乐中,手机使用消耗了中职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由于沉迷于网络时间太多,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就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网络上流传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却在朋友圈里”,网络上的文字沟通多了,面对面有声语言的沟通就会减少,而口语交际中涉及表情、动作、语速等多方面的要求都需要在实际的口语训练中达成。很多社会工作者都关注到这样的现象,就是成年人在饭局或者会议间隙人们不是谈工作或者相互问候,拿着手机独自把玩的现象比比皆是,妇联呼吁每天关机一小时,“抬起头,让生活更美好!”倡议人们放下手机,跟周围人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回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来。中职学生没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大量的课余时间都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同龄人相聚往往就是交流游戏心得,孩子们离现实的语境相距甚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把学生从网络世界里拉回到现实中来。除了适当控制学生手机使用的时间外,有针对性地创设学生生活、学习、就业的语言环境,设计切合专业学习的语言训练题,在创设的语境中对话、交流,在训练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口语能力。

手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使用手机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手机使用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科学的眼光辩证分析其利弊,以课外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为有力抓手,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管控,全面发挥手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更以前瞻性的眼光认识到未来社会,学生将与手机长期相处,让手机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珉琦.这一年,被微信撕碎的生活[N].中国科学报,2015-01-02(1).

[2]黄厚江.培养非写作状态的写作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4(9).

(责任编辑:曹鸿骅)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