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老师的读书忧思
2016-10-08
薛元荣
能做的,还是读书
我是20世纪80年代末被分配到一所乡镇小学工作的。那时,没想到要读书,总以为中师三年的储备足够应付。忽然醒悟要读书,是在工作了十年之后。
十年,是个转折点。因为工作十年,一个人的热情几乎耗尽、“单纯”不再,许多现实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那时常想,做一名小学老师的成就感究竟是什么?因为现实的价值观是“做官”或有钱,才能算“成功”。
彷徨复彷徨,在这个乡镇小学,没有人告诉我答案。大约,只有书籍才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最近十年,教育行政部门很重视老师的培训,“请进来走出去”,老师们领教了专家的观点、名师的风采。“见多识广”了,老师们感觉也“不过如此”,期盼着更接地气的专家、更优秀的老师。开始的时候,觉得培训是福利。后来,参加各种培训像赶集,浪费时间和金钱,更多的时候感觉不如在家静静地啃书。
一个普通的老师,如果要探寻“教书的意义”,能做的,还是读书。
在读书中学习买书
读书是一门学问。开始下决心想补上读书这一课时,不知道读什么书,也没有人推荐书目。没事,从两个途径入手,一个是跑新华书店,先买自己喜欢看的;二是订阅杂志,包括读书类的杂志,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书。
这是一段茫然的读书过程。虽茫然,但也有自己的一点想法,要读先从读经典开始。
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那么容易找到,甚至对什么是经典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你去寻找、判断和辨别。不少外国的经典由于翻译有问题,读起来就不那么舒服,“名著名译”虽然打开了一扇窗,但看到的风景和原著有差异,不免心生遗憾。当然,更多的遗憾是,家里还是堆积了不少价值不大的书。
寻找书的过程也有乐趣。每到一个城市,总忘不了照着书单去书店淘书,能找到固然开心,像见到了久违的朋友;找不到也不失落,因为我相信,它在下一个路口等我。
读书的方法
有些书要研读,有些书要浏览。要研读的书往往是经典中的经典,一字一句地啃,做摘记、写体会,努力读懂每一句话。有的经典,深入浅出;有的经典是必须啃的。第一本啃完,懂了一点;第二本再啃,就懂得多了些。坚持啃书,必然懂得越来越多。开始的时候,不求甚解是正常的。有些书只要浏览就可以。书读得多了,会发现,只需要浏览的书越来越多。
有人读书是读完一本,接着读第二本。我是三四本书同时读,其中一到两本是需要精读的,另两本是浏览的。像吃菜一样,单吃一样菜会营养不均衡,我同时四本书一起看。一段时间过去,四本书都看完,颇有成就感。
读书是一种相遇。喜欢某个作者的书,可以读他(她)的文集或全集。上师范时,读不懂周作人;三十而立之后,有一天看到他的自编文集,竟手不释卷。凡是周作人写的、译的书,我都把它买来,一本一本地读,一句一句地读。由周作人开始,我的阅读侧重于那个年代的作家、学者的书籍,如胡适的全集、丁文江的文集、沈从文的全集、赵元任的文集、陈寅恪的文集等。
有位教研员号召我们要多读书,并举例说她一个暑假读了一本书;有一位特级教师介绍读书经验时说,读书不在数量而在质量。但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我读得太少了,很后悔工作后没接着继续读书。因此,我该好好补上读书这一课。我几乎每天都读书,节假日读书的时间翻倍。即使在旅途中,也不忘带上一本书。尽管如此,仍嫌读书时间不够,如果一天有25甚至26小时该多好啊。
读书的好处
我没有别的嗜好,业余就看看书。
在知识和真理面前,感到了个人的渺小,因而多了一分谦卑,对于经典不能不肃然起敬。对于人与事,不敢随意地下结论、做判断。比如大到教育,它是科学,自有其规律,在规律尚且还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能轻易说些什么。小到一堂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和风格,不能一节课后就匆忙下结论,理解和尊重同行和学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不间断读书的过程,也是常识日积月累的过程。许多事情看似复杂,但书本告诉我,那些无非是常识,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捍卫常识。读了些书,知道了一些常识,当同事说错了,愿意笑着纠正;有时领导说错了,也会笑着“商榷”。这些勇气,是读书赐予的。
我是普通人,在名利面前也不能免俗,有时把“先进”“优秀”“职称”等看得很重,评不上时耿耿于怀。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不解决,心态会出问题,甚至人格扭曲。还是书给了我思考的线索。那些身外之物,和做真教育关系不大,反而有时候成了做真教育的阻力。一个老师的心思被名利牵制放不下,是做不好教育的,也是不利于专业成长的。一个老师要做有真才实学的老师,一个称号,不能说明什么,哪怕这个称号叫“特级教师”。经常读书,对于虚名浮利,就会有自己的看法。
读书的苦恼
读书,让我对教育多了一层忧虑。学生的负担仍然很重,有的地方甚至越来越重。被绑在应试教育战车的老师,其专业成长令人担忧。
我是教语文的,越来越感觉对教育缺乏研究,这是做老师的最痛苦的事。每教一篇课文,要做大量的作业和练习,到后来,实际上是以作业、练习和考试为主,教学倒显得次要了。因为学校要分数,提高分数的最好办法无非是多做多练、反复练,把它们练熟,考试容易得好分数。考,确实成了学校管理的法宝。
不读书,大约不会思考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一思考,就让人窒息般的疼痛。这是读书的烦恼,但也可以说是拜读书所赐。因为读书,有些问题我看得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