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古雅女人养性之“道”
2016-10-08
爱弥尔
插花、抚琴、点茶、燃香——被讲究生活品质的古人视为“生活的艺术”和女人修身养性之“道”。人们用这些优雅怡然而又领悟深邃的生活艺术享受美好,陶冶性情,滋养身心;深谙此“道”的女人,端庄平和,慧质灵心,耐人寻味。
这些传统的美学宗教和日常修养,在漫漫岁月里被浮躁的人们束之高阁,失去了曾经的光彩。沉苇焦躁的职业女性哪个不渴望气定神闲的优雅回归?恍惚的网络时代的女人更需要在修心养性中找到自我的平衡!在这个早春3月,让我们陪你,享受一次传统艺术的穿越,找到梦境中那个还原的、理想的自己。
柳晴
米米花驿插花培训 花艺讲师
以花寄情 岁月静美
见面时,柳晴正在摆弄一个青花瓷的茶海,后来才知道她正想用此做容器创作一个中式插花。当她手势伶俐而优美地将百合、腊梅、松枝随意插入这个“花器”中,一盆姿念蓬勃的插花出现了。这就是花道的魅力吧,同样的花材,在不同人手中,在不同的灵感意念下,有着截然不同的风姿。
中国花道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
人们将植物从萌芽到枯竭的过程看作大自然最美的历程,于是他们把天、地、人统一的哲理放到插花艺术中,形成“花道”。在插花的时候,人们会体会到自然万物勃发的活力,了悟人与自然的美妙联系。
花道取法自然,顺应宇宙。举个例子来说,花道最重要的是选取应季花材,随四季的变迁来享有流动的自然之美。比如历来被中国人视为良辰美景的中秋,它时值秋季之中,天高气爽,明月圆满,爱好花道的人们会在这一天采集花卉枝条,以良辰为题,以名句为纲,按照自己的喜好,用花为笔墨去尽显心中的美。中秋对应的花材有芙蓉、紫薇、鸡冠花、秋海棠、秋牡丹、千日红等,而除了花材,花道更可以利用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各色物品做配件,比如柚子、葡萄、桂花酒这样应季的水果美酒,而香炉、茶海这些中秋会用到的器物也可以与花卉相映成趣。
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以花道作为自我陶冶的方式。在东瀛,花道是女性一种必备修养,在学习花道的过程中,需要平神静气,不可浮躁动怒,特别适合为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女性释放压力。
相对粗枝大叶的男人,需要具备一定审美情趣的花道显然也更适合女性。花道讲究高低参差疏落有致,颜色和种类搭配都很有讲究。在细心揣摩的过程中,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也会逐渐加深。通过花道亲近自然,用手触摸和把玩蔓条枝叶花朵的时候,更能获得感知细微幸福的能力。
你怎样理解“花道”?
如果要追根溯源,中式插花,也就是花道,起源于唐代。它的布局主要承袭于易经里的阴阳,并讲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花道追求意境美,插花时通常会以古代诗词歌赋作为命题。比如秋天多以“咏秋”为花道主题,比如“漫山枫叶别样红”这样的诗句,用应季花草来营造深秋盛美。说的直白一点,花道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抒发和赞美,像绘画和咏诗一样,只不过它是以花为笔,以叶做喉。
花道可以修身养性,对个性的修炼很有帮助,对生活也会有更深的感悟。很多人觉得花道难学或者太高雅,其实不然,比如花道所用到的器皿并不要求多贵重,只要有中国特色的都可以,我最常用的是青花瓷,甚至木器、石器都可以。在花器选择上,我更喜欢用盆,因为更有空间。我喜欢的花材有牡丹、竹子,有时灵感来了会在插花旁摆一个茶海甚至小水桶,其实任何能烘托气氛的中式器具都是花道的道具,花道绝对不拘泥于形式。
但要注意,不同季节的花不能混搭,水生的也不能搭配木本的,因为它讲究的是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花道需要哪些技巧?
花道入门并不难。在开始的时候只需要准备好花枝、容器以及剪刀,到了学习水盆插花的时候,备好一个喷水壶和固定花枝的剑山就可以。花道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插花的数量基本上以单数为佳,比如“三五七”是插花中常用的方式,尽量避免偶数的出现,那样看起来不够稳定不够美。开始插的第一根主干,长度应是水盆宽度的2倍;颜色素雅的花朵配以色彩艳丽的容器,反之富贵雍容的花朵搭配低调沉稳的容器,这些都是花道的基本手法。花道是一种可简可繁的艺术,其中也有一些复杂的技术,比如“做撒”(固定花材的底托,现在多用花泥)。古人不用花泥,他们用废弃枝条来固定植物.这样更环保。
花道并没有最终的评判标准,追求花道技艺的人通常是终生的修炼。但是对于一股女性来说.想要达到在家中插出一盆花来装饰房间,通常跟着老师学习一周左右就可以了。
花道对你的性情和生活有何影响?
我天生喜欢花草,但接触花道后,我更是被它其中蕴含的精神所打动。花道讲究“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渗透着东方特有的自然观和哲学观。花道所要呈现的是自然界的美与丰富,同时也是修炼内心的方式。赞美自然,抒发胸中的气韵,达到内心的澄明,都是花道的追求,这不也是现代女性所需要的生活功课吗?
学习花道对女性来讲,有一点家政美学的意义,插花不仅陶冶自己,也给家居装饰带来独特的美感,而且因为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更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桃子
香道爱好者
静心者才能体会香魂
桃子装香的器皿大有讲究,不同材质的香料有各自的香具。“心经筒里是越南沉香,梅鹿竹里是红土沉香,凤眼竹子里是柏子香,湘妃竹里是普通的沉香,这都是需要相匹配的。”桃子制香的工具是从中国香港和日本淘来的,有一把银质的香勺上面镶嵌了象牙,看上去精巧得像艺术品。为何她这样沉迷于香道?
“对我来说,香道是一种自我纯净沉淀的过程。”
以香礼颂 怡情养性
香道,即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尽管香道听似遥不可及,其实古人可从来没把焚香当作一件需要正襟危坐的事儿,更没把袅袅炉烟抽离于日常生活的节奏,架空成一项凝神屏气的修行。“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薰”,他们习惯在小香炉中焚香一缕后,该侃大山就侃大山,该读书就读书,该睡觉就睡觉。“炷香斜袅烟轻”,一如庭花池影,香道不过是为了怡情人生而闲笔挥洒出的意境。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鼎盛于宋元明清。宋元时,熏香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品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品香,除了要求参与者通过嗅觉辨识出各种不同香的种类,更是要追求一种闲寂优雅的内心状态。
人们对香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窃、调和身心,妙用无穷,也许是女性对气味比男性更敏感,所以在香道传承中,女性一直都担任着更重要的角色。在先秦时期,香料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当时的女性以制作精巧的香囊与调制独特的香料为尊荣。
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在现代,中医药学早已将香疗定义为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阔肺宁心等作用。所以女性学习香道知识,除了能够让自身得到享受,更是造福家人的实用选怿。
何时开始沉醉香道?
和香道结缘是在2004年,因缘际会结识了一位寺院里的法师,当时看他做点香焚香的仪式,我一下子被那种寂静深远的美打动了,决定开始学习。香道学起来不难,尤其是仪式很好学,但是后面的文化内涵的探寻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对你而言,香道的美在哪里?
我认识一个中医大夫懂得制香,他和我说,在制香的前49天和后49天,都要吃素,因为这样才能恢复感官的平和与敏锐,让身体和心思都变得清平,才能捕捉住各种香材细微的变化和差别。其实香道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比如在黄河以南,香料历来是人们生活中除湿解毒的一味药材,它能把我们体内的阴湿之气排出来。
在香道中,所选择的器物也都很有要求,比如我用的铜炉材质很纯净,经过一层层提炼,保证它没有杂质,这样香料在里面焚烧味道才能真正纯正。香道本身是一门生活艺术,充满美学,你看香炉上面雕刻着竹子松树梅花,寓意是松鹤延年,取吉祥之意。再有,香道其实是一种自我陶冶,在制香时一定要心持定、气平和,比如慢慢把香灰磨平的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清理自己的杂念。之后是用香勺灰挖洞,然后用香柱加一颗竹炭点燃,放进香灰,用香勺把炭掩盖住,等香灰上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再用香勺将沉香粉撒在中间……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香道过程。我们把第一缕香叫做香魂,这不是每个人都能闻到的,哪个人心最静,就能最先感受到。
你在否道中得到哪些享受?
香道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纯净沉淀的过程,我非常享受。西方的香熏是借助推拿手法让精油进入体内,而我们中国人是调动嗅觉和感官去品味香在身体里静静流动。
学习香道以后,我的嗅觉变得很敏锐,身体很舒畅,很容易就能让心沉静下来,透彻放松。现在我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就是看书的时候,烹茶焚香,让五官都得到享受,身体自然也恢复到最柔软松弛的状态。现在学习香道的人很多,我们会以香会友,看谁的香最纯净。
Kia
服饰设计师
茶中自有颜如玉
采访前,Kia说先让我们尝尝她新得的极品宋种单枞。看她轻扬手臂,橄榄炭火不紧不慢暖暖地煨着炉上的砂挑,水很快沸腾,小盖子掀动,发出噗噗的悦耳声响。她用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她说淋罐有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千,即是茶热;三是冲去壶外茶沫。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热,不要让热腾腾的茶冲在冷冰冰的杯子上,影响香味。这样煮水泡出的极品宋种单枞看似淡薄,却格外地清醇,这香让人舒服,而且弥散得很决,在鼻腔中婉转萦绕。一时间,我们都不言语了,完全沉浸在这茶香袅臭中。
杯中美学宗教
茶道起源于中国。在唐或唐以前,古人就已经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中,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茶更是不可缺少的良伴,比如在高雅的社交活动中,文人雅士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荼程序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廷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
烹茶饮茶的艺术,自古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更是人们衡量主妇是否懂得生活况味的一个标准,茶被古人们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自然也是寻常家庭生活中主妇的必修课。学习茶道,女性可以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程序美心修德,学习礼法。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理想生活的境界极为合拍。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试问,如果家有一位巧手慧心的女主人,熟练掌握烹茶妙技,在欣赏她曼妙清扬的泡茶手法后,家人还能一起享用一杯芳醇清淡的黄金汤,这样的家庭生活,怎一个美字了得?
你为什么会痴迷于茶道?
从小我家里就做茉莉花茶,可以说,我是在茶香中长大的,那时没有饮料,放学回家就是喝妈妈早就备好的一大碗茉莉花茶,透心的爽快。暑假时,孩子们会帮大人们挑茶叶梗赚零花钱,现在这些程序都没了,变成了流水线操作。
我还记得那时每天下午茉莉花放在茶厂晾晒,开门后那股香气漫天漫地地袭来,那种味道简直就是童年的味道。我从小体弱,比较宅,但是通过茶就仿佛找到了一个世界,可以说,对茶的热爱,成就我自己。
在茶道中,你学到了什么?
曾经帮父亲打理茶艺店,慢慢明白了看似简单的泡茶不简单,比如先要了解茶性,才能做好一杯茶,这中间的学问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比如绿茶虽然防辐射,但是属寒性,可以清胃火,体热的人更适合。微微发酵的黄茶属于一年茶,适合四时次用。白茶有治愈功效,比如可改善荨麻疹、小儿高烧、水痘和慢性咽炎。乌龙茶性温,老少皆宜。肠胃不好的人可以选择肉桂茶。红茶属暖性,可祛胃寒。而黑茶适合脾寒脾虚的人。普洱近年来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其实它对肠胃也很好,但很多人不知道,要以3比2的比例混合生熟普洱才能有效地恢复胃动力。对于古人,茶就是药,用对了不仅养生,更可治疗百病。对于有心人,喝茶是一种有趣的修行,如观大千世界。
茶道让你得到了哪些享受?
作为女性,我觉得茶道中的柔和气氛、韵律、巧妙的技法一直都非常吸引我,很快能引起共鸣。在茶道的世界,要严格遵守规则,所以也很容易产生满足感。茶道技法表演的每一步骤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能将女性形体曼妙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女性的表演欲望。也有人说,茶道井然有序、清洁的特点完全符合女性的心理,也许是吧,不过学习了这么多年茶道,确实感觉女性和这门生活艺术格外地密不可分。
每天晚上,我会用台湾淘来的紫砂壶和汝窑杯子给自己泡茶、听音乐、看书。我一周总会找出一个时间,静静地自己独处,只有一泡好茶相伴,养心养性。
刚开始喝茶我喜欢花茶和绿茶,然后喝台湾乌龙、铁观音、普洱茶,现在最喜欢喝风味浓烈的岩茶。对于我来说,来一泡岩茶肉桂是每天必需的,它味道霸气十足,有生姜的辛辣,入胃却是暖暖的,最养脾胃。很多人讲究茶具,我喜欢紫砂壶,可以吸香,养壶先要发酵重的茶来荞,然后用清淡的茶来荞,每天用心地养壶,半年就能有包浆,这样一个养壶的过程很享受,也是一种对性情的冶炼。但我也不认为茶具要追求精致,一丝不苟,这也违背了茶道取法自然、安心随喜的本质,像是茶海就不要太刻意,没有的时候,甚至茶巾都可以。
天地钟秀凝妙音
古琴音乐有“琴道”的称谓,因其有一套完整自足之美学、音律、记谱、指法、演奏氛围、哲学蕴含及境界等。古琴形制为面圆底方,以法“天圆地方”。中国哲学信奉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互济,万象应运,所以古琴设定也自然有所效法。
《上古琴论》中记载:“志燥者,感之以静,静者感之以和,和平其心,忧乐不能入,任之以天真。”而现代医学也证明,舒缓优美的古琴曲能使人的呼吸和心跳跟随其节拍产生共振,给人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系统以良好的刺激,达到真正的放松。抚琴讲究“心静神凝,物我两忘”,而古老中医信奉“精气内敛,病从何来。”抚琴以静为宝,未弹琴先定心,《指法盲要中“心不散乱”是十要之首:神欲闲,意欲定,貌欲恭,心欲静。抚琴可以帮助人排除杂念,进入意境,与道家佛家讲究的禅定打坐要领完全一致。古琴音色深沉,是一个以静制动的乐器,除了能陶冶情操,还有很好的修身养件作用,经常抚琴能使人健康长寿,尤其对于广大喜静不喜动的女性,古琴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为什么说古琴更能让女人悦心养心?因为它的乐器特性和乐曲内容赋予了古琴卓越的表现力,让其更有艺术感染力。任何一种艺术都能缓解压力,但古琴所表现的音乐更丰富、更细微、更深入、更有力量。这也是很多女性选择学琴,用浩渺琴声来梳理思绪,一洗庸常生活中种种烦扰。古琴自由丰富的演奏方式让女性得到彻底的情感宣泄。
洪云霞
自由职业学琴14年
心有千言 古琴道尽
她来自素有古琴之乡称谓的常熟,从少时开始学习古琴,到今天已经十四年了。弹奏起古琴,这个还很年轻的女孩子忽然就变得充满了气场和能量,尤其是当看她抚琴,你会不由得对她满怀敬意,指尖的弹挑腾挪轻盈有力,微蹙的眉宇间有一种让人动容的投入。
为什么会学习古琴?
这就是琴道的魅力了。先不说琴音的美妙,古人说一张琴讲述世间万物,真的是这样,一张古琴看似平常,其实学问太大了。古琴七根琴弦,十三个徽,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加上一个闰月。琴长三尺六寸半,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的琴面是圆的,琴底是平的,含义是天圆地方。琴反过来有两个琴孔,大的叫龙池,小的叫凤沼。古琴像人,右手边有琴的额,然后是颈、腰、足、尾,支撑的脚叫雁足。如果能静下心了解古琴背后的文化,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宝库。
学习古琴难度大吗?
弹奏古琴的指法很讲究,因为取法阴阳,所以指法也是阴阳结合。比如右手的指法分为:食指向内,叫抹,向外为挑;中指,向内是勾,向外为踢;大拇指向内是托,向外为劈;无名指向内是打,向外为摘。而左手专司按弦与滑弦。这是刚刚接触古琴的人要认真学习的。小指是禁指,为了美感,翘着好看,但弹奏时用不上。古琴分天音、地音、人音。地音雄浑,天音缥缈,人音铮铮,各有其美。可能听我这一番话你会觉得古琴学起来路漫漫,其实不是,耐心学习一个月左右,就能够抚琴一曲了。
琴道给你带米哪些享受?
首先,我们说古筝声音高亢辽远,是适合演奏的,而古琴是弹奏给自己的,因为它声音小、低沉,像是和自己交流。我喜欢用弹琴给自己梳理思绪。我习惯早上起床后先抚琴,当是给自己醒神,早上会选择愉快的曲调,比如《春风》。而晚上抚琴更适合比较安静的曲子,像《良宵影》。
古琴在古代是朋友相互交流的桥梁,我有几个喜欢古琴的朋友,我们会约在一起喝茶,我弹古琴给他们听。比如《普庵咒》这首曲子就最适合弹给朋友,这是一首佛曲,来源于普安禅师写的咒语,后期配了曲子,很安静,很养心,音响效果像敲钟,浑厚,沉稳。
学琴十四年了,对于我,抚琴不再是爱好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最后,我对想以古琴音乐平复心情、安静神虑的女性推荐五首古琴曲:《平沙落雁》、《良宵影》、《鸥鹭忘机》、《梅花三弄》和《渔樵问答》,它们优美生动,也不是太过复杂,特别适合古琴的女性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