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九)

2016-10-08吴志荣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6年2期
关键词:材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按要求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据史料记载,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则史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奴隶制国家的兴起

B.剧烈的社会变革

C.封建制国家的瓦解

D.分封制度的实行

2.汉朝以后,中原地区的人们能够享受到下面这些从西域传入的美食,他们最应感谢的人物是( )

A.王昭君 B.张骞 C.董仲舒 D.华佗

3.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苏湖熟,天下足”,从这句诞生于宋朝的谚语中,我们可以了解的有关宋朝的历史信息有( )

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②南方商业繁荣 ③苏湖地区海外贸易发达 ④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列关于该政策含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励商业发展 B.断绝中外一切往来

C.实行以农为本 D.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6.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佳作,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提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这部著作是(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7.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在新疆地区的行政建制按设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伊犁将军 ②西域都护 ③新疆行省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8.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图3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战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它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遥遥相对,目前正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这个经济特区是( )

A.厦门 B.深圳 C.汕头 D.珠海

10.过去我国曾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等购物票证。发行这些票证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建设公平社会

B.控制城市人口,减少外来人口

C.经济非常落后,物资严重不足

D.培养业余爱好,满足收藏需要

1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出自图4大河流域地区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金字塔

D.兵马俑

12.某名画的解说词:“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画中出卖耶稣的犹大的形象是作者暗中观察街痞无赖一年后的成果,这种源于生活的创作方式使这部作品充满了人文信息。”这幅名画的作者是( )

A.达·芬奇 B.但丁

C.莎士比亚 D.罗曼·罗兰

13.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设计中错误的一项是( )

14.1836—1848年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发生在(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5.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有( )

①背景:都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 ②内容:都允许土地买卖 ③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④影响:都从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A.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2015年11月13日晚,发生在法国巴黎市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中,属于恐怖行为并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的是( )

A.来克星顿枪声 B.攻占巴士底监狱

C.凡尔登绞肉机 D.萨拉热窝事件

17.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再度受挫。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有关的事件是( )

A.签订《凡尔赛和约》

B.签订《九国公约》

C.德国纳粹政权建立

D.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18.珍珠港事件令美国人刻骨铭心。在这幅美国的宣传画(图5)中,日本人被描绘成了张着血盆大口,令人防不胜防的毒蛇。珍珠港事件的影响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下列关于非洲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罪恶的“三角贸易”使非洲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B.1956年,埃及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C.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D.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0.下列关于现代文化的选项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莱塞——《格尔尼卡》

B.毕加索——《美国的悲剧》

C.爵士乐——起源于欧洲音乐

D.好莱坞——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8分,共4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诞生的三种报刊。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1分)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些有识之士创办报刊的时代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3分)各举一例在这些思想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重大事件。(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3分)

22.(10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发生重大变革的图片。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2)阅读材料二,完成下表内容。(4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重大变革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发展经济应遵循哪些原则?(3分)

23.(10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把广大部民从奴隶主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国家的公民,授予口分田,负担一定的赋税,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把原来占有土地和部民、独立性很强的各氏族长改组为国家的官僚……削弱了贵族豪强的特权,限制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没收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再把土地分封给贵族和教会;土地的领受者必须为赐予者服骑兵役,并向他宣誓效忠;被没收土地的反叛大贵族和教会,在表示忠顺以后将其土地的全部或一部,当做采邑重新授予他们,但他们必须履行所规定的义务;土地的分封,只限终身,不得世袭。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四

(1)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与什么改革有关?(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改革能够促使该国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的关系如何?(1分)根据材料四,写出当时处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地位的分别是哪些人?(2分)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这两次改革在内容上的相同点。(3分)

24.(8分)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

(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图。

A: ;B: ;C: 。(3分)

(2)西方有位学者写了一本书,他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有哪些?(1分)请分别说明这些重要力量能够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2分)

【拟题人:吴志荣】

猜你喜欢

材料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可爱的小乌龟
可爱的小瓢虫
DIY手工风铃
材料
如“黑洞”般神奇的超黑材料
摇摇鹅
章鱼
热闹的小蜜蜂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