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后果法教育孩子

2016-10-08[美国]美好妈妈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艾尔后果杯子

[美国]美好妈妈

美国有些专家倾向于采用后果法来管教孩子,提倡用后果法代替单纯的惩罚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曾参加过社区图书馆举办的一个有关对孩子教育运用后果法的讲座,提到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个方法。其实只要用对方法,教养也可以很轻松。

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指孩子的错误行为造成的自然结果,也就是当孩子犯错时,给孩子一个体验自然后果,发现错误并修正错误的机会。我身边的一些美国家庭是如何用此方法的呢?

节假日,和先生一起去探望他姐姐一家,她家老二把左脚的鞋子穿到右脚,但是她却不想打击孩子自己穿鞋的兴趣,没有执意要孩子换回来,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她小声告诉我说,如果孩子觉得不舒服,会要求脱鞋的。果然不出她的所料,一会儿老二要求妈妈帮她把鞋脱下来。可见自然后果来源于孩子的切身经验,带给孩子更多的是一种反省,再经过家长适时的引导,朝正确的方向走。

还有一次,她送5岁的大女儿去学跆拳道,结果发现老大临走前没有仔细检查,忘带了对打练习所需的护具和头盔,她坚决不回家去拿。因为忘带了这些装备,教练就让老大从队伍中站出来,她只能看别人练习。这样一来老大受到了教训,知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孩子忘带什么了,家长就赶着把东西送到孩子手里,这样因为有了家长的帮助,孩子也许永远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的成长需要吃一堑,长一智,让他在安全的情况下,从体验错误中得到自然的结果,改善行为。

一些教养书也提到,对于那些情绪失控的幼儿,可以用此招。3岁的孩子开始学独立,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会讲的不多,有时有强烈的情绪,不知道怎么表达就会大崩溃。一次女儿在厨房玩水杯,因为她爸爸急着要把水杯放进洗碗机里,一下子把水杯从她的手里拿走了,她发觉后开始尖叫,坐在地上哭得一发不可收拾。只见她脸红红的,很努力地想说什么,可因为抽泣得太厉害,断断续续讲的话还真听不懂呢。

碰到类似情况,通常我会说,你哭得这么厉害,可是我听不懂,所以没办法和你继续讲话。这是很清楚的自然结果。这一招很好用,女儿会停止哭泣,尽管眼里还含着泪。这时我先接纳她的感受,问她是不是因为爸爸把杯子拿走,她不知该怎么办,才哭得这么厉害。之后我会跟她解释爸爸为什么要把杯子拿走,用同情心的角度和她好好沟通:“我知道你不喜欢被打断,可是你用的那个杯子脏了,爸爸这才要洗的!下次如果你不想杯子被拿走,和爸爸好好说,他会给你换一个的,你看好不好?”当孩子知道自己被了解,头脑才会渐渐冷静下来,也才会听得进大人说的话。

逻辑后果法

讲座还介绍了逻辑后果法。和前者不同的是,这类管教与自然结果无关,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而采取的措施,需要成人的参与。例如很多小朋友都愿意玩玩具而不愿意收玩具,让家长感到头痛。我觉得邻居有位妈妈的做法可以借鉴。她发现女儿艾尔的玩具经常被她随手丢在客厅的过道上,好多时候家里人为了能走路只能弯腰把它捡起来。于是她对艾尔说:“你把玩具堆在过道上,大家都没法走路了,请你务必收起来,好吗?”可说了几次都无效。如果是真的下狠心踩上去,固然是给了孩子一个教训,但难免会让她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做妈妈的不愿意看到的,她就改用逻辑后果法,让孩子感受一下错的后果。

她特意准备了一个玩具箱子,外面贴着“周六玩具盒”的标志,如果艾尔继续把玩具堆在过道上,那就不仅要捡起玩具,而且要一样一样地放在这个专门的箱子里,然后交给她保管起来,直到下周六才还给孩子,也就是说艾尔乱丢的越多,被没收的也就越多,到时候有可能没有任何玩具可玩了。玩具被没收了几次之后,孩子开始长记性了,主动学着自己收玩具。邻居觉得这个方法比直接和孩子说“如果乱丢玩具,晚上就不准看电视”这类话要更恰当,比无关的惩罚更能制止孩子的行为,还可以从中帮助孩子认识规则,并且遵守规则。

还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在家门口的户外游乐场碰到同样来玩的艾尔。刚开始两个人玩得还很好,之后为了一点小事,艾尔哭着跑向妈妈,说是我家女儿不听她的。她妈妈第一个反应就是告诉她这样讲话不好听,说话要清楚,不要娃娃音。可是小姑娘继续在那里抱怨,拉长腔。她妈妈立刻拉起她,准备把她带离游乐场。艾尔看到妈妈说到做到,开始改变说话的语气和腔调。逻辑后果法奏效了。

逻辑后果往往和孩子的行为相关,很多时候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是叠加的。吃饭时孩子在餐桌前只顾玩,不管不顾的结果是她把装牛奶的杯子给撞翻了,牛奶洒了一地。如果这时我觉得孩子年龄小,难免做事不利落,给孩子再倒一杯就行了,孩子就不可能吸取教训。

我的处理方法是,首先让她明白打翻杯子的直接后果:牛奶被打翻了,现在就没得喝了,这是自己要承担的自然后果。同时要明确告诉她:既然牛奶杯打翻,那就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这就是由此要承担的责任。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也就是说以后吃饭时不要手舞足蹈,杯子不能放在桌子边。

无论是采用自然后果法还是逻辑后果法,讲座都为家长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小提示。

让孩子学会品尝自然后果法的结果是自然产生的后果,与一些小事有关,但不应该对孩子造成危险或伤害,这需要家长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女儿在街区骑三轮小车,却不愿戴头盔,这时就不能采取自然后果法,因为不戴头盔的自然结果有可能很严重。

让孩子学会品尝逻辑后果中,行为与后果之间要有逻辑的联系。孩子用蜡笔在墙上乱画,蜡笔被没收,同时坚持要求她把墙擦干净,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是罚孩子下午不许吃饭,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家长只是想控制局面,就变成了刻意惩罚,孩子从心里意识到的只会是害怕。

让孩子学会品尝后果,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在这之前最好先定下规范,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让孩子觉得哪些规范内的行为是安全的。执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和言行,一定要表现得很平和,要温柔而坚定。这也是后果体验法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猜你喜欢

艾尔后果杯子
寄一包雪种子给你
爱的遗产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众荣的后果8则
神奇的杯子
贪小便宜的后果
省钱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