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元智能实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研究

2016-09-30宋雪明

成才之路 2016年27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几何多元智能

宋雪明

摘 要:根据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元选择、合作、交流、评价,并指出教师要注重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重组整合经验;拓展思维空间,积累探究性经验;把握认知规律,经验互动交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放思想性经验。

关键词:多元智能;数学图形;几何;活动经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7-0041-02

差异,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使他们实现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如何实现这一点呢?下面,根据在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立足差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具体研究。

一、多元选择:关注认知起点,重组整合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而当学生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时,每个人都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教师增强了教学的选择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如“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过去的课前教学设计步骤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下课铃声一响,课正好结束,时间把握精准,无可挑剔。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懂了,也会用知识了,但这种教学成果只是浮在表面上,实际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教师这样来引导学生:“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回想起生活中的情景,不会因成绩的优异而影响他们的思维。接着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用老师发下来的材料,按照你的想法来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的想法不同,选择的材料也不同。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说说你在做的时候,估计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你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吗?”通过学生自己的选择和探究,他们对于平行四边形特点的理解肯定比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理解得更深。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杂乱无章,像一盘散沙,但却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探索、自我选择的机会,增添了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探究知识,形成技能。一个优秀的教师课前要做到备课三要素: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手段。但是教师课前的备课只是理想化的教学情况,真实的情况只有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去证明。有时上课时会出现一些课前难以预设的情景,为了尽可能减少负面效应,教师要适应现有的认知起点,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使教学达到的理想课堂——高效课堂。

二、多元合作:拓展思维空间,积累探究性经验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智力倾向。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并在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智力强项发挥到最大化。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丰富学生活动的感知和经验,使学生在课堂探究学习中获得的感受、知识、经验与活动中形成的技能得以有效建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注重给予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累积探究性活动经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内成员的智力强项。如“求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中,由于学生对于表面积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让学生小组探究如何来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一探究性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根据圆柱的特征裁剪包装纸,更需要各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确定量、算、剪、画、贴以及交流介绍的最佳人选,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力强项,才能确保任务完成得既快又好。可见,小组合作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展示提供了可能。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计算、绘画、剪贴、演讲才能充分地展示出来。

三、多元交流:把握认知规律,经验互动交流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交流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不同的学生思考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感知、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同,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数学活动经验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由于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多样性,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也需要与同伴展开积极的交流。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如“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的策略”一课,重点是使学生感受画图的作用,能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例题是要学生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虽然是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先求出原来的长方形的宽,再通过公式来求,也可以用得到的大的长方形面积减去增加的面积。在交流时,学生发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的说:“前面一种方法简单。”有的说:“后面一种方法我能懂,而且不大会出错,前面一种我有时会搞错的。”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时在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这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的最好证明。有效的交流不仅仅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向他人展示自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更能引起他们对问题的再度认识和再度思考,从而达到“二度加工”甚至深度加工的功效。同时,学习者通过对他人观点的反思与批判,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与认同,能自觉对已经形成的自我认知体系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自己的活动经验感受,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和经验的互动生成。

四、多元评价:满足学习需求,开放思想性经验

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传统的单一智能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必须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才能反映出学生的智能差异,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发展提供指导依据。《课标》中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能促进教师认识到是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优化教学课堂。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师拿出靶子,提问:“同学们见过吗?说说你对靶子的认识。”接着,教师说:“如果老师现在让你画一个圆,你会吗?”学生肯定兴趣浓厚。学生画好后,让他们展示各种画法。有的是用两支铅笔,有的是用一根绳子,有的是用硬币,有的是用圆规……在学生的各种交流中,教师进行相应的讲解……就这样,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理解了“在同一个圆内内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圆是有曲线围成的图形”等相对枯燥的概念。

五、结束语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从中获得具有数学属性的、具有数学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不断完善自我建构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数学尖子”。因此,教师必须承认差异并认真地对待差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郭玉峰,史宁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理解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2(04).

[4]胡安波.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几何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油画构成研究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