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输配管网”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2016-09-29常莉韩莹张振迎
常莉++韩莹++张振迎
摘 要:“流体输配管网”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它是建立在专业基础课程“流体力学”基础之上,主要讲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所涵盖的暖通空调、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工程等课程中共同的流体输配原理、管网系统的设计与调控方法。“流体输配管网”课程在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被安排在大三上半学期,使用的教材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流体输配管网》(付祥钊、肖益民主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在本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流体输配管网;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TU7;G642.0 文献标识码:A
基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并结合课程建设方案的要求,笔者对“流体输配管网”课程在教学环节、方法和考核制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讨。
1.教学环节的改革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改革应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既能增强教学质量,又能满足理论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大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程教学之前,尽量安排1~2周的认识性实习,从这一环节中对流体输配管网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和安装等方面做初步认识,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对各种建筑设备所涉及的输配管网系统进行介绍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建筑中的管网系统的类型、功能、水力特征与计算、输送介质和装置等知识的清晰认识和全面了解,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实践教学环节更体现在用工程实例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讲解模式,使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具生动性和直观性。邀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或设备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进课堂,并联合专业知识雄厚的工程师直接参与授课和制定专业知识架构,使专业课教学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最新动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工程知识,让学生熟悉建筑物的实际工程设计图纸,结合输配管网的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分享工程师们的学习经验和实践经历,引起情感的共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学环节的改革既要重视工程实例的引入,还要强调与实验环节相结合。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该专业正在搭建综合实验室平台,实验教学改革对促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监管指导实验计划、大纲,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条件,结合实验内容、目标、任务和步骤,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设计实验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操作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流体输配管网”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内容繁杂,整体逻辑性较差,难以把握重点,为避免专业知识的缺失和重复性,应提高课题教学效率,适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化工具,将输配管网系统中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音频并动态地呈现出来。充分发挥图书馆和信息时代网络的作用,引导、激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互相讨论,培养他们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
“流体输配管网”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体,包括概念部分、公式应用、原理说明等知识点,章章总结,适当讲解典型例题和布置课下习题。教学环节还包括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堂答疑和期末考试。
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形式。课程总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课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是由课堂出勤率、课下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几部分组成。这种考核方式在强调理论知识重要性的同时,更要求学生注重实践环节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得学生的工程意识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付祥钊,肖益民.流体输配管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孙春华,夏国强,王 超.“流体输配管网”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