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6-09-29贺菲
贺菲
摘 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主倾向性,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英语;培养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才能通过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及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没有预习的听课,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对不理解和不明白的地方做好相应标记,这样在听课时,学生才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培养学生查阅英语字典的习惯
如果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太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不利于学生完成预习。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如何查英语字典,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关键。当然,如果为了帮助学生缩短预习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重点,英语课本后的英语单词表就是一份已经为学生量身定做好了的英语小字典。
在教学时,我发现知道自己动手用单词表查阅单词的同学,学习进步得更快,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比其他不用单词表的学生更高。
3.培养学生上课做笔记的习惯
如果学生上课记笔记,就真正做到了脑到、眼到、耳到和手到。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字速度,同时笔记也是学生考前的重点复习内容,真是一举数得。在上课时,老师应提醒学生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学生还应学会整理自己的笔记,这样进一步深化所学内容。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只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老师才能真正及时知道学生是否真的已经掌握所学内容。
老师可硬性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前,应至少思考十秒后再举手回答问题,不可以大声报答案。
5.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习惯
学生在完成老师上课布置的任务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有的小学生虽然自己很优秀但是并不是很愿意帮助后进生进步,老师应该告诉这部分学生,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老师要充分调动优生带后进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6.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对于写作业,老师应给出细化要求,尽可能帮助学生作业完成得尽善尽美。如单词一行抄四个,句子每行抄一句,等等。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做作业也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反思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总结、再提高。只有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复习能使零碎的知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避免知识前后脱离与割裂。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由于英语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学生又极少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日常对话中,课后的复习就更为重要。对于有条件的同学,老师可以建议其买个“点读机”进行使用,这样课后可以及时跟读复习;对于条件有限的学生,随着电子产品的进步,可以建议其父母在手机里下载一个如“纳米盒”等的学习软件,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如果是留守儿童,那最好也能买磁带进行复习。就英语来说,要求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所学内容,所以这些学习工具对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不可少。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学习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
参考文献:
[1]段晓燕.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J].神州(上旬刊),2012(4).
[2]于爱玲.做习惯的主人——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4(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