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生“友善”品质培育的思考

2016-09-29卢传勇

求知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卢传勇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选择。“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对此,高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育大学生的“友善”品质,进而让“友善”的道德品质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厚实价值根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友善;培育

一、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大学生友善道德品质

培育大学生友善品质,教育必然发挥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必须做好教育普及工作,使大学生对“友善”是什么有深刻的认知。对此,在教育内容上,必须积极做好友善价值观的内容整合工作,使大学生明确友善的基本要义,这就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哲学理论和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友善道德内涵的挖掘和梳理,确保大学生深刻认识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根本行为准则,深刻理解友善即是友好、善良的道德意蕴,深刻体会中外友善思想文化的精髓,进而实施具有学理性、逻辑性、理论性的友善思想文化内容的教育。

在教育载体上,要积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深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全过程,确保大学生对友善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在教育形式上,要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养成相结合、自教与他教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不断丰富友善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增强友善价值观传播的实效性,使大学生真正坚定友善的价值取向。

二、坚持环境育人,激发大学生友善道德情感

培育大学生友善品质,必须从增强情感认同入手,通过营造以文养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友善价值观教育环境,发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正能量。对此,首先,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构建正确的友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微信客户端、微信群、校园报刊、校园网、QQ群等多种媒介在培育大学生友善品质中的突出作用,将友善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行为规范融入各类媒体的宣传中来,确保友善主旋律得到弘扬,友善正能量得到传播,巩固、扩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其次,要坚持以有益的活动引领人,打造丰富的实践育人路径。要深刻认识到实践之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深入开展道德实践、公益志愿服务、校园文明创建等健康的友善品质培育活动,使大学生友善品质能够外化于行,在服务社会、服务校园、提升自我的友善道德实践中成长,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品质。最后,要坚持以厚重的文化设施熏陶人,建设有特色的友善文化氛围。在此过程中,高校本身极具人文特色内涵的文化设施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从高校本身的文化特色出发,建设与大学生友善品质培育相关联的校园学术文化设施、行为文化设施、环境文化设施、制度文化设施,使大学生沐浴在内涵丰富的育人环境之中,激发大学生内在友善道德情感的生成。

三、坚持制度育人,孵化大学生友善道德行为

大学生友善道德品质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不仅需要坚持教育的主导性,需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还需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正向引导,使大学生在培育友善品质的过程中知道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抵制什么。对此,必须积极推进高校内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和依法管理,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导向来规范高校校园内部的文明秩序,使依法治校内容得到宣传,友善道德规范得到传播,形成以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增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友善品质自觉性的制度育人环境,从而培育大学生友善的社会心态,确保友善行为得到鼓励、伪善行为受到谴责,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

参考文献:

[1]余 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119-122.

[2]李 敏,韩之坤.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140-142.

猜你喜欢

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善”核心价值观
友善:《圣经》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怎样践行“友善”价值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