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2016-09-29问鸿滨刘玉青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军事国家教育

问鸿滨, 张 赟,刘玉青

(1.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 陕西西安 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9)



以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问鸿滨1, 张赟2,刘玉青1

(1.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 陕西西安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710049)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扩大。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又是文化安全的根本要求,高校学生的思维易受外界影响,需要重点教育引导。高校国防教育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加强国家文化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国家发展做好文化安全保障,高校国防教育应该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指导教学,改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高校国防教育;意识形态安全;路径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5.003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的扩大和丰富。习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11个领域,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安全中的核心问题。当前国际国内诸多挑战威胁着我国国家安全。学校、学生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阵地和主力军,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只有学校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得到保证,国家安全才有保障,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高校国防教育是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特有形式及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特别注意和引导,可以加强当前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能力,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奠定基础。

一、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层面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同时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运行压力增大,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稳固必将影响到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压力。因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西方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进行新霸权主义渗透

“西方国家试图通过继续巩固和扩大已在世界经济中获得的支配地位,并逐步将这种‘经济强势’地位转化成为‘政治强势’地位,促使作为其意识形态核心的价值观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认可,进而建立起确保这种价值体系的政治制度系统,实质上构成了‘新霸权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1] 332

西方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教育、科技、文化吸引我们的青年人,对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这并不是什么传播先进文明,而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战争。高校学生是建设国家的主力,特别是理工科高端精英人才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未来,美国却假借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外衣通过意识形态渗透迷惑抢夺人才,造成中国的“脑力流失”。据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于2014年1月发布的《2011年美国大学外国博士居留率》报告显示,中国理工科博士选择留在美国而不是回国的比例非常高,冠诸国之首。2006年从美国大学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有4,121人,占所有外国博士的34%。第二年,这批博士留在美国的比例是92%,仅有不到一成的人回国,到2011年,2006年毕业的中国博士仍然有85%的人留在美国。[2]

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料的生产。”因此,我们对于西方国家的这些手段和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动摇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做好防范。[3] 550

(二)西方国家利用假象民主、自由、人权迷惑普通民众的政治倾向

西方国家利用和平演变、宣扬其自称先进的政治制度,鼓动人们追求“自由、民主、人权”,蛊惑社会主义国家。苏共执政70余年,经不住西方国家自由、民主的渗透,最终“由教条主义演变为意识形态多元化、自由化、西化,甚至背离了乃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终导致信仰崩塌、亡党亡国。我国作为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大国,当然应当以我为主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西方式民主并不是历史的终结,并不是人类唯一注定的政治道路。但西方国家却大力宣扬自己所推崇的多党制、指导思想多元化等虚有其名的口号,透过多种渠道向我们的青年一代灌输这些有蛊惑性的政治主张,这种政治引诱、渗透更加隐蔽、更加深刻,企图引导我国走向“民主社会主义”,甚至直接倒向资本主义道路。

二、高校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重要作用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专门机构,具有良好的师资以及较好的教学手段,同时学校教育关系着每个家庭,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个个人,所以抓好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意识形态能力,全社会的意识形态安全才有保障。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院校对于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负有重大责任。高校国防教育作为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是国防教育机构在高校存在的本质要求

2001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精神,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防和军队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兵员,进一步规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学生军训工作,制定了《2003年-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通过开展学生军训工作,使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合格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高校国防教育是在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牵头下由各高校武装部等机构组织的活动,这些机构是国家实施宣传国家意识、教育民众的重点机构,具有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职能。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国家的情怀,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强化国家安全意识,为人民军队培养合格的预备役军官和后备兵员,从而培养国家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教育作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国防教育活动的主要职责,也是凸显其时代价值之所在,对于加强当今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育国家安全意识是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的一贯目的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各地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但纵观全国出版的教材,内容体系大同小异。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战略环境、军事思想、中国国防、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的形势、军事思想、当前国防科技变化,在通识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政治觉悟。

首先,国际战略环境是高校国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讲述国际战略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统一问题,学生很强烈感觉到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感受到国际社会反华势力对我国的渗透,然后分析到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本质,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其次,军事思想是高校国防教育相当一大部分内容,包括古代、近代军事思想,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军事思想,重点是国家领导集体的军事思想。这些都是涉及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重点进行讲解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艰巨性,有助于引导和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选择,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再次,军事高技术这部分内容讲述了目前国际国内的科技发展情况,可以让学生看到我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国家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面临的危险,而不是单方面讲述西方的科技水平,从而激发学生为国家国防事业献身、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然后从自身的专业角度为国家的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离不开国防教育课堂教学的加强。

三、高校国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面临着隐形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加以努力,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功能。

(一)强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为高校国防教育营造良性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九讲话中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国家安全问题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要深刻注意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也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深刻变革,加上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没有定力的社会民众产生了消极的价值观念,形成一定范围的社会风气,极大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甚至出现了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和在社会上看到的不一致现象,让很多学生的意识形态选择出现疑惑,这给学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特别是国防教育中的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针对此问题,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提高教育效果,整个社会必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减少由于受西方不良意识形态影响而出现的社会丑恶现象,倡导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推动全社会学习、接受、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全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真正有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的社会公众行为,形成良好的大环境,高校国防教育在时间和课堂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把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的感情融入到活生生的国防教育实例中才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识形态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否则,学生在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和课堂中对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了解和现实中看到的情况不一样,学生的疑惑必然会产生,这样国防教育中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全社会的推进,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良性大环境。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隐性贯穿于国防教育课堂始终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主要有两项活动,即军事技能训练(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军理课),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指导下,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战略环境、军事思想、中国国防、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毫无疑问,国际战略环境、军事思想、中国国防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导向,在进行教育时可以很容易的涉及到国家安全面临的问题,再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危,最后升华到对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和责任,这部分内容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渗透进去,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具有国防教育特色的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部分对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特殊作用。首先,这部分内容从表面上看讲的是技术,不涉及意识形态。其次,这些高科技很能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再次,这部分讲起来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度较高,可以很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从以上三个方面看,这部分可以更好的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讲军事高科技表面上不涉及意识形态,但是通过讲其他国家在军事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对比我国目前的成就与不足,结合国际战略形势,加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很生动的表现了战史经典和国家面临的危险,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国家安危感,在无形中也就进行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更生动、效果更好。所以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要加强对这一部分的重视,积极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比较国际国内的高科技,有意识的把国家安全理论融入到教学中,有效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三)以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主线加强相关国防教育内容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全国各地情况也各不相同,但从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来看,都是统一于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国防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说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所以高校国防教育应该加大意识形态教育作用大的部分。从内容上看,国防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但是笔者认为,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性别、专业在原有内容基础上适当调整扩充内容,才能更有效的加强教育效果。

首先,学生的性别不同,对于国防教育课兴趣点的选择就不同,教育效果就不同,如果采取一样的内容与形式,教育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一是由于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在国防教育上的差别很大,长期将男女生国防教育放在一起研究,会使研究的信誉度有所下降。二是从心理学上来说,男性在战争、武器等方面的兴趣比较浓厚……”[4]所以如果根据学生性别的差异与比例,调整、扩充国防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分别的、有意识的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其次,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在国防教育课上对听讲内容的选择也不同,对所教育对象提前了解,在整体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则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的专业背景是文史类,就可以在教学中多讲一些国内外的战争史、发展史,进行对比教育,明白中国的成就与差距,渗透进意识形态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同样,如果学生专业背景是理工类,那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多加入一些高科技方面的具体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这样针对不同学生,讲课内容侧重点不同,效果就不同。通过这种方式的高校国防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高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领域为社会主义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2]人民网.中国高端人才流失率居世界首位[EB/OL].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715/c1002-27309934.html.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张正明,章涵恺.西安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国防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

[责任编辑朱毅然]

On the Ideology Security i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ENHong-bin1,ZHANGYun2,LIUYu-qing1

(1.MilitaryTechingandResearchOffice,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2.CollegeofMarxism,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Constant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 from its proposal by Chines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ince culture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ideology security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to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e security, ideology secur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llege students, easy to be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influence, need particular education and guidanc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s a major form of ideology secur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Given its crucial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security,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 be re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make further contribution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deology security; the path

2015-11-26;

2015-12-07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A025)

问鸿滨,男,陕西澄城人,西安交通大学军事教研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教育理论

G642.42

A

2095-770X(2016)05-0011-04

猜你喜欢

军事国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