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综述

2016-09-29李志河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研究

李志河,伊 洁(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

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综述

李志河,伊 洁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

高等教育信息化对国家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2006-2015年间高等教育信息化文献数据梳理和分析,发现十年内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建设研究、战略研究、机制研究与应用研究四个方面。目前的研究中依然存在诸如高等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缺乏等问题与不足之处。今后应强化师生共建共享意识,多元化满足师生用户快速增长的信息化需求,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机制体制,促进信息化与大学战略目标深度融合,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

信息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技术革命,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初步研究。亚洲信息化校园调查 (Asian Campus Computing Survey,ACCS)受美国克莱蒙特大学Kenneth C.Green教授提出的目前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信息化研究项目-Campus Computing Project(CCP)启发,由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在2002年共同启动,是亚洲地区第一个国际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2006-2015年间众多学者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关注,为了探究期间相关学术论文情况,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发现国内有关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主要分布在四个方面,横向和纵向地反映出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新举措,致力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快速全面的发展。

一、相关文献分析

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依据主题检索方式,设定时段为2006-2015年,主题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和“高校信息化”,通过精确匹配进行检索,结果表明2006年至2015年期间,CNKI收录高等教育信息化相关文献共3781篇(2016年1月29日检索)。中国知网目前收录7556种各类期刊,其核心期刊、重要评价性数据库来源期刊收全率达到99%。[1]确保了研究的可信度,较为准确地说明该研究的整体状况。

1.文献年代分布

采用Excel软件对2006-2015年间关于国内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相关期刊具体数量进行文献时间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文献时间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论文研究数量达113篇,占4.43%,2015年论文发表数量所占比例达15.79%几乎是2006年的3.6倍。2012年论文数量达到333篇,是十年内最高的增幅,可见国内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2010、2013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经过一段研究热潮之后,研究逐渐开始注重成果的质量,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进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2012年3月出台,高等教育信息化方面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国家政策的发布也是促使十年内出现最高增幅的根本原因。并对2006-2015年间“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论文数量对比得出文献逐年分布折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2006-2015年间论文数量逐年分布图

由图1可知,高等教育信息化从2006年最初的147篇高涨至2015年的466篇,增长率达到68.46%。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是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趋势而波动的,同增同减的现象说明国内目前的研究视角与国际领域基本是一致的,也说明我国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探究方面是处于前沿地位的。总体上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在国家政策明确指引下呈现逐年稳定增长趋势,也体现了学者响应国家政策的积极性,表明了学术研究与时俱进的姿态。

2.文献著者及机构分析

经统计,十年间2551篇文献中有12位学者发表过5篇以上(含5篇)的论文。其中清华大学5位,北京大学2位,复旦大学1位,浙江大学2位,华东师范大学1位,上海理工大学1位。具体信息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文献著者及机构统计表

由表2发现6所高校都是排名在全国100名以内的院校,前5所院校属性都是教育部直属,位列“985、211”工程,由此可见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尤其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综合发展。涉及到的研究者职务大都是主任、副主任,是机构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积极发展的引领者。专家学者所属机构大都是信息中心或者计算中心,涵盖互联网技术、高等教育、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等多种学科层次,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有效践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文献基金级别分布

整理的2551篇文章中有147篇是由各项基金项目支持的,占总数的5.76%。国家级课题基金项目支持有64篇,省部级课题基金项目支持有83篇。2006-2015年间文献基金级别分布图如图2所示。

图2 2006-2015年间文献基金级别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十年间越来越多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受课题基金项目支持,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基金级别分布图反映出除了2008年和2009年,其他年份省部级课题基金项目都高于国家级课题基金项目,可知省部级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程度要比国家级的稍微高一些。国家级课题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章在数量上也随着年代的增长有所变化,由最初的寥寥无几增长为现在的11篇,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受国家关注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值得期待的。

二、研究领域分析

对高等教育信息化期刊论文定量分析的同时,发现其研究内容在十年期间逐渐丰富,涉及多个领域。纵观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建设研究、战略研究、机制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四个领域。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研究内容领域分布情况

从表3发现,高等教育信息化大量的研究基于信息化建设的视角,表明建设研究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其次是应用研究,在数量上与建设研究有一定的差距,说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还没有真正实现从“重建设”向“重应用”的跨度转变。相比之下,战略研究和机制研究的成果总数都不及应用研究的多,可知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较少,相关领域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

1.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四个必然: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四是人才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3]。陈凯泉(2014年)基于科研信息化的本质,提出虚拟科研环境的研究、建设与应用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不仅考虑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也综合了不同区域下的影响因素。周平红(2012年)通过多维度分析我国区域差异影响下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状况,针对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显著差异提出了关键性的应对政策。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建设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王志潇(2014年)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存在意识认识不足、机制缺乏统一管理、资源投入产出不均衡及专业队伍不成熟的问题,并结合研究现状做出努力解决和改善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信息化受多种条件制约影响,其中资金投入不足、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及系统整合不够被认为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2.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快速长远发展的理论体系。哈聪颖(2015年)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对多国进行了解读,经过剖析发现与美国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在提供信息化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性等方面有待提高。与新加坡相比,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在在信息化条件下与教学融合实现人人共享优质资源;与韩国相比,其运用数字化云平台服务学习对我国构建云服务体系提供了帮助;与日本相比,日本政府对于教育信息化支持力度大,重视程度高。尤其重视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我国在借鉴的同时更应该全面提升国内教师信息化能力。吴砥(2013年)就中英两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对比提出中国在借鉴英国宝贵经验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陈琳(2012年)提出要以创新的视角对待高等教育信息化,要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基石,制定我国高校信息化具体发展战略,实现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更需要从自身现状入手,考虑我国的实际因素,力争达到高等教育信息化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3.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机制研究

据《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信息化机制保障方面60%的学校将信息化的规划单独成文,83%的院校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91%及时准确或基本满足学校领导决策支持。[4]其中211院校在信息化部门人员方面、信息化部门组织与实施情况方面、信息化部门投入方面都占较高比重,周平红(2011年)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高校保障体系分析提出信息化经费,信息化人员持续投入情况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信息化机制保障系统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李华(2008年)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CIO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符合高校信息化管理的EIS机制模型,以期解决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管理机制问题。张建武 (2008年)通过归纳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的特点为我国探索高等教育信息化和谐机制的形成提供一些启示。虽然高等教育信息化机制体制保障方面逐渐常态化,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文率上升,信息化管理、监督职能日渐完善。但是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缺乏专业人才,院校资金投入不足等一些问题和需求。

4.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高等教育信息化从重建设逐步转为重应用,教育信息化在应用系统融合发展的前提下正在慢慢走向成熟。研究成果多为基于某项特定技术的应用。马晓亭(2010年)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移动计算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以建立集教务管理功能、移动教学功能、学习辅助功能、信息发布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的模型视角打破传统大学局限式的教学模式,使大学校园的学习环境更加灵活化、随时随处化。在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历程中,云计算也是时代进展的“主力军”。耿学华(2012年)提出云计算在高等教育信息化中应用的典型案例如: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云计算服务、台湾大学---台大“筋斗云”、中国科技大学---“瀚海星云”校园云服务平台,并提出有计划地推进云计算的应用。王凤领(2014年)基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分析了云计算在现阶段的应用现状,构建了在“云”上处理信息的云计算平台体系。要提前着手探索“云计算”时代对教学方式变化和教育资源建设的影响,使人们在考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顶层设计缺乏问题

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在中国改革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始受到高度重视的。[7]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缺乏对规划主体的“多元”认识,不能充分考虑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实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缺乏系统性。没有从全局、高度的视角出发遵循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将信息化与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度融合,统筹考虑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同步规划,造成越往下层的规划可操作性越小,不能实现互动、共享、互联、适用的格局,无法搭建起从规划到实施坚固可靠的“桥梁”。

2.管理机制创新问题

管理是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层面之一。高等教育信息化新发展需要全新的组织管理架构。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高校新发展的现状是整合、集成度不高。虽说在管理体制方面中国借鉴美国信息化CIO机制,但是缺乏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以及进展效果适时作出调整和创新,没有充分考虑中国高校的现实情况发挥其特色优势,是目前国内管理体制难以构建的主要问题。此外,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管理机制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3.教育资源应用共建共享问题

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指出,当前教育资源的建设存在重复建设,优质资源质量不优、数量少的问题。此外《中国教育网络》杂志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技术团队联合完成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分析报告中提到不同资源是否有各自建设规范、标准,每种资源是否有相应的评估标准,是否建立审核评估机制也是权衡资源应用共建共享的指标。再加上应用积极性不高,导致高教资源共建共享处于瓶颈期。要想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就需要教师、学生之间的积极配合,让教师和学生充分明白共建比共享更难做到,当下的情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4.师生用户的信息化需求问题

十年内中国高等教育信息不仅在办学理念上发生了变化,在目标设定方面也从重应用推广,以业务为本转向重面向服务,以人为本。师生用户的信息化需求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阶段进展,师生用户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性化。大部分的高校在个性化应用系统的构建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不能有效利用系统将信息聚合后再传送给用户,满足师生用户快速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使师生个人最大化的获得应用信息化的利益。

四、小结与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经历了十年的历程,期间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坚持统筹规划部署,使全民重视教育信息化积极参与改革创新的过程。更应该充分考虑实际国情,发挥高校优势探索适合我国的管理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满足日益增长的师生用户需求,使高校发展良性衔接、协同进步,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最大化。

[1]仇琛.中国知网和《中国知网知识总库》[J].中国索引,2005(2).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2.3.

[3]党玲侠.定位于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8):59-60.

[4]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报告(2015)[R]. 2016.1.

[5]章泽昂,邬家伟.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66-69.

[6]桑新民,刘永贵,梁林梅等.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3):5-13.

[7]李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19-22.

[8]张建武,赵国庆,张榕林.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2):103-106.

[9]任友群,卢蓓蓉.规划之年看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5(6):5-8.

[10]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4):50-56.

[11]陈凯泉.虚拟科研环境: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J].远程教育杂志,2014(6):15-23.

[12]周洪宇.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关键在顶层设计[J].人民教育,2015(10):22-23.

[13]吴砥,尉小荣,卢春.中英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对比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2):21-28.

(编辑:王晓明)

TP391

A

1673-8454(2016)17-0005-04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