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2016-09-29郝宇张宗勇廖华

关键词:能源需求新常态常态

郝宇,张宗勇,廖华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郝宇,张宗勇,廖华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征,在此将这些能源方面的新特征称为“能源‘新常态'”。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展望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发展情况,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

“十三五”;能源 “新常态”;能源消费量;能耗强度;碳排放

一、背景: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指出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是经济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之一(如表1所示)。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和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相比,中国经济出现的增速减慢、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等新特征[1]。在此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且具有迈向中高端经济水平的潜力[2]1-8。

表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遭遇次贷危机冲击增长乏力,中国人均收入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国家行列后,面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②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5万元人民币,按照官方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 432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收入分类的标准,中国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宏观经济表现出一些失衡的新特点[2]1-8。例如,中国能源资源出现严重短缺,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下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资源环境约束已不允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换言之,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能源“新常态”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旨在改变中国传统的粗放式、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和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这方面的政策将对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3]。特别是,能效提升、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意味着中国单位GDP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降低[4],中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笔者认为,能源新常态的主要含义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后,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于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新特征,主要包括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结构加速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清洁化等。能源“新常态”的特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持续放缓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明显,导致对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从第二产业占主导到第三产业占主导,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两方面作用叠加,使得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5]2预计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略有下降,2015年前三季度的统计也基本验证了这一判断。。

(二)能源需求结构加速转型

从总体结构上看,非化石能源占比明显提升,未来将打破对化石能源绝对依赖的局面。新能源 (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上升。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份额将提高,其中增长最强劲的是可再生能源电力。从化石能源结构上看,从煤炭“一家独大”向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结构逐渐合理的方向演进,同时非化石能源迅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和清洁化转型,如图1所示。

(三)能源效率明显提升,能耗强度大幅降低

能源消耗强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了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率。近年来大量研究强调提高各个行业的能源效率与降低碳排放强度等“质量”指标。Ouyang和Lin (2014)[9]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强调提高中国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认为应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去除化石能源的补贴。Dai和Xue (2015)[10]关注中国在风能市场方面的政策,阐明了中国实现风能技术跳跃发展的关键政策。刘舫舸(2015)[11]认为在新常态下,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任保平和宋文月(2015)[12]强调提高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任保平和周志龙(2015)[13]发现,以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具有技术先进、清洁生产等特征将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这有助于打造并提升“中国质量”,在增长速度缓步“下台阶”的同时助推增长质量 “上台阶”(张占斌,2014)[14]。根据杨向阳等(2013)[15]的计算,2013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1978年的近3倍,中国经济开始逐渐进入 “创新驱动”的新时代。这些研究均表明,面对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逐步发生转换。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中国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效益”的新标签。

(四)能源消费的区域化特征较为明显且空间相关性较强

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特点区域、板块的能源和经济发展表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点。例如,华北地区重化工业发展较快,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东部发达省份转移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行业,在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上体现出“追赶”现象[16]。此外,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内部由于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较为接近,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空间相关性[17]。

(五)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环境逐步改变

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经济结构和产业向低能耗、清洁化、高附加值转型,对能源消费需求量增速放缓。此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使得向传统高耗能行业人口输送量减少,全社会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共识不断提高,有助于能源消费增速降低、结构优化。

(六)能源价格将长时间低位运行,客观上不利于对能源消费的控制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能源需求较低、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增加能源供给等因素,国际能源价格预计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较低水平。低能源价格虽然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客观上可能会刺激能源消费,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本文在其他研究机构的前期成果基础上,预测“十三五”期间及到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进而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通过情景分析来探讨中国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的可能情景。

三、“十三五”期间及2020—2030年中国能源经济展望①本部分的预测基于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以及国家能源、环境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参考了近期发布的相关报告,包括BP集团《203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6]13、国际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15》[4]17、中国能源研究会报告[19]22、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20]14、《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21]9和《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22]12。

(一)“十三五”期间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走势

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煤炭消费量有可能在“十三五”内达到峰值,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中国煤炭的能源需求占比在2014年已降到66%。预计到2017年,这一比重将可能下降到62%左右,2020年有望继续下降到58%~60%。此外,Hao等(2015)[18]使用面板数据,在考虑煤炭消费的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预计,在基准情景(新常态的经济增速)下,中国煤炭消费量将会在2019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

石油需求占比下降,对外依存度基本保持稳定。2015年石油需求增长1.8%,达到5.2亿吨。预计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石油需求量温和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1.7%左右,到2020年石油需求将达到5.65亿吨。2015年,中国石油的能源需求占比为18.8%,2020年将下降至17.6%。考虑到石油进口的稳定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有望稳定在58%~62%之间,并可能一直保持该比重至2030年。

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油气比得以优化,并且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达到2 000亿立方米左右。预期到2020年前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天然气需求占比从2014年的6%左右攀升至10%以上,到2030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1%~13%。由于中俄天然气采购协议等外购天然气合同保障了相对稳定的天然气进口量,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有望稳定在35%~38%之间。2015年、20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占能源需求总量分别为6.3%和10.1%。在生产方面,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生产产量将加大,重要性不断提高。2020年油气比为1∶0.6左右。

(二)“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需求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将持续显著增长。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需求增速为16%左右,达到3.8亿吨标准煤。2015年可再生能源增速有所放缓,达到4亿吨标准煤左右。预计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至5.5~6.0亿吨标准煤,占中国能源需求总量的11%~13%。

非化石能源需求占比与石油差距明显缩小。根据初步计算,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和生物质能)的需求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12%,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13%~15%,与石油需求占比差距缩小。

(三)2020—2030年中国能源经济展望

1.关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走势

在新常态的经济增速下,中国煤炭消费量在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石油需求增长缓慢,天然气占比稳定提高。预计2030年中国煤炭的需求占比有望下降到50%左右。2020—2030年间中国石油供需增长进一步放缓,年均增长率降低到0~1%之间,能源结构中石油需求占比稳中有降。同期中国天然气供需增长率也有所下降,年均增长率降低到2%~3%左右。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占比将达到12%左右,油气比约为1∶0.7。总的来说,石油占比下降,天然气占比上升,油气比趋于合理,是未来中国油气能源结构变化的大趋势,如图2所示。

2.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需求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将持续显著增长。在可再生能源中,非水电类可再生能源需求将大幅增长。2025年和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继续分别提高到6亿吨标准煤和8亿吨标准煤左右。

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预计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将由2013年的10.2%上升到21%。其中,核能5.0%,水电10.0%,其他非化石能源占比6.0%。其中,水电在非化石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由2013年的 68%左右降至 2030年的50%以下①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期间,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水电增长速度,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水电发展可能显著放缓。相关信息: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gnjj/20160108/3534483.shtml。。2013年和2030年中国能源需求结构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2013年和2030年中国能源需求结构变化 %

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程度显著提升。预计到2030年,以速生“草捕碳”技术、热电联产、太阳能纳米储能、光热发电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有望使得中国能源高效清洁程度大幅提升。

四、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预测与展望

(一)预测方法

正如IEA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15》[4]3指出的,中国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能源强度大幅降低的发展阶段。本文首先汇兑各个研究机构的成果,结果如表3所示。

在此基础上,按照2010—2014年的经验,假设能源强度每年下降4%②据中国能源研究会的统计,2010年中国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下降4%。IEA《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15》[4]16指出,与过去25年(1990—2015年)相比,到2040年中国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将降低85%。BP集团《203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6]16指出,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220%,而能源强度下降50%。,并且在2016—2030年间,根据能源强度的变化③关于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比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4]提出,2015年能源消耗强度要求降低3.1%以上。所以本文分别设置了3种不同的情景进行分析。,分别设置了3种不同的情景:基准情景(达到4%的降速),低强度情景(高于4%的降速)和高强度情景(低于4%的降速),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进而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通过情景分析来探讨中国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峰值的可能情景。3种情景下在2016—2030年时间段中能源强度和碳度变化率的预测值如表4所示。

表3 现有预测对中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的估计汇总

表4 3种情景下各指标变化率%

具体地,一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初步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能源需求与供应分别为43亿吨标准煤和35.8亿吨标准煤①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5/1230/c71661-27994628.html。。参考中国社科院2015年9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年)》[22]9,预测“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增长速度约在6%。另一方面,中国官方没有统计CO2排放量。根据荷兰环境评估机构(PBL)的最新核算结果,中国2014年CO2排放量已达106.40亿吨②http://infographics.pbl.nl/website/globalco2-2015/。5。由于中国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关系紧密,预计2015年中国CO2排放量增长0.6%,达到107.04亿吨。

作为对比,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世界能源中国展望 (2014—2015)》预计,“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受中高速经济增长、“新四化”的推动和一系列环境政策等的约束,到2018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到3.97%,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79%。根据本文的估算,“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速度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2.71%(基准情景)和3.35%(高碳情景)。本文减排约束较强,是因为2015年以来雾霾等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有理由预期政府可能加大治理污染的决心和力度。

(二)预测结果

根据表4设计的3种情景,分别预测每一种情景下2016—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在能源强度的低碳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目标可提前实现。预计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1.6亿吨标准煤,并达到峰值,2030年能源消费量回落到50.8亿吨标准煤。2025年,中国CO2排放总量约127亿吨,同时达到峰值,2030年回落到124.5亿吨。之后,随着能源需求增长放缓,特别是在煤炭需求达到峰值之后,中国碳排放的缓增趋势更为明显。在这种情景下,到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的原因在于:第一,由于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往往存在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的增速越低,能源消费的增速可能越低。由于GDP增速预期的放缓,能源需求增速回落,可能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加速下降。第二,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能源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在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系数在减小,致使截止到2030年时,排放总量会下降。第三,过去的研究认为,在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往往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然而,也有学者发现在这二者之间存在脱钩效应(Decoupling effects),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不增加(Schandl等,2015[26];Zhang和Da,2015[27];Lu等,2015[28])。从实际数据上看,2014年之前CO2排放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呈现出明显关联,但是2014年的数据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脱钩的迹象。

在基准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目标同样有可能实现。预计到2025年,中国CO2排放总量约131亿吨,并达到峰值。此种情况下,到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的原因在于:持续的能效提高和风能、太阳能、水电和核电等低碳能源使中国的排放增长放缓。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将在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引入碳交易机制,执行强制性的能效标准,以及提高低碳能源使用都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基准情况下,截止到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3.23亿吨标准煤,尚未达到峰值。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增长非常缓慢,2026—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长率仅为0.006 5%。在高碳情景下,中国实现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将受到较大挑战。预计到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均未达到峰值,但是二者的增长率将同时放缓,2026—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量的平均增长率均约为0.63%。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8.4亿吨标准煤,CO2排放量约为145.4亿吨,二者均未达到峰值。

五、政策建议

面对未来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没有“一招制胜”之策,需要采取一系列绿色转型措施,重点包括实行质量和总量的“双目标”控制。具体地,根据对能源“新常态”的特点和对不同政策下的情景分析的结果,笔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对于中国2030年能源消费应制定中长期的规划,按“五年规划”分解总体目标。然后向前推出阶段性目标及年度计划性目标。为了实现在2030年前使碳排放达峰及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到20%以上的目标,可以运用“底线思维”设定能源消费的最高红线和非化石能源“保底”增速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按“五年规划”分解长期任务。

第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两步走”,先调降煤炭比重,再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在“十三五”时期,把煤炭的减量以及清洁利用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20—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推广作为政策重心。

第三,大力降低能耗强度,做到技术支撑和淘汰落后产能并举。能耗强度的降低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支撑,需要采用实用的能效改进技术。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做的仍然不够,各部门缺乏顶层设计和环保技术基金,特别是有些技术融资后,效益见效比较慢,降低能耗的空间有限。而另一方面,通过淘汰高能耗的产能来降低能耗的潜力也不可低估。未来在继续大规模技术改造同时,应特别注重淘汰落后产能。

第四,制定能源和环境规划时应该注重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相关政策的协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区域或者省市都应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能源政策。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经济发展和能源发展规划,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五,挖掘财政潜力,保障节能降耗、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财力支持。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幅也可能相应降低。在这种局面下,更应该提高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加大节能环保投资的力度,建议明确提出环境投资占GDP比例的目标要求。同时,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并引导劳动力到服务业或者污染强度较低的工业和制造业行业。

第六,加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对不同产业和行业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应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倾斜,主动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要从全局高度增强对节能环保行业的重视,从制度上、政策上保障绿色行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此外,还需要促使干部任用和晋升与节能环保绩效挂钩,增强领导干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意识。

[1]彭向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论述[J].现代经济探讨,2015(4): 10-14.

[2]李善同,吴三忙,何建武.“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与发展新要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8.

[3]GREEN F,STERN N.China's“new normal”:netter growth,better climate[R].London: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Policy Paper,2015.

[4]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report[R].Paris:IEA,201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

[6]BP.2035世界能源展望[E/OL].(2015)[2016-01-02].http://www.bp.com/zh_cn/china/reports-and-publications/bp_20351.html.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

[9]OUYANG X,LIN B.Impacts of increasing renewable energy subsidies and phasing out fossil fuel subsidies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4,37:933-942.

[10]DAI Y,XUE L.China's policy initia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energy technology[J].Climate Policy,2015,15(1):30-57.

[11]刘舫舸.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110-112.

[12]任保平,宋文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J].学术月刊,2015(2):15-22.

[13]任保平,周志龙.新常态下以工业化逻辑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5(2):35-41.

[14]张占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省直管县改革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8-55.

[15]杨向阳,周佳慧,童馨乐,等.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10):56-63. 6

[16]郝宇,张千雪,张宗勇.中国人均 SO2排放的省际收敛性——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3):1-9.

[17]HAO Y,LIU Y M.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urban PM 2.5 concentrations in China: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12):1443-1453.

[18]HAO Y,ZHANG Z Y,LIAO H,WEI Y M.China's farewell to coal:a forecast of coal consumption through 2020[J].Energy Policy,2015(86):444-455.

[19]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4)[R].北京:中国能源研究会,2014.

[2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

[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

[23]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4)[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

[25]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Economic blue book:China economic situation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in 2015[R]. Beijing:CASS,2014.

[26]SCHANDL H,HATFIELD-Dodds S,WIEDMANN T,et al.Decoupl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economic growth: scenarios for energy use,materials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in press).doi:10.1016/j. jclepro.2015.06.100.

[27]ZHANG Y J,DA Y B.The decomposition of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 and its decoupling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5(41):1255-1266.

[28]LU Q,YANG H,HUANG X,CHUAI X,WU C.Multi-sectoral decomposition in decoupling industrial growth from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developed Jiangsu Province,China[J].Energy,2015(82):414-425.

[责任编辑:孟青]

China's Energy“New Normal”:The Forecasts for Energy Economy during the“13th Five-Year Plan”and by 2030

HAO Yu,ZHANG Zongyong,LIAO Hua
(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China's economy has already entered the“New Normal”phase,during which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intensity and carbon emission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ast three decades may emerge.In this paper,thes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upply are defined as energy“New Normal”.In the context of the energy“New Normal”,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ergy economy during the“13th Five-Year Plan”and by 2030 is predicted. Besides,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anges in energy intensity and carbon emissions,a scenario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forecast the chang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emissions by 2030.The results suggest that,in the benchmark scenario and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scenario,under which the regulations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are tighter than expected,the peak of carbon emissions would occur before 2030.

13th Five-Year Plan;energy“New Normal”;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intensity;carbon emissions

F4;X1

A

1009-3370(2016)02-0001-07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201

猜你喜欢

能源需求新常态常态
世界如何才能满足其清洁能源需求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一种节能电梯的设计
基于组合模型的能源需求预测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