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的三角框架研究

2016-09-29郝婷

新闻前哨 2016年9期
关键词:制度变迁文化产业

[摘要]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制度研究极为特殊,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文化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特殊性。本文借鉴经济制度三角结构和交易费用理论,以制度三角结构中政府、市场及企业三种基本的制度安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性质、交易成本以及相互替代关系,并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实际情况,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制度安排——行业协会及市场中介,从而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实践以及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研究构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制度变迁 三角结构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301030736)(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新闻与传播学院重点课题资助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序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比2013年增长12.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3.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76%,且从2004到2014年近十二年的实际测算结果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发展速度较为平稳地保持在10%以上[1]。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后,我国文化产业也随即进入“转型期”,即把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过度依赖政府以行政手段配置文化资源转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发展的新阶段,并将发展速度降下来,将发展重点转向转型升级。转型经济学的代表人热若尔罗兰指出,转型的过程就是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核心是作为制度内核的利益关系的重构,转型期文化产业的制度变迁是包含了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的动态系统。本文试图借鉴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制度构建的现实情况,论述转型期文化产业的三角分析框架,从而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和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理论提供参考。

理论基础:经济制度的三角结构及其关系

1.经济制度的三角结构:政府、市场、企业。

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康芒斯(1937)将人类的交易活动具体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资源的买卖关系,也称为市场交易;第二,管理的交易,具有法律上上级对下级发号施令的交易权利,也称为企业内交易;第三,限额的交易,具有权威的国家组织对下级组织的交易关系,也称为政府型交易[2],这三种交易方式构成了现代社会中三种基本的制度形式,即政府、市场与企业。这三种制度形式的结合相应构成了社会经济制度的三角结构,如图1所示。政府的性质被理解为宪政民主,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公众福利最大化;市场是交易的场所,市场的目标是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以及竞争机制有效地组织交易;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组织的效率取决于其内部的契约安排和产权结构。

2.经济制度中政府、市场及企业之间的关系。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实质上是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市场失灵在理论上界定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F·史普博在《管制与市场》一书中指出,市场失灵是政府管制介入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3],可以解释为,政府的作用在于矫正由于市场不完善、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等引起的市场失灵,但弥补市场失灵的方式也未必一定是政府管制,因此政府管制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制度费用,如管制规则的制定、制度的实施以及监督等,因此,肯尼斯阿罗(1969)指出:“市场失灵的纠正需要的是集体行动,而不一定是国家(政府干预)[4]”。

(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的关系,纠正市场失灵也可以由私人集体行动来完成,如企业组织,究竟选择政府还是企业组织来替代市场,取决于这两者产生的交易费用的比较,以及两者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决定强制性影响生产要素使用,而企业通过一体化激励可以将外部收益和成本内部化。

(3)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实质上是一体化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一体化涉及中间产品是从市场购买还是在企业内部制造的问题,科斯(1960)认为,如果市场交易费用过高,企业使得交易双方需要签订的合约数目大大减少,企业就会产生,即企业以上下级管理资源配置手段代替了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市场交易,而企业规模取决于企业内部管理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5]。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三角结构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制度结构,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文化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特殊性。因此,我国文化产业制度研究极为特殊,需在借鉴制度三角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制度分析框架。政府、市场及企业构成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三角结构,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任何变化都是围绕这个三角结构展开的,围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

1.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市场的替代关系。

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博弈是推动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核心动力,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也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但由于文化所具有的产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政府与市场的替代关系研究不同于一般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政府既要发挥引导作用,避免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外部性对社会效益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逐步退出文化市场,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交换。因此,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替代并不能完全按照交易费用的高低来确定,必须考虑文化具有的意识形态需要。实际上,从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开始,党和政府就一直在探索文化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替代关系主要表现为文化市场交易对政府型交易的替代。从2002年《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发布至今,政府在文化市场管理方面放权(审批权、管理权等)总数达到142项,政府文化行政审批权从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为11项,中央政府(文化部、原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数量为37项,政府权力取消数量为89项,政府权力转移(政府管理权由政府转移到相关行业组织或公共服务机构)数量为5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一些文化领域逐步退出,让文化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受到国家过分依赖产业政策主导文化市场发展、过分依赖投资推高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影响,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开放程度仍旧很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也为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中市场对政府的进一步替代预置了新的政策条件和宏观环境。

2.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业的替代关系。

文化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这两者的替代是制度三角结构中最为基本的替代关系,这两者的替代关系体现为政府统一的行政性制度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替代,替代的过程表现为经营权力逐步由文化企业自己控制。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实行的事业体制,文化事业单位从属于政府,文化企业内资源的配置受到党和政府的严格管控,文化企业不可能替代政府进行文化资源配置。这一时期,由于政资不分、政企不分导致产权不清晰,文化产权制度实行的是主管主办制度,造成文化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几乎都是由政府完成的,相应所产生的政治型交易费用必然很高,文化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任务就是推动政企分开,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将企业塑造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通过公司化、股份制改造提高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自主交易,建立出资人专业化制度,发挥文化企业内交易对政府型交易的替代功能,推动政府与企业间的行政关系逐步转变为以资产、产权为纽带的法律关系。

3.文化企业与文化市场的替代关系。

一般情况下,文化企业需要在市场中与其他文化企业进行交易,买进生产要素,卖出文化产品。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实质是要素市场对产品市场的替代,是一种长期契约对相对短期契约方式的替代。如果直接通过市场来组织生产活动,就需要很多交易,相应会产生很大的成本,纵向一体化企业代替市场进行交易就是为了降低这些交易费用。如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文化企业上市等行为都是文化企业内交易对市场交易的替代。由于我国文化企业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文化企业所在文化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环境的非竞争性,导致我国文化企业内交易与市场交易相互替代的范围十分有限,替代关系也相对不明显,且这种替代绝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决定的,如文化企业很多市场行为如组建产业集团,大部分都是政府行政配置整合的结果,并不是靠市场内生动力发展的结果,不是文化企业在市场上的自发自觉行为[6]。因此,要实现两者的广泛替代,政府就应该首先培育可竞争性文化市场,打破非竞争性文化市场限制,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其次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扶持小微文化企业成长,使得两者的替代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

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分析框架的扩展

在文化产业制度三角结构中,政府、市场及企业这三种基本制度安排不仅存在着两两替代关系,替代的过程也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制约的,替代的程度、方式不同也会影响整个三角结构的变化。如果以角的大小表示各种制度安排的大小,市场制度所代表的角的不断扩大就可以表示转型期制度三角结构的过渡,如图3所示。因此,在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过程中,随着政府文化管理制度在一些文化领域的逐渐退出,文化企业和市场制度在一些文化领域的逐步进入,就出现了能够有效衔接这三种基本制度安排的其他独立的制度安排,将这些制度安排纳入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结构框架中,就能进一步扩展和充实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

1.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分析框架的扩展之一:行业协会。

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市场之间的替代来看,前文已经分析,政府对市场进行替代主要是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但市场失灵只是政府管制介入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即市场解决不好的,政府也未必解决的好,因为政府也是不完全政府,直接的政府管制未必会带来比市场机制或企业制度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结果,因此,在两者的替代过程中,就出现了新的制度安排形式——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指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组织性质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非盈利性。当前我国文化系统的行业组织主要包括新闻出版系统行业协会以及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电影协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等等。

行业协会具有独立性、自治性、民间性与专业性,是对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具有补救功能的制度安排,其所具有专业经济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政府行政运行所产生的大量成本。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是区别于政府宏观管理与主体微观管理的中观社会治理方式,在管理文化事务中间接性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政府实现监管市场的社会共治理念。在文化市场发育较为完善的国家,行业协会中观管理与政府宏观管理之间的关系密切,如日本政府将文化产品的审查和把关交由行业协会管理,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市场;再如韩国通过政府分权等文化事务管理方面的实务性工作(如出版物内容审查与评定等)交由行业协会承担,而政府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业政策的制定上[7]。在我国,政府的部分文化权力也在逐步下放给行业协会,如2013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新“三定”》,明确将出版物发行员职业技能鉴定职责、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职责、报纸综合质量评估职责、期刊综合质量评估职责等四项政府文化管理权转移到相应的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这部分的管理职能。

2.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分析框架的扩展之二:中介组织。

从文化市场与文化企业的替代来看,由于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从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到服务专业化,形成一个递进的序列,呈现不同的程度,而一体化企业也有高级与低级一体化之别,因此,代表专业化的文化市场与代表一体化的文化企业就呈现出不同的交易方式与交易程度。随着制度变化所带来的权利有效配置的变化,不同个体获取收益的机会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因此激励结构重新得到调整,此时交易费用也会不可变地发生改变,市场所提供的强激励机制是不可能完全被企业复制而又不带来很大额外费用的,因此,将一个交易由市场转入到企业内部的程度也有高级一体化与低级一体化之分,市场专业化组织作为市场交易与企业内交易的中间组织的出现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费用。中介组织主要是指依法登记成立,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向委托人提供有偿服务并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和其他组织,而文化中介组织是指在文化市场中,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组织和促成文化产品与服务市场交易而收取佣金等报酬的文化服务机构。文化中介机构具有文化服务、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监督等功能,其作用就在于为文化资源在文化企业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一种中介机制。

因此,考虑转型期的文化产业制度变迁,三种基本制度安排之间不同程度的替代方式出现的文化行业协会与文化中介组织,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制度三角结构做出相应的补充,将行业协会与中介组织两种制度安排纳入到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制度分析框架之中,以完善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框架内容,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的多边形分析框架如图4所示。

注释:

[1]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10页

[2][美]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67.页

[3][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25页

[4][美]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5][美]R.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2页

[6]郝婷、黄先蓉:《我国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问题及对策》,《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年第1期,第93-97页

[7]张艳、荆林波、彭品志:《我国文化市场建设中的行业协会治理功能》,《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第8期,第37-42页

猜你喜欢

制度变迁文化产业
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政治发展的透析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