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财神原本是瘟神
2016-09-29马伯庸
□ 马伯庸
万万没想到,财神原本是瘟神
□ 马伯庸
中国人最喜欢的神祗,是财神。财神有许多尊,最著名的除了关公,要属赵公明。
赵公明是五路财神之首,唯一一位正财神,历代受的供奉香火最盛。可当我们追根溯源,就会发现这位成功人士,也是历经坎坷,才成就大业。
最早出现赵公明这个名字,是在魏晋时代。干宝有本讲鬼故事的名著《搜神记》,讲了个故事:散骑侍郎王佑病重,有一客人探望,自称是赵公明的参佐,邀请他加入。王佑知道他们是鬼,苦苦哀求,客人见他可怜,就叫来几百个鬼,跟着王家祈祷的鼓声起舞,王佑的病果然因此痊愈。后来王佑找到一本妖书,上面赫然写着:“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鬼下取人。”
这个记载很有意思。它告诉我们,赵公明最初的职务不是财神,而是管鬼的将军。这位将军不光统率着鬼兵鬼吏,还可以派鬼去阳间拿人,把将死之人带走,以充实自己的幕帐。
那么他们督鬼取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西晋末年的道家典籍《太上洞渊神咒经》给出了答案:“又有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李公仲、史文业、钟仕季、少都符,各将五伤鬼精二十五万人,行瘟疫病。”这里不仅列举了赵公明其他几位同事的名字,而且点明了他们的正职:瘟疫之神——也就是瘟神。
原来赵公明当财神之前,还干过这么不吉利的工作。
要知道,在缺乏卫生常识的古代,瘟疫是最可怕的灾难之一,又不像洪水、火灾那样肉眼可见,因此恐惧最甚。瘟神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又怕又敬,地位尊崇。
唐宋之间,瘟疫机构发生了一些改变,人员精简,由七位瘟神变成了五位,赵公明还在。不过组织机构也发生了微调,按业务科室来分了。赵公明被分成了“西方白瘟鬼,金之精,领万鬼行注气之病”。到了元代,分工更细了,赵公明的职务成了痢疾——管拉肚子,这大概是赵公明职场最黑暗的低谷吧?
不过,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赵公明的命运开始触底反弹。《玉堂大法》里讲了一个故事:“五部之鬼,自受祖师誓约之后,归心正道之久……赵公明以威直充玄坛大将……皆不复为妖也。”就是说,这五部之鬼在瘟部供职了一千多年,终于转正了,赵公明当上了玄坛大将,总算是脱离瘟神待遇了。
职务上去了,还需要一个体面的身世。在元代之前,赵公明是没有来历的,一直到《搜神广记》里,才第一次出现了他的详细身世:“元帅姓赵名朗,一名昶,字公明,终南山人。秦时避世山中……被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帅。”从这时起,赵公明的形象得到了极大改观,在民间威望日盛。而他的职务,除了除瘟剪祟、保病禳灾,还多了一个“公平买卖”、“求财利宜和合”,这就是后世财神的渊源。
从此之后,赵公明逐渐交卸了瘟神的工作,开始接掌财神。而祭祀玄坛财神的庙宇,也纷纷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明初有一位文人,叫王琎。他是山东日照人,博通经史,写了本《琅琊金石辑注》。在书里,王琎把前代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糅到了一起,归属到了自己家乡:上古有十个太阳,后羿射下来九个,其中一个落在琅琊,化为人形,就是赵公明。他修道峨眉山,商周之际出山助纣王,被姜子牙所杀,后来封神为玄坛真君,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
这个故事不光奠定了赵公明的财神身份,而且原创了他之前参与商周之争的传奇经历。这段经历,后来被中国古典名著《封神演义》原封不动地抄入书里。《封神演义》是神魔小说,最受老百姓们喜爱,所以传播广度要远远大于此前所有关于赵公明的书籍,在民间影响力非常大。此书一经推出,对财神赵公明的崇拜影响日深,扩展到整个中国,终于从一介人见人厌的瘟神变成了人见人爱的财神,绵延到了今天。
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传说,都得要一部经典名著推波助澜。一部《封神演义》,抵得上几十卷道藏典籍。
(摘自《文苑》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