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eep一个健身应用的野蛮生长

2016-09-28朱晓培

财经天下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王宁微信用户

朱晓培

王宁创建Keep,部分是出于偶然。

当这个出生于1990年、长着娃娃脸的男孩,站在你面前还带着羞涩的笑的时候,你很难想象,以前他曾经胖到180斤。“我是一个对尺码有自尊心的人,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穿不上自己一年前的衣服了,我就开始锻炼。”王宁说。

那是2013年,读大学四年级的王宁正在猿题库实习,做市场运营。为了减肥,王宁开始坚持跑步,但跑了一个月后,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单纯的跑步不再带来更明显的减肥效果。而作为一名正在实习的学生,也没有多余的钱去请教练,王宁就上网搜索健身的相关信息。他发现,很多人都面临同样的情况:健身都是从跑步开始,但很快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了。

王宁就自己搜索各种减肥方案,每一种方案他都尝试过,半年后,他瘦到了130斤,很多同学开始向他请教是如何做到的。“我就想,为什么我的减肥过程这么难?为什么不做一个可以让人随时随地做运动的教学工具?”王宁说。

有了这个想法后,王宁通过百度指数检索了一些类似于“健身”、“运动跑步”、“瑜珈”等跟健身相关的关键词,发现从2010年开始,这些指数增长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这可能是一个机会。相关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个判断。2013年,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4400亿美元,约占美国当年GDP比重的3%左右,而在中国,只有0.6%。但体育用品的销售上,在美国体育产业占比也非常低(30%),但在中国比例还是非常高(70%),这证明中国缺乏体育服务。

由于同样爱好足球,王宁和猿题库当时的产品经理彭唯经常泡在一起。王宁把自己想创业的想法告诉彭唯后,彭唯也觉得,在运动健身领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两个人一拍即合。“我的优势在团队整合、市场、运营上,彭唯的强项是产品、技术。”王宁说。

2014年6月底,王宁大学毕业,除了彭唯,又拉上了一个大学同学和一位朋友,4个人就开始做Keep1.0。实习期间的一个朋友介绍王宁认识了泽厚资本的许民,许民给了他们300万元的天使投资作为启动资金。“健身很酷,也很好玩。”王宁说,4个人能凑到一起,关键还是对这件事本身的认可。

2014年11月初,他们写下了Keep的第一行代码。3个月后,Keep在App Store上线,此时团队已经扩张到了10个人。4月27日,Keep发布安卓版本。到了5月份,用户突破了100万,接下来每一个百万用户增长所用的时间都在缩短,从最初的用时105天到后来的用时4天,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现在,Keep用户已经超过3000万,月活超过1500万。2016年5月,Keep拿到了32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晨兴资本和纪源资本领投,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跟投。

贝塔斯曼投资KeepA轮时,Keep还没上线,投资副总裁汪天凡说,王宁有两点吸引了自己:他在在线教育公司实习过,也是健身行业创业者中唯一自己减过肥的。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表示,投资Keep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关注的是它现在切入的这个点是不是足够好、足够深,可以导入你第一批的用户。”

如何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是所有创业者都要费尽心力去解决的挑战。而Keep从0到1000万用户,用了289天。

“总的来讲,方法就是‘首席内测官和‘埋雷计划。”王宁说,在上线前,Keep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微博、微信或者通过QQ、贴吧,招到了很多喜欢健身又愿意去尝试新事物的用户,他们把这部分用户叫做“首席内测官”。他们原本计划找200人来测试产品,结果最后招到了4000个人。

“这部分人的包容性特别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内测官,会容忍我们一些错误,帮我们提意见。”通过这4000个人的不断反馈,Kepp又迭代了两个版本,整体稳定之后,才正式上线。

在启动内测官的同时,Keep还有一个“埋雷计划”:在所有用户聚集的社群里面,比如百度贴吧里的减肥吧、减脂吧、健身吧,豆瓣各种减肥的小组埋下Keep的一些贴子或者是内容,主要是发一些健身经验帖并维护好帖子的热度。等到产品上线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谈论Keep了。4000的用户量像滚雪球一般增长,这个数字在2015年11月20日变成了1000万。

“首席内测官”和“埋雷计划”的成功,归功于王宁在猿题库实习时的经验积累。“我一直在跟我们所有的运营团队说,一定要坚持原创。互联网大家抄来抄去的人特别多,但是健身有价值的经验帖非常少。我们现在绝大部分微信内容都是原创的,转载的也是会得到原作者的许可之后,我们才会去转,而且我们只转精品。”王宁说。微博从0开始做,现在有220多万的粉丝。微信做了一年,从0做到40万,最火的一篇微信已经有150万的阅读量。坚持输出优质的、有价值的内容,让用户能通过Keep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了解,这也有助于维护用户与Keep之间的联系。

在内容上,Keep设有专门的课程研发团队。这些团队成员里有资深的健身教练、健身用户以及营养学、健身学相关领域的专家,有一些专家是顾问,另一些则是Keep聘请的。所有的动作,Keep都会考虑到用户会有多少种可能做错,然后对动作的易学程度进行排序,挑选其中同时“易学”和“有效”两者加权参数更高的动作加入课程。而课程的编排上,Keep会控制动作的节奏,同样是一个俯卧撑,10秒做8次和30秒做8次的训练效果截然不同。这些细节在健身房的教练制定计划时不需要考虑,只需在实际训练时根据经验监督即可,但Keep努力做到巨细无遗。

“我们要做到的是‘所有训练课程可以让用户脱离人的指导。”王宁说。

曾有人将产品模型分为三类:资源驱动型、运营驱动型和产品驱动型。其中,产品驱动型是指靠产品的功能、创新与体验去驱动,而这正是Keep追求的。目前,Keep的产品技术团队占全员的一半还多。王宁将Keep定义为“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移动健身工具”,绝大部分精力都是放在产品的打磨上,把产品做得“高效、好用”。

王宁原本以为一年能有100万用户就很不错了,但Keep上线100多天时,这个目标就达到了。随着用户快速增长,他们需要更多优秀的技术开发人员,来实现产品方面的优化、迭代需求。

“公司发展,最大的挑战还是招人。”王宁说,现在公司有100多名员工,招聘一直是他很重视的问题,前100号员工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亲自面试。王宁深知,自己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创业者,如何吸引那些很出色但年长的人加入Keep,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在Keep 3.0版本之后,Keep逐渐开放了社区功能,包括主动打卡功能以及兴趣小组的推出,同时对社区内容做了结构化调整。现在,在课程方面,Keep增加了邹市明拳击课程、战斗跳绳以及瑜伽课程,接下来会有更多运动品类以及特色课程,电商也将有更丰富的商品。

2016年6月14日,Keep用户达到了3500万,课程增加到了134门,他们终于推出了第一支品牌广告,“自律给我自由”,这是Keep第一次大规模地向用户进行品牌宣传。现在,这个广告在微博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50万次。

“未来,Keep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手机App,我们希望把Keep这个品牌做好,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人们想要运动的时候,能够很自然地想到我需要Keep一下。”王宁说。

猜你喜欢

王宁微信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信用卡资深用户
忠言也可以顺耳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成熟这回事
微信
我的想法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