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耳蜗植入后,要做听力训练

2016-09-28彭宏

家庭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分贝耳蜗康复训练

彭宏

人工耳蜗,顾名思义就是人造耳蜗,是替代病损耳蜗实现感音与传声功能的“人造器官”。如果术前检查、诊断和评估全面准确,手术顺利成功,患者听力能够得到理想的恢复。即:从频率上可以实现70~10000Hz的全频自然的听觉重建;从响度上可以实现20~30分贝的正常听力重建。如此,原本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听力从90~110分贝可以提高到20~30分贝的正常听力或极轻度听力损失状态。

人类听觉与声音理解、语言交流、音调识别及音乐鉴赏等直接相关。人工耳蜗实现的是听觉重建,而对声音的理解和语言形成、音乐感受等则需要在听力恢复后进行康复学习和训练。

语前聋

术前患者没有听觉,即大多没有语言基础。在人工耳蜗手术恢复听觉后,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语言,也就是语言康复训练。

一般而言,1岁前手术的婴幼儿,听觉-语言发展进程与同龄听力正常儿童相当,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语言康复训练,有经验的家庭可以与正常儿童一样进行家庭教育(也叫家庭康复)。

1岁以上,尤其2~3岁以上的语前聋儿童,由于已延迟或错失语言发育的黄金期(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黄金期为6月龄到2岁),需要加强家庭语言康复或去专门机构(残联下属的语训机构或其他专业语训机构)进行语言强化训练,以期尽快能赶上同龄听力正常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

一般来说,2~3岁前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聋儿,进行6~12个月的专业训练后,大多数都能达到正常听力儿童的语言水平。当然,语前聋儿童手术年龄越大康复周期也相应越长,这与语言中枢的发育直接相关。

语后聋

由于手术前患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有了相当的母语水平,因此,绝大多数语后聋患者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语言康复训练。术后只要不断地进行听觉-记忆的自我强化锻炼,基本都能达到理想的言语交流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语后聋患者术后的听觉-语言能力与失去听觉的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即:耳聋的时间越短,听觉-语言能力的恢复就越快;耳聋的时间越长,听觉-语言能力的恢复时间也相应越长。

总的来说,经过1~2年听觉-记忆的自我强化锻炼,绝大部分语后聋患者能够达到个体最佳水平。

猜你喜欢

分贝耳蜗康复训练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评估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
基于Gammachirp耳蜗能量谱特征提取的音频指纹算法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声的单位——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