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唐代瑞兽葡萄镜看汉唐瑞兽纹镜的演变

2016-09-28文/裘

书画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瑞兽神兽铜镜

文/裘 凤

院校专线

从唐代瑞兽葡萄镜看汉唐瑞兽纹镜的演变

文/裘凤

内容提要:汉代铜镜中的瑞兽纹饰大多是中国传统的图案,严谨细密对称的风格延续数百年。到了唐代,来自边疆民族以及中亚、西亚、南亚等古国艺术品纹饰对铜镜瑞兽类纹饰的变革创新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唐代瑞兽葡萄镜是唐镜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镜种,在纹饰式样、组合、装饰艺术等方面具有盛唐工艺品的典型特征,瑞兽镜纹饰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包容并蓄,以及开放意识的加强。

汉唐铜镜;瑞兽葡萄镜;瑞兽纹饰;外来文化

瑞兽纹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图式,起始于原始人类对无法驾驭的猛兽的敬畏从而产生的对瑞兽的图腾崇拜,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时代特征。自商代起,历代铜器、陶器、瓷器、服饰、壁画都有用瑞兽纹作为吉祥纹饰来装饰。铜镜是古人用以梳妆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具,它正面照容,背面则为图案纹饰供人欣赏,中国古代工匠巧妙地将生活实用和装饰艺术融入方寸之间,使之成为深受人们欣赏的实用工艺美术品[1]。汉唐的铜镜中,瑞兽纹饰从内容布局、组合到刻画的精细程度以及材料的选择上都在不断地演变中,尤其是唐瑞兽葡萄纹镜,承载着古人对美好事物的祈愿和向往,融汇了中西文化的装饰艺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本文仅就汉唐铜镜瑞兽纹饰的演变,一窥这种变化背后的艺术性和文化含义。

一、瑞兽纹饰内容的扩展

从中国铜镜发展的历史看,汉代铜镜是一个高峰,新镜种层出不穷,西汉时期四乳禽兽镜颇为流行,西汉晚期(特别是王莽时期)至东汉出现姿态各异的禽兽纹饰,最具时代的特色是还有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题材的四神纹饰,这种纹饰经常被运用在神兽镜(图1)、禽兽纹镜(图2)、画像镜等铜镜上面,是瑞兽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形象化的神兽纹饰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禽兽,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同时它们又是艺术性夸张、变形的产物,改变了以往纹饰中饕餮纹、蟠螭纹等凝重、神秘,甚至怪兽狰狞恐怖的现象。除了神兽,神人、列仙、英雄(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伍子胥等)的形象也被广泛运用于铜镜纹饰。神兽配以神仙、英雄入镜成为汉代铜镜的一大特色,极大地丰富了铜镜主题纹饰的题材,反映出汉代的人们对神话传说、神话人物的崇敬和对自然既热爱又敬畏的心态,因此汉代铜镜的瑞兽纹更具有神性的光辉。

数百年后的唐朝,国力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瑞兽纹饰取材偏重于自由写实,格调新颖,内容涵盖花草、飞禽,走兽,无一不精彩。唐代不仅继承了汉魏的文化传统,而且吸收了边疆民族的艺术成就,同时对国外(主要是波斯、印度)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兼收并蓄,融为一体,从而孕育出纹饰富丽堂皇、种类繁多、式样翻新的铜镜。唐代瑞兽纹饰多取材于现实的动物造型,如狮子、十二生肖和传说中的神兽等。最典型的瑞兽纹饰是瑞兽葡萄镜(又称海兽葡萄镜,图3),这类镜的共同特点是以瑞兽和葡萄蔓枝叶、果实组合而成。葡萄是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传到中国,在波斯、拜占庭葡萄纹极为流行,汉代很少见到葡萄纹作装饰,汉镜也未见葡萄纹,唐代早中期却盛极一时,工匠们把中国传统的瑞兽纹与外来的葡萄纹巧妙地结合起来,大量地运用到铸镜中,拓展了瑞兽纹饰内容和构图方式,从而使瑞兽葡萄镜成为唐代最具特色的铜镜之一,被日本学者称之为“凝结了欧亚大陆文明之镜”,由此可以一窥大唐文化兼收并蓄的一个侧面。唐镜的瑞兽纹饰还与现实人物纹饰放在一起使用,如盘龙纹、鸾凤绶带纹等,此外唐代经济的空前繁荣,促使出现利用金、银、螺钿、铅丝、绿松石、白料、玛瑙等多种材料,结合镶嵌工艺,制作而成的特种工艺铜镜(图4),富丽堂皇、自由精美的特点成为唐镜的一大特色。瑞兽纹在这些特种工艺镜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鎏金镜,其镂空的瑞兽纹饰立体且富有多层次,精美程度达到顶峰。

据《中国古代铜镜》的分类,唐代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镜类、瑞兽镜类、瑞兽葡萄镜类、瑞兽鸾鸟镜、盘龙镜、花鸟镜类、瑞花镜类、神仙故事镜类、特种工艺镜类以及万字镜等[2]。其中与瑞兽有关的就有五六种之多,形成题材丰富、装饰精美、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制镜工艺的鼎盛时期,来自边疆民族以及中亚、西亚、南亚等古国艺术品纹饰对唐镜瑞兽纹饰的变革创新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从铜镜整体形状而言,汉代的铜镜多为圆形,只是大小有所不一样;唐镜的造型独辟蹊径,除传统的圆形外,创造出八瓣菱花形、八瓣葵花形、委角方形、亚字形、八棱形(图5)。镜钮变小,以半圆形钮为主,并有兽形钮、方形钮、树枝形钮,最大限度地为瑞兽纹饰内容的扩展创造了发展空间。

图1 汉 七乳神兽镜

图2 汉 神兽镜

图3 唐 瑞兽葡萄镜

二、风格的演变

1.布局从单调到多样性

汉武帝以后,铜镜的装饰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一扫战国镜那种严谨细密的风格,取得了新的突破,就瑞兽纹饰的构图而言,汉镜广泛使用比较规范对称的构图方式,形成以四乳钉为基点,将镜背均匀分为四个区域,瑞兽纹饰列置其间(图6)。这种构图方式又分为环绕式排列和左右对称式排列两种。东汉铜镜在构图上出现“轴对称”式的新风格,以铭文与纹饰为轴,自然形成纹饰对称,如双头龙凤纹镜、重列式神兽镜等。其中高圆雕浮雕式技法,使主题纹饰高低起伏,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强,形象生动,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对后代影响巨大。对称成为汉镜最重要的构图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汉镜瑞兽纹饰多采用有规律的骨式和填充的手法,形成视觉上的满而不乱,多而不散的程式化的处理效果。此外,在石刻中对材料的处理采用减地法,即保留装饰的物象,剔去纹样以外的空间,这种方法省工省料,还因为不加太多的修饰,具有简朴大方的形态,对后世的各种雕刻、剔花纹饰的处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汉镜瑞兽纹饰上出现以浮雕手法来表现,多用侧面剪影法,抓住物体的特征和动态,具有简朴而生动的造型特征,但总体上变化不大,从纹饰内容到形式、构图很少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子,严谨细密的风格在延续数百年后走向极端就演变为呆板,变化不多。[4]

唐镜完成了中国古代铜镜的一次大的蜕变,几乎完美地将艺术与生活实用器结合在一起。瑞兽纹饰的构图变化多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完全摆脱了汉代纹饰的拘谨古朴,在构图上保留汉镜的对称式、环绕式构图,追求构图的均衡和自由,更是敢于留白,使唐镜成为镜类中的精品。加上唐镜锡铅比例增加,外观厚重,表面多呈银白色,显得非常大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异域艺术因素处处可见。唐瑞兽葡萄镜在构图上打破了汉的程式,突破了从镜钮到边缘同心圆的层层布局,多运用散点透视,构图上运用了重复、均衡、节奏等构图形式,利用线条的粗细、深浅变化形成的形式美感,使得瑞兽葡萄镜的纹饰更加自由复杂,浮雕和透雕手法的运用,层次,更丰富,虚实得当,立体感更强。唐镜中对称的构图方式得到发展,多层次、对称式构图被大量运用,以镜中为圆心,把镜身分割成有节奏变化的数层,将花纹分别安排于各层内,使多层次构图取得几种不同的效果。唐镜中均衡的主观处理是很有前瞻性的设计,均衡是视觉艺术中人们寻求的一种心理平衡。画面中的瑞兽纹饰不再是简单的对称,而是主动寻求力的平衡和张力的形式美,使纹饰达到视觉平衡,富有视觉的形式美感,这些在瑞兽葡萄镜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2.纹饰从简约到繁杂、平面到立体的演变

从汉镜的瑞兽纹饰艺术风格来看,其更注重画面神韵的表达,以及点、线、面的运用,对称的构图形式大量存在,纹饰大小、多少、长短、曲直都形成节奏韵律的变化,圆钮及圆形方形钮座,还有乳钉的运用,将人们的视觉中心集中在此,发射状的其他装饰,简化了纹饰,成为汉镜的一大特色。在图形上,汉镜中的瑞兽纹饰较为平整,东汉时期开始微凸,出现半浮雕式的表现手法,此时的瑞兽纹饰较为简练单纯,中国传统重神似不重形似的意象造型方式显露无遗,概括、变形中注重形式美。

瑞兽葡萄镜(图3、图4、图5、图7)葡萄果实堆砌、枝条漫卷、花叶铺陈的充满生命力的纹饰大量出现在铜镜中,契合了盛唐对精神和物质上绮丽奢华的追求,是唐镜瑞兽纹饰中出现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类,在中国古代铜镜中也是最具特色的。据考察,瑞兽葡萄镜的“瑞兽”,不同于汉镜中“四神”或是其他神兽,可能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这种头部大而圆的动物形象,似狮非狮,人称“狻猊”,是张骞通西域后引进供人观赏的珍稀动物。狮子纹饰的流行还应与佛教有关,它和莲花纹同为佛教的典型装饰性纹饰,唐宋以后在中国生根发芽,流行甚广。正如唐代的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手法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在唐瑞兽葡萄镜中纹饰的造型也出现写实的效果,并且呈现非常普遍的状态,尤其是葡萄纹、鸾鸟纹饰具有很强的写实效果,结构准确,立体感很强。这在汉镜中是没有的。写实华丽的纹饰不仅是唐代盛世的体现,也是唯美主义盛行的表现。

在装饰形式上,瑞兽葡萄镜多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采用高线圈分区法。所谓高线圈是指用连珠纹、蔓枝等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是瑞兽,或追逐玩耍,或匍匐潜行,或仰面朝天,神态各异。兽间及外区葡萄蔓枝叶实相缠绕;或区内各种瑞兽以不同的姿势攀援葡萄蔓枝叶实,枝叶伸展到外区同外区的葡萄蔓枝叶实、飞禽、蜂蝶连成一片,其间点缀着葡萄叶蔓和累累的果实,纹饰虽小,工艺却精细。整个镜饰虽有分区,却又浑然一体。瑞兽葡萄镜的演变主要是镜钮由圆形过渡到伏兽形,又向戏耍扭颈的瑞兽形象发展,纹饰中内区的瑞兽数量由少到多又到主观地取舍简化,形态上由瑞兽奔驰到攀援戏耍,最后发展到扭捏作态。外区葡萄、枝蔓、硕果间饰的禽兽,由长尾乌发展至瑞兽蜂蝶相间,外缘由斜立锯齿纹向三角缘发展,小花瓣由密渐疏。内外区之间的双线高圈,早期较宽,中期较窄,后期葡萄枝蔓过梁缠绕,双线圈若隐若现。

汉唐铜镜瑞兽纹饰的变化是汉唐经济兴盛、政治开明、工匠写实能力提高发展的体现,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并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折射的产物。唐镜瑞兽纹饰逐步摆脱汉镜瑞兽纹饰神性的神秘感,将世俗人的平常生活融入纹饰中,同时吸收了外来文化,华丽繁缛、富贵大气,代表封建社会工艺美术的较高水准。中西文化通过包括丝绸之路在内的多种途径进行碰撞、相互吸收和彼此交融,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阔达心胸和情怀。[5]

注释:

[1]张子恒.文物鉴定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61.

[2]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15.

[3]王丽霞.汉唐工艺美术风格及历史地位[J].扬州: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2(26):26.

[4]丁孟.铜镜鉴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8-54.

[5]周晓光,裘士京.中国传统文化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192.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约稿、责编:徐琳祺

图4 唐 八角形瑞兽葡萄镜

图5 唐 菱花银壳鎏金瑞兽花鸟葡萄镜

图6 汉 四乳四神镜

图7 唐 海兽葡萄镜

猜你喜欢

瑞兽神兽铜镜
远道而来的瑞兽
——狮子
话说“神兽”不简单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鎏金瑞兽钟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野保糗事之守护『神兽』
远古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