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的书法状态
2016-09-28张逸之
文/张逸之
中国书家
刘健的书法状态
文/张逸之
刘健
刘健,山东德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荣宝斋签约书法家、青岛理工大学教授。
作品入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国内外书法大展。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主编《书法教程》等书,出版有《刘健书法作品集》《刘健书法2014》等。
对一位成熟的书法家来讲,关于作品的评价理应建立在创作探索的整体观照之上。而作为一位具有当代意义的书法家而言,其价值的体现更应当超越具体的作品和技法,进而渗透到对其社会综合参与的影响层面。
在青岛书法界,刘健可称得上是一位代表性人物。之所以说代表性,不只因为他曾在多次的全国展赛中成绩骄人,参加了众多具有权威影响的书法活动,更多是因为他凭借自己热情豪爽的人格魅力和理性开放的治艺理念,以及用深切的生命体验所印证的艺术状态,并且在广泛的社会参与过程中,将书法的文化价值更深层地波及开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健的书法轨迹见证了中国当代近30年的书法热潮,并且从最初的模糊到后来的自觉,在对传统经典的每一次深入体认和每一轮当代书法“流行”的把控中渐渐建立了自己的书法价值体系。经过入手之初唐楷、“二王”的精致俊美,到汲取民间书法资料后的纵逸生拙,加之对于书坛流变的灵敏嗅觉和开放性理解,使得刘健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清雅与拙朴相生相映而又浑融无碍的独特气息。这种气质的生成一方面源于多年高校环境的陶染,另一方面更有其个人审美取向的主动选择,如此一隐一显的两条线索使得看似对立差异的两种风格特质在刘健的作品中融合得圆融自然、相映生辉,这是尤为难能可贵且具有启示意义的。刘建最初的书法实践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个是他的小字行草行品,秉承帖学精神,气息醇和,细腻灵支,胎习“二王”之余稍加民间书法之生拙。这类作品体现着刘健对传统书法的亲和与深入理解,成为他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坐标基点。另一类是大字行草书作品,以横批、对联和少字数斗方为主,这是刘健书法的主体个性面貌。在这一类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刘健极强的驾御能力,线条纵逸开阖而不失粗野,质感极佳,苍拙朴茂而又精神飞动,显然受民间书法影响最深,同时又有对当代书法的创作手法巧妙的吸收。如果仔细审视,又可以发现短小笔画和细微转折处俏达灵动,意趣百出,这显然来自传统帖学的修养。如此,使得刘健的大字作品拙中寓巧、耐人寻味,在突出构成的视觉张力基础上,又能清晰传达出精神的意韵。今人在对民间书法甚至碑派书法的学习改造中,往往一味求生求拙,拙而无趣,难免受“丑书”之讥,而刘健的书法实践则体现了他的成熟理解和独特用心,具有创造性意义。
刘 健 古诗一首 20cm×50cm 2016年
刘 健 张说诗一首 20cm×50cm 2016年
在近些年的书法实践当中,刘健的创作品质更产生了重要的深化。随着生命阅历的增加以及个人生活体验的转换,刘健必定对身体、心灵、个体、社会重新进行深切的感悟和理解,这也必然折射到他的艺术状态中。所以我们看到他的创作探索更加率性自由、胸胆开张,一方面,更加广泛地汲取传统书法资源,无论真草隶篆,无论庙堂山林,一概随手拈来,或临或创,而都出以己意综合驾驭。另一方面,刘健又大胆尝试现代书法的实验探索,在墨渖漓骊和新理异态中探究书法表现的边界,尝试时代精神的联通。当然还有他对其他艺术门类的积极参与和交集沟通,这样的探索让刘健的书法视域极其扩张,两极坐标的远远拉开必然导致他主体创作的游刃有余,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刘健的作品风格更加浑融和轻松。这种轻松感正是艺术创作最宝贵的一种状态。
除了专业的创作,刘健近年来更是积极参与书法的教育、传播、对外交流,将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更深入地向当代生活进行渗透和影响,这正是传统艺术向现代转换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历程。应当说,刘健的书法是对传统的“字如其人”说的一种印证,理工出身则能从艺,热情豪爽则又细腻周到,反映在书法上则是拙巧兼济、形意共生。其两条书法乍看是走向两极,实则互为补充,互为保障。而将书法境界与自己的生命经验有益结合、共生共长,这更是作为一位当代意义下的艺术家的难得而又令人艳羡的状态。由是我们得以有更多更远的期许。
约稿、责编:徐琳祺
刘健 王勃登城春望一首 133cm×33cm 2016年
刘 健 王驾雨晴一首 133cm×33cm 2016年
刘 健 竹开梅动五言联 133cm×33cm×2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