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功勋卓著的作曲家沈亚威老师

2016-09-28史乃

钟山风雨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工团服务团战士

史乃

著名作曲家沈亚威是我学生时代的音乐老师,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在解放区江苏启东中学求学,沈亚威时任新四军一师服务团音乐队长,是我们校外音乐辅导老师,常不定期到我校教歌。当时我很爱唱歌,乘机接近,除了课堂学习外,还私下里向他请教歌谱乐理、指挥等。由于他的热情,所以在六十年代我到军文工团任宣传文化科科长时,还和他写信,并打电话向他请教。2002年5月10日得悉他在上海病逝时,我不禁潸然泪下,久久不能平静。近年我搬家整物时,发现了这位像兄长一般的老师许多信件和照片,脑海里不禁涌现出他的音容笑貌,谨以此文回顾他的丰功伟绩、峥嵘岁月。

沈亚威1920年出生于浙江吴兴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抗战爆发后随家人迁居南昌,在小学和初中求学时受到民间戏曲滩簧的陶冶。1938年5月考入江西省青年服务团,从事街头救亡宣传。同年8月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担任歌咏指挥。1939年曾到新四军文化队,师从何士德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指挥、作曲。历任新四军一师服务团音乐教员、队长;华中军区前线指挥部文工团团长,后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一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副院长。1954—195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理论作曲,师从江定仙、肖淑娴等。1955年以来历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和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1964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79年起被评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音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起为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副军职创作员、第四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2001年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沈亚威老师既教歌又教指挥技巧,培养了成百上千的歌咏能手和指挥骨干。1939年叶挺军长率战地服务团部分同志到江北新四军高敬亭部视察,他的歌声也随之响彻了大江南北。在战争年代,在广大农村,每次组织演唱,都激励广大乡亲们的抗日救国的热情。亚威老师无论幕间指挥还是独唱,都会引来阵阵掌声。他创作的歌曲有400余首。其主要作品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季风车歌》、《黄海渔民曲》、《金牛谣》、《刺枪歌》等,解放战争时期的《打》、《咏梅》和合唱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颂》等,都曾广泛流传。此外还有歌剧《打击侵略者》(和张定和、秦西炫等合作,宋之的等编剧)和由他主持创作的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等也受到好评。

1944年,苏中公学根据苏中区党委的要求,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搬上舞台,由夏征农亲自挂帅,创作了历史剧《甲申记》。亚威老师和吴天石、沈西蒙密切合作创作了好几首歌曲,有《迎闯王》、《圆圆曲》等。除了曲词很有文采、情真意切外,沈亚威作的曲,特有浓郁的古典氛围,或气势雄伟,或华丽飘逸,或悲怆凄婉,广受观众好评。人们在紧张战斗日子里,既需要威武雄壮的歌声,也喜爱抒情柔和的曲调。

亚威老师不仅是优秀的作曲家,还是优秀的歌唱家。他创作每首歌曲时,总是废寝忘食,反复琢磨,反复修改,反复演唱,从屋前到屋后,从平地到山腰,又唱又改,边唱边改,直到满意为止。1948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沈亚威主创了《淮海战役组歌》,当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之际,华东野战军文工团随政治部机关开赴前线。战役开始不久后的一天,文工团的同志正准备宿营,忽然传来了紧急集合的哨声。同志们连忙起身集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十分兴奋地告诉大家:“这次大战已经开始了。徐州以东的铁路,已经被我们的部队切成几段。敌人正从东西两面逃跑,我们不能停留,要紧跟部队追上去!”听到这个好消息,同志们都很兴奋。韦明躺在门板上,激动得无法入睡,辗转反侧,翻身伏在门板上急速写就了一首《乘胜追击》的歌词:“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跑掉!”时任文工团一团团长的沈亚威看了歌词立即开始谱写曲子,边打边写边教边唱。当部队到下一个宿营地时,已经会了未来《淮海战役组歌》中的第一首歌,并在当天的晚会上演唱。当文工团到达陇海铁路南面的碾庄外围时,解放军正在包围黄伯韬兵团,音乐股长陈大荧当即完成了黄海战役的第二首歌《抢渡运河铁桥》。11月23日,一位骑兵飞驰着经过驻地的村庄,喊着:“捷报,捷报……全歼黄伯韬四个师。”沈亚威只用了两个小时,连词带曲写出了《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欢呼淮海大战第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随后,文工团随第三纵队穿越津浦路西,正逢部队赶挖工事,龙飞又写了一首《挖工事》鼓舞士气。当被解放军围困的国民党军开始突围时,只要解放军冲上去,就有成百上千人举手投降,真是兵败如山倒!沈亚威又以嘲笑的口吻写了一首《狠狠地打》。沈亚威主创的《淮海战役组歌》,受到中央高度评价,在北京中南海演出时毛泽东称赞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其中亚威同志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963年春天,沈亚威和词作家向彤一起到东福山体验生活。当时,连队副指导员韩光前要求战士们把自己写的心得体会交到连部,用以充实、更换黑板报。战士张焕成鼓起勇气,把他也认不准到底是不是诗的作品交了上去。第二天,张焕成写的题为“以岛为家”的诗歌抄在了黑板报上。而就在沈亚威、向彤临别小岛时,他们从连队黑板报上看到了这首短诗。后来,沈亚威在创作散记中回忆说:“这是一首生动地表达战士对建立海上乐园充满信心的好诗,作为歌词也完全合适,于是我把它抄在记事本上。”1963年“八一”前夕,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八场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荣获优秀节目奖,“战士第二故乡”也被列入其中作为插曲之一。两位艺术家对原词作了些改动和增添:一是把“啊东福山,你是我们战士的乐园/是我们日夜守卫的地方”改为“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正是我最愿意守卫的地方”,从而使这首歌的主题和守岛战士胸怀祖国的理想联系起来;二是把“以岛为家”延伸为“第二故乡”,题目定为“战士第二故乡”。这首著名的军旅歌曲成为祖国万里海防线上守岛官兵的“岛歌”。

1964年,他参加大型歌舞《东方红》的创作,成功地为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谱曲。即使是离休后,沈亚威仍笔耕不辍,直到去世前还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谱曲,表达了一位人民音乐家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沈亚威是在人民军队中成长起来的作曲家,一代大家的壮丽曲谱,将永留人间。■

(责任编辑:顾鸿)

猜你喜欢

文工团服务团战士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无名战士有名剑
高梁红了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