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苏区红色歌谣的历史作用与价值研究
2016-09-28卢致苑
[提 要]赣南苏区红色歌谣在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过苏区革命斗争实践锤炼,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凝结着赣南苏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独特贡献,具有永恒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赣南苏区;红色歌谣;历史作用;价值
[作者简介]卢致苑(1969—),女,赣南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理论研究。(江西赣州 341000)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以瑞金为中心,包括兴国、于都、长汀等二十余县三百多万人口,跨江西、福建两省的巩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任主席,从而使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苏区军民以山歌、民歌、民谣等形式讴歌这段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红色歌谣,为赣南苏区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赣南苏区红色歌谣形成的历史背景
从1927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到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这一时期,苏区军民采用民间曲调、旧军歌曲调、学堂乐歌曲调、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或改编成革命歌谣,以山歌、民歌、民谣等形式讴歌这段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在这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赣南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时期,群众性的歌谣活动就随着革命斗争和红军的宣传活动逐渐开展起来,革命队伍也迫切需要当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党和军队的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宣传发动群众、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的重要性。每期刊物都登一些山歌、小调、新诗、歌曲。革命的需要极大促进了红色歌谣的发展,如《雇工苦》、《倒苦水》、《诉苦情》、《新十杯酒》、《五恨心》等。这些歌谣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激起人们对剥削制度的憎恨。根据地的人民唱着诉苦歌,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革命斗争。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中,根据地的人民又唱出了反映翻身作主的喜悦、以及拥军、参军、拥护革命领袖、拥护共产党等一系列思想与情感的歌谣。如《送郎当红军》、《豪绅最怕毛泽东》、《反对封建婚姻歌》、《炮火声来战号声》、《活着就跟共产党》等。在赣南苏区,只要革命需要,就有相应的歌谣产生,为鼓励农民春耕,有了《春耕歌》;开展查田运动,有了《查田歌》;开展扫盲运动,有了《识字运动歌》,在“扩大百万红军运动”中,到处可以听到《当兵就要当红军》、《送郎当红军》的歌声,到处可以看到由歌声而引发的报名参军的高潮。
二、赣南苏区红色歌谣的历史作用
1.用红色歌谣反映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残酷压迫的血泪和辛酸。如《牛牯调》以“牛角弯弯像月芽,牛枯子要犁又要耙,一年四季多辛苦,割到禾米养老爷”。又如《黄连树上结苦瓜》“黄连树上结苦瓜,世上最苦穷人家,汗水洗身泪洗面,从头苦到脚跟下”。这种苦难的控诉和对旧世界的鞭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如《要求出路须革命》“终年受苦受饥寒,子哭妻啼血泪干,要求出路须革命,不然永世一般般”。又如《如今世界大造反》以“如今世界在造反,无产阶级要共产,建立工会和农会,哎哟哟苏维埃是好样板”等等。这些歌谣,有力地表达了工农民众对剥削阶级的愤怒和反抗的决心。
2.用红色歌谣鼓舞革命斗志。如《炮火声战号声》:(女)“哎呀嘞,炮火声来战号声,打只山歌亲人听,快与敌人决死战,一点个年纪红军哥,活捉老蒋何应钦”。(男)“哎呀嘞,妹子山歌情意深,声声唱来感动人,敌顽围剿定粉碎,一点个年纪同志妹,你就早搭凯旋门”。面对血与火的斗争,苏区军民充满着必胜的信念。为了粉碎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苏区军民掀起了一次次的扩红支前运动,涌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动人场面,如著名的《送郎当红军》等。
3.用红色歌谣分化瓦解敌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赣南苏区军民把分化瓦解敌军当作另一条重要战线,红色歌谣也就成了这一战线的锐利武器。如《忠告白军士兵歌》:“残酷的命令逼你,三民主义骗你,猪狗般生活待你,牛马样使用你,好苦呀白军兄弟,反水过来吧,自己救自己”。又如《白军官兵要听清》“白军官兵要听清,切莫上当打红军,你们也是爹娘生,何必穷人打穷人,红军个个像亲人”。
4.用红色歌谣宣传苏区政策。赣南苏区中央政府正式出台了《土地法》,开展了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运动,到处呈现"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繁忙景象。如《山歌唱来闹连连》:“山歌唱来闹连连,打倒地主要分田,工农翻身作了主,保佑共产党万万年”。又如《巩固苏区万万年》:“今年1933年,大家实行来查田,打倒豪绅并地主,巩固苏区万万年”,在红色歌谣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5.用红色歌谣歌唱红色政权。1931年11月7日至12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胜利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苏区人民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唱道:“胡琴拉起来,唱支苏维埃,苏区好地方,天下最可爱,看见心花朵朵开,诸君听见了,包你会喝彩”。还有《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迎风摆,敲锣又打鼓呀,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6.用红色歌谣反映苏区人民劳作、学习景象。红色政权成立后,苏区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发展生产,普及文化,建设美好家园。如《苏区妇女学犁耙》反映了这个时期劳动妇女的精神风貌:“对面桐子开白花,苏区妇女学犁耙,手扶犁耙翻翻转,积极劳动好当家。树上喜鹊叫喳喳,红军家属拉犁耙,自己动手样样有,支援红军打天下”。为了普及文化知识,苏区各地普遍办起了列宁小学,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如《红色儿童》:“红色的儿童,快快进学堂,多读些书少浪费时光,提高了知识,学会了打仗,等我们长大,都像列宁样”。
7.用红色歌谣唱出对自由、平等的向往。获得翻身解放的苏区青年,流露出对婚姻自主的向往。如《反对封建婚姻歌》:“封建社会真可恨,几多青年没讨亲,真是好伤心。革命世界幸福多,男女恋爱把婚合,自由好快乐”。既充满了对旧婚姻的不满,更表达出对新婚姻的赞美和追求幸福的喜悦心情。在苏区,不但实行婚姻自主,并在生产生活中提倡男女平等。如《劝妹歌》:“一劝我的妹劝娇莲,革命世界不比先,先前老妹受压迫,如今老妹出头天。二劝我的妹劝娇莲,革命工作要领先,坚决打开平等路,幸福日子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