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探析
2016-09-27徐水华曹宁
徐水华 曹宁
[收稿日期] 2016-08-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沪江哲
社基金专项项目《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5HJ-DSDG-ZD-0
08)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徐水华(1964-),
男,浙江平湖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哲学、资本哲学研究;曹 宁(1989-),女,山东济南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经济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生态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生态价值论、生态生产力论、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论、绿色发展论以及美丽中国建设论等方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研究习总书记生态经济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其治国理政思想,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经济; 生态生产力;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9-0024-08
所谓生态经济说到底就是要把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目标。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如“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论、“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两座山论”强调“经济发展绿色化”的绿色发展论、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建设目标论,等等。习总书记的生态经济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关系的最新论述。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学习和研究习总书记生态经济思想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价值论坚持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优先地位的思想
所谓生态价值论是指一种强调社会经济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充分认识到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价值论。习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功能,他认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1] 109,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 104,确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习总书记的生态价值论思想既是对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优先地位”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其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前提和重要体现。
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是建立在肯定“自然界优先地位”前提下的。马克思十分重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他认为,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而言,自然界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先在性和制约性。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2] 53外部自然界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且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人“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2]56。“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2] 56。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并充分肯定了自然界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独立性、先在性及制约性。虽然马克思认为,“这种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在其中生活的自然界”,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但马克思还是强调了“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存着”[3] 77。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优先地位”的思想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类及其意识产生的先在性,这种先在性表现在自然界对人类生存的依赖性上,也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遵循上。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优先地位”的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习总书记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优先地位”的思想,在此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价值论。习总书记曾经用“生命共同体”“民生福祉”“金山银山”“生命”“眼睛”等作比喻来强调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优先地位和重要性。他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1] 109习总书记认为,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经过亿万年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4] 209,良好的自然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 107,它既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平台。习总书记为此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5]。我们进行实践活动一定要学会尊重自然规律,“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6]。他在具体阐述土地、森林等自然物品的生态价值时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4] 209“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4] 207“水资源和环境紧密相关,互为因果,没有良好的水环境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7]他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学会算总账、算生态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习总书记认为,对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要舍得用真金白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欠债,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否则无法向下一代交代。可以说,习总书记的生态价值论构成了其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前提。
二、生态生产力论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
生态生产力论是习总书记在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时提出的重要生态经济思想,从生产力维度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习总书记生态经济思想的重要体现。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政策。如何利用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习总书记在肯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为此他提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4] 209。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中没有明确的生态生产力思想,但有丰富的自然生产力思想。马克思认为,自然力、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等都是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基础性要素,属于自然生产力范畴。马克思指出,这些自然生产力主要包括:“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渔产丰富的水域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8] 586关于自然生产力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自然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习总书记将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并结合生态环境在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思想。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习总书记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良的自然环境,如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资源条件,如土地、森林、水以及石油、天然气、煤等不可再生资源,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较高的生态生产力基础。如果我们只顾发展经济,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增长,这样不仅会破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生产力基础,而且会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再生产功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要增强生态意识,严守生态红线,实现严格法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并有效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努力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好生态生产力的自然基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论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习总书记的生态经济思想还体现在其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论中(以下简称“两座山”论)。他把发展经济比喻为“金山银山”,把保护环境比喻为“绿水青山”,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比喻为“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的关系。他说:“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 186习总书记的“两座山”论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蕴含了对以往流行的GDP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并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首先,习总书记的“两座山”论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两座山”论肯定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9]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决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1] 107。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要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的内在价值,绿水青山也可以成为金山银山。有鉴于此,习总书记要求我们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早抓事半功倍,晚抓事倍功半,越晚越被动。” [10] 190“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经济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1] 103。这就要求我们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我国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内,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习总书记的“两座山”论思想蕴含有对“GDP主义”的扬弃。长期以来,很多地区“唯GDP论英雄”,他们以GDP数据作为考核政绩的唯一依据,结果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只顾发展经济不顾保护环境的现状。习总书记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强调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单纯是速度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代表着全面的发展,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7]。他警告,“再也不能简单以GDP数字来论英雄,而应把资源消耗量,环境损害程度和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中,并增加它们的考核权重比例,使它们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11] 87。要以对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负责的态度,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治理好我国的环境污染,建设好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绿色发展论指明了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习总书记的生态经济思想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其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习总书记从“两座山”论出发,从人类文明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高度提出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论是习总书记生态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如果说生态价值论强调了生态自然的优先地位和价值功能,生态生产力论强调了生态自然与生态环境的生产力功能,“两座山”论强调了正确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辩证关系的重要性,那么绿色发展论的提出既表明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发展理念的全新转换与提升,也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路径。
习总书记的绿色发展论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一条发展道路。绿色发展论强调生态系统要健康——绿色发展把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作为其基本内核;强调经济发展要绿色化——绿色发展强调生态规律优先于经济规律,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强调社会要公平——绿色发展强调公平正义,要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合理平衡;强调人民要幸福——绿色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要以人民为本,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绿色发展思想是习总书记在长期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间逐渐形成的。无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期间,还是此后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习总书记始终坚持将绿色发展思想贯彻在地方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河北正定期间,他已经认识到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保护好环境,消除环境污染,利用好自然资源,以保持生态平衡。为此他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发展思想。在福建宁德期间,他积极探索在福建东部发展大农业的思路,为了振兴闽东经济,他把开发林业资源作为重要抓手,提出了要科技兴农的发展思想。在浙江主政期间,他大力推动生态省建设,要求在全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追求,要求在制度层面体现和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把地方主政期间的绿色发展思想和实践经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绿色发展理念也就成为了习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还是绿色发展都蕴含有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我国生态经济的内在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粗放、发展速度减缓、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发展不协调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我国经济?如何使我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包括绿色发展理念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强调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思想,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习总书记经济治理思想和生态治理思想的内在辩证统一。
绿色发展思想是习总书记对我国传统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也是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出的重要结论。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改革释放了巨大的物质能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代价的。绿色发展论的提出,是习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人与自然之间矛盾问题的直接应对。“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12]。这是习总书记在地方主政时就发出的呼吁。这种思想现在已经上升到生态政治的高度。坚持绿色发展,它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体现了我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美丽中国建设论蕴含了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方向
如果说绿色发展论是习总书记在生态价值论、生态生产力论和“两座山”论基础上的逻辑推演结果,那么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经济思想则是习总书记绿色发展论思想的必然推演。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具有内在的生态价值,而且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走绿色发展之路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目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鉴于此,我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位置,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中国”写进了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 208。
习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建设美丽中国为我国经济建设确定了生态目标。它将生态建设目标融入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局之中,从而将我国以往的单向度经济核算指标调整成为双向度核算指标,这充分展现了我党领导人对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前瞻性把握。其次,建设美丽中国蕴含有保护和修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建设美丽中国说到底是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再次,建设美丽中国蕴含有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要求。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要建设美丽中国,就必然涉及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结合当前发展的形势来看,低效率、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已导致严重生态问题的出现。鉴于我国经济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却不高的事实,我国必须调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将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 211。
习总书记的生态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我党在解决生态问题上的理论自觉,它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要求我们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和消费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真正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好,从而保证“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
[5]再用眼睛喻生态保护 看习近平的绿色发展观[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
-03/10/c_128790510.htm.2016-03
-10.
[6]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绿色[DB/OL].http://www.ce.cn/x
wzx/gnsz/szyw/201511/02/t20151102
_6878943_2.shtml.2015-11-02.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在浙江重要论述摘编[DB/OL].http://epmap.zjol.com.cn/sy
stem/2015/04/17/020607415.shtml.2015-04-17.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习近平.更好认识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D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709/c64094-25256114.html.2014-07-09.
[10]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12]习近平:不要“要钱不要命”的发展[DB/OL].http://news.sina.com.cn/
c/zs/2016-03-18/doc-ifxqnski77128
43.shtml.2016-03-18.
[责任编辑:李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