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2016-09-27容颖柔
容颖柔
(江门市中心医院 妇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
容颖柔
(江门市中心医院 妇科广东 江门52900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情况、病理分级、宫颈受累情况、腹水细胞学及脉管转移等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肌层浸润、病理分级、脉管转移、病理分型及宫颈受累为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评估,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转移性,转移成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1]。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行淋巴结清扫更加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但是容易增加患者术后风险。因此,研究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为39~75岁,平均(45.2±3.1)岁;FIGO分期Ⅰ期57例,Ⅱ期28例,Ⅲ期18例,Ⅳ期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98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7例。
1.2调查方法统计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情况、病理分级、宫颈受累情况、腹水细胞学及脉管转移等情况。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单因素分析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15例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占14.3%。单因素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腹膜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病理分级、宫颈受累有关(P<0.05)。见表1。
表1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
续表1
指标n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未转移χ2P宫颈受累情况 限于宫腔76868 宫颈浸润296277.47<0.05腹水细胞学 阳性14410 阴性9115760.31>0.05脉管转移 阴性33627 阳性726665.73<0.05
2.2多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结果显示,肌层浸润、病理分级、脉管转移、病理分型及宫颈受累为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属于女性生殖道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外源性雌激素的不断使用,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3]。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临床对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与肿瘤生长部位关系密切[4]。本研究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有15例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占14.3%。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病理分级、脉管转移、病理分型及宫颈受累为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导致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转移率,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评估,了解患者手术禁忌,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患者手术治疗预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使得手术治疗更具针对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评估,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王珣,方芳,陈红.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558-563.
[2]翁亚菡.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MRI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136-137.
[3]叶敏娟,麦赞,叶辉霞,等.子宫内膜癌附件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J].新医学,2013,44(9):629-631.
[4]郭妮娅,夏姿芳,曹冬平.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2,11(10):799-801.
R 737.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8.110
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