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最早命名了“丝绸之路”

2016-09-27邹立

文史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霍芬太学国子监

谁最早命名了“丝绸之路”

李希霍芬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却是一个德国人的“发明”,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33-1905)。

在1860年到1872年间,李希霍芬曾在亚洲许多地方旅行,并在中国做了7次远征。1873年,李希霍芬回国,先后出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等职。他用后半生大部分精力撰写了一部5卷鸿篇巨制:《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1877-1912)。

正是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书中,李希霍芬把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近两个半世纪开辟的,经西域将中国与中亚的阿姆河-锡尔河地区以及印度连接起来的丝绸贸易道路命名为Seidenstrassen,英文名为The silk road。也就是说,他将西汉张骞(?-前114)出使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发端。

研究和考古表明,早在李希霍芬界定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亚欧之间已经有了一些交流往来的通道。已经不可能复原它们的确切走向和所经地点,只能依靠零散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勾勒出大概的轮廓。但可以肯定,这些早期的通道形成了后来丝绸之路的雏形。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文/邹立)

古代学生啥时候休假

汉代讲学图

从汉武帝开始,官方创办的学校就出现了,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太学”。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就读的学生称为“太学生”。太学生就有假期了。隋唐以后,太学逐渐发展为“国子监”,在国子监里就读的学生称为“监生”。据记载,在国子监里就读并不是一件舒心的事,监生们不远万里聚到京城就读,非常辛苦,于是朝廷就为这些古代的大学生们设立了休假制度。他们的假期有三种——

第一种是“旬假”。这是一种常假,规定每10天休息1天。1天的时间,离家较近的学生可以匆匆忙忙到家里看一眼;而对于老家在外地的学生们来说,根本不够,所以国子监干脆规定:旬考之后休假1天,外地学生不许回家。

第二种是“田假”。即现在俗称的“农忙假”。《新唐书·科举志》中记载:“每年五月有田假。”即每年农历五月,学生们可以休假——此时麦子成熟,学生回家下地割麦,所以称为“田假”,假期为一个月左右。如果学生离家较远,往返时间较长,可以向校方申请延长假期。不过,这一个月的假期是“净假期”,不包括路程上花费的时间。所以古代学生的暑假“待遇”还是较好的。

第三种是“授衣假”。《诗经》中有“九月授衣”的记载;《新唐书》中也有“九月有授衣假”的明确记载。所谓“授衣假”就是指时令进入农历九月,气温渐凉,学生可以回家去取过冬的衣服。“授衣假”也是一个月(不包含路上花费的时间)。为防止学生因长假而荒废学业,校方规定:凡逾期未返校者,一律开除学籍!那么,学生如果遇到了紧急事,如家中老人去世,而又未赶上“旬假”“田假”和“授衣假”,怎么办?学生可以直接向皇帝请假,准几天假便休几天假。

(文/刘凯)

“悠哉悠哉”还是“优哉游哉”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形容悠闲的生活或者自在的生活时,常会用到这句成语“悠哉悠哉”。然而殊不知,这句“悠哉悠哉”却是“优哉游哉”的误用。

“优哉游哉”此句成语出自于《诗经·小雅·采菽》,原句是“优哉游哉,亦是戾矣”,其意思是说处事从容不迫和生活悠闲自得。而“悠哉悠哉”此句成语也是出于《诗经》。在《诗经·周南·关雎》中有这么一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其意思是说小伙子十分想念自己的心上人,想得连晚上睡觉时都迟迟不能入睡。

由此可见,“悠哉悠哉”的愿意只是表达思念之情,而没有悠闲之意。然而,大约是后世人被“悠哉悠哉”中的“悠”字所忽悠,再加上其与“优哉游哉”的读音十分接近,导致“悠哉悠哉”被误用,逐渐成为了形容生活上悠闲自得或是生活上自由自在的成语了。

(文/陈抗美)

(责任编辑:齐风)

(邮箱:chenjianxin1123@126.com)

猜你喜欢

霍芬太学国子监
李希霍芬日记中的晚清四川丝绸探略
参观国子监
他的行走,命名了“丝绸之路”
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我要赢”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嵇康·绝响
北京的国子监——元、明、清朝的最高学府
宋代太学教育管理的责任追究
中国古代大学: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