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分析
2016-09-27
权威分析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棉纺行业优化得益于设备进步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参与,让这次理事会办得很落地,产需无缝对接才能保证“产及所需”。
如果说,2001~2010年纺纱锭从3800多万锭增长到了1亿多锭,是棉纺织行业大发展的十年,那2011~2020年就可以称为行业大转型的十年。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在《棉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展望》的报告中对该行业的产能进行了梳理,她指出, “十二五”末我国的纺纱能力(包含环锭纺、转杯纺、喷气纺)达到12000万锭,织造能力(包括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达到118万台。与五年前的13500万锭和126万台高峰分别相比,产能降幅明显。
当前棉纺织主体设备中,2000年以后的设备达到80%以上,其中2010年以后的新装备达到37.6%。细纱长车2486万锭,紧密纺2000万锭,喷气涡流纺、高速织机占全球比重6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代表性的设备80%安装在百强企业。
与中国纺机协会的报告一致,朱北娜表示当前棉纺织设备正朝着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用工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保证了纱线、织物的质量,用户的综合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朱北娜表示,棉纺织品附加值的提升得益于棉纺设备的提升,使棉纺织的产品结构更加优化。例如,“十二五”末,棉纺行业紧密纺纱线、赛络纺纱线、色纺纱、竹节纱、新型纤维纱线都比上个五年有了很大的增长。其中,紧密纺纱线就由“十一五”末的58万吨,增长到了去年末的160万吨。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非棉纤维使用增加,差别化纺织品逐渐增多,后五年这一趋势将越发明显,需要加快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备件的研发和利用。
朱北娜还指出,棉纺织行业除了政策影响带来的原料问题外,也存在自身的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先进装备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两化融合技术水平应用面较小,产业链的联动性不够,标准制定、修改滞后市场等等。
具体到棉纺行业的需求,朱北娜称,主要的科技发展方向是技术装备及专件的应用向高速、高产方向发展,通过全流程装备的机理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效地建立起高速生产的关键技术体系;国产装备性价比较好,要较大幅度的提高稳定性、可靠性、挖掘提高纱布高产的潜力、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向生产的自动化、连续化、信息化、智能化(简称“2020四化”)方向发展;改造和新建全流程的2020四化生产线目标1000万锭,通过相关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条件的企业将实现夜间无人值守工厂。朱北娜理性指出,无人值守并不是一个人都没有,而是极大减少人工。
可以看到,在棉纺织行业的“十三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喷气涡流纺纱线生产技术产量将实现60万吨,在线自动监控检测技术棉纺织百强企业推广面为70%,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技术建立示范线等规划也赫然在列。
朱北娜表示,国产棉纺织装备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占到了绝对的主流,未来只要继续跟进客户还会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协会会长端小平:盯紧重点领域 满足柔性需求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认为,化纤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供求关系再平衡期、存量产能优化调整期和高品质增量适度发展期的“三期叠加阶段”。
目前,“三期叠加阶段”特征已经逐渐凸显。2015年化纤行业固定资产增速2.87%,在纺织行业居末位,这也说明化纤行业投资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后慢慢趋于理性。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化纤产量的年均增速目标将由9.2%调整为3.6%左右。端小平认为化纤行业发展仍有空间,但是批量投资机会两年后才会出现,但是这期间不能放弃研发和创新,否则机会来了很难有能力把握。
在化纤产业结构方面,产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2014年生产规模在20万吨以上的化纤企业达57家,比2010年增加24家,产能占全行业比重66.5%。这对于设备企业而言,选择客户就变得尤为重要,靠实力产品攻坚优质客户。
从产品结构来看,高性能、差别化、生态纤维应用领域将会继续向交通、新能源、基础设施、航空航天等产业用领域深入拓展,借此,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据了解,“十三五”的目标是产业用化纤的比例从目前的28%提高到33%,高性能纤维有效产能达到26万吨,生物基纤维有效产能超过90万吨。端小平指出,装备企业和这个行业保持密切联系,是有可能从纺织业进入其他行业的。
目前,化纤行业还是处在消化过剩产能的过程中,端小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盯紧涤纶工业丝、锦纶、碳纤维复合材料、黏胶纤维等主要品种。
端小平说,除了“三期叠加”的行业环境外,放眼国际,全球工业也进入深入调整时期:其一,杜邦、帝人这样的企业或退出或转型;其二,美国成为我们出口的第一市场,说明我们的产品竞争力在提升;另外,东南亚、印巴等市场化纤行业的发展也是设备企业潜在的走出去的机会,这也将是化纤行业“十三五”的发展重点。
当然,过度竞争造成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下降,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原料不匹配问题没有得到化解,自主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智能制造发展滞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趋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制约着化纤工业的持续发展。
端小平称,化纤行业提出的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两化融合;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行业软实力;发展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这五大任务。其中和装备行业最密切的就是智能制造。端小平表示,虽然目前化纤行业的用工已经很少,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包括智能包装、立体仓库等等,国产装备企业只要做出稳定性好的产品,一定会得到化纤企业的认可。
此外,在化纤工业的“十三五”规划中对化纤装备也有专题报告进行描述,将主要围绕专业化、柔性化、工程化、服务化来进行。其中在专业化方面,端小平以巴马格为例,指出关键零部件做精,其他部分可以外包,通过细化分工增强专业把握度;在柔性化方面,他强调这类需求将会越来越多,装备企业需要配合用户企业做好机器改造、增强生产环节的参与感,就能强化角色定位促进良性循环;服务化方面,要及时提醒客户保养更换,巩固客户忠实度,培育优质客户。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走出去过程中零部件的售后问题,至于工程化,化纤行业的交钥匙工程做得一直不错,但还需继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