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长征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

2016-09-27袁新涛�お�

党政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张国焘中共中央军队

袁新涛+�お�

红军长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教条主义;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K2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6)05-0028-07

党的六大后,各地党组织积极发动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革命武装共约10万人。然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的严重恶果,使中国革命形势又一次跌入低谷,红军面临着重大失败的严峻考验。在历史危难时刻,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党领导红军不畏艰难困苦,终于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红军中的推行,严重损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权由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负责人米夫全力支持下的王明所操纵。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在中央占统治地位。10月,王明前往莫斯科后,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继续执行“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方针,致使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一)实行宗派主义干部政策,改组各苏区党和红军领导机关

为了改造苏区党和红军,“左”倾教条主义者向各苏区和红军派出中央代表团或代表,成立中央局或中央分局,“有权可以改正和停止当地最高党部的决议与解散当地党委”。〔1〕对那些不同意、不支持、不贯彻执行其“左”倾错误的党员干部,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使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干部受到污蔑和伤害,给党和红军造成重大损失。

“左”倾教条主义者指责毛泽东等领导干部“没有脱离游击主义的传统”,忽视“阵地战”“街市战”,思想犯了“狭义的经验论”错误。他们认为“红军中狭义的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不小影响,根本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单凭自己的狭小经验和短小眼光来分析各种问题,这完全是农民的落后思想,事实上会要走到错乱的非阶级路线的前途上。”〔2〕1931年10月上旬,中央苏区中央局召开宁都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临时中央的进攻路线,错误地将斗争矛头指向毛泽东,指责毛泽东主张的“诱敌深入”方针是专门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提出要毛泽东回后方工作。10月12日,中革军委发布通令:“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兼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为了苏维埃工作的需要,暂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所遗总政治委员一职,由周恩来同志代理。”〔3〕1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撤销了毛泽东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取消了中共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这实际上是撤销了毛泽东的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由此,毛泽东被迫离开苏区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岗位。

(二)取消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强化政治委员个人决定作用

“左”倾教条主义者机械照搬苏联红军的做法,将中国红军实行的党委集体领导制度说成是“党包办一切”。1931年11月,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红军问题决议案》提出:“在党内党权高于一切的观念没有完全打破,所以在组织上产生了各级党的委员会,这种组织是削弱了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代表党和政府制度不能彻底实行,政治部工作不能健全起来,这是主要原因之一”。〔4〕“加强党在红军中领导作用,首先就要彻底实行政治委员制度和建立各级政治工作机关的组织与工作。因为政治委员和政治部是代表党和政府在红军中最高党的政治机关和人员。打破党的包办主义,把在红军中超过政治委员政治部的职权的各级党的委员会取消,党的一切组织都应该在政治部管理之下,这样才是彻底实行政治委员制度的主要前提”。〔5〕这就在实际上取消了党委制。

1934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规定:“政治委员不仅是苏维埃政权在红军的代表,而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全权代表。他是代表政权及党的双重意义,执行党在红军中政治路线及纪律的完全负责者。政治委员有监督一切军事行动、军事行政的权力。”“政治委员在政治方面有单独发行命令之权。政治委员在与同级军事指挥员有争持时,政治委员有停止军事指挥员命令之权”,〔6〕在未得上级机关指示以前,军事指挥员必须依照政治委员的意见执行。这就用政治委员的个人领导代替了党委集体领导。党委制的取消,严重削弱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二、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1935年1月,中央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一)总结军事指挥问题的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损失的经验教训。会后,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多次取得反“围剿”胜利所采取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红军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决议严肃批评了博古、李德取消军委集体领导,压制不同意见的粗暴领导作风,指出:“政治局扩大会认为博古同志特别是华夫(即李德)同志的领导方式是极端的恶劣。军委的一切工作为华夫同志个人所包办,把军委的集体领导完全取消,惩办主义有了极大的发展,自我批评丝毫没有,对于军事上一切不同意见,不但完全忽视,而且采取各种压制的方法,下层指挥员的机断专行与创造性是被抹杀了。〔7〕

(二)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成立新的“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常委中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2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再进行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毛泽东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指挥。3月4日,中革军委决定设立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其后,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毛泽东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3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在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8月19日,中央政治局在沙窝召开常委会议,鉴于周恩来病重,决定由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此后,党和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三、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坚决维护党中央、中革军委权威

由于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军阀主义作风,对中国革命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错误分析估计,因此丧失了对党中央领导红军在中国西北部创造新苏区的信心,而主张向中国西部荒僻地区,实行无限制的退却,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号召全体忠实于共产党的同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张国焘分裂主义做坚决斗争,以巩固党和红军。

(一)张国焘公开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另立第二“中央”,公然走上了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当时摆在党和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制定统一的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上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周恩来、毛泽东等多数同志关于北上的意见,并作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

两河口会议后,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北上,而张国焘却借口给养困难,反对北上,主张南下,并提出“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有待解决,故意延宕。他自恃枪多势众,公然向党争权,还策动一部分人向中央提出改组中革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要求由他担任军委主席,给以“独断决行”的大权。中共中央坚决拒绝了张国焘等人的无理要求。9月,张国焘坚持南下同中央分道扬镳后,中共中央在北上途中多次致电张国焘,命令他改变南下方针,但他仍然顽固坚持错误。张国焘连续发出《关于红一、三军停止北进、准备南下致徐向前、陈昌浩电令》《关于扣留军委纵队致詹才芳的电令》《关于南下部署致倪志亮、周纯全电》《为改变北上战略方针坚持南下再致前敌总部转中央领导人电》等电令电报。他还在阿坝召开川康省委及红军中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攻击中央北上的方针是“逃跑”,并反对在左路军中坚决主张同中央一起北上的朱德和刘伯承。10月,张国焘在四川省理番县卓木雕另立党的“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团中央”,宣布“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8〕12月,张国焘要求中共中央“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9〕,只能称北方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红一方面军也只能称陕甘政府和北路军。至此,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行动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决定,严厉批评和责令张国焘停止一切反党活动

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沙窝会议,通过《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指出:“为了创造川陕甘苏区的历史任务,必须在一、四方面军中更进一步的加强党的绝对领导,提高党中央在红军中的威信。中国工农红军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唯一的绝对的领导之下生长与发展起来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就没有苏维埃革命运动。”〔10〕

针对张国焘坚持南下的错误主张和行动,中共中央于9月9日发出《关于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致张国焘电》,10日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11日发出《关于命令左路军立刻北上给张国焘的指令》。1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俄界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公开违背党中央的指令,将红四方面军带到在战略上不利于红军发展的川康边境,造成他这种分裂党和红军罪恶行为的,主要是他的机会主义与军阀主义倾向。14日,中共中央发出《再次要求张国焘放弃错误立场,坚决执行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的指示》。

1936年1月22日,鉴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性,中央政治局作出《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指出:“张国焘同志这种成立第二党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党中央除去电命令张国焘同志立刻取消他的一切‘中央放弃一切反党的倾向外,特决定在中央委员会内公布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二日中央政治局俄界决定。”〔11〕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在红四方面军中也很不得人心,许多干部、战士要求北上与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在中共中央的一再电令和南下造成红四方面军人员减半的情况下,张国焘不得不于6月6日宣布取消他另立的第二“中央”。

四、加强红军政治工作,坚定指战员革命信念、斗争勇气、提高部队战斗力

红军在长征中,根据遵义会议后的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战略方针和面临的各种情况,不断加强部队建设尤其是政治工作,逐步探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有效实现形式,确保党中央、中革军委的命令指示及时贯彻执行,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和长征的胜利。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总政治部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要求红军加强党的领导和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1935年2月5日和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分别致电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红二、红六军团,要求他们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建立军事上的集体领导,讨论战略战术问题及红军行动计划。4月6日、16日和5月2日,总政治部先后发布《关于重新规定连队中的组织的指示》《关于团总支委、团青年委员会及连队支部干事会的组织的规定》《关于支部工作的训令》。这些文件对党团支部的人员组成、工作职责、活动内容、组织发展和教育学习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在团以上单位恢复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同时提高支部在连队中的领导作用。连队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支委会讨论决定,进一步“提高支部的威信,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支部的一切决定,每个党员都要完全执行,特别是党员的指挥员,应成为执行支部决定的模范,要完全消灭对支部决定采取随便敷衍的态度”。〔12〕

(二)提高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根据敌情多次调整战略转移的方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为调动国民党军必须保持高度的机动灵活性。为保证党的方针部署的贯彻执行和重大战役、行动任务的完成,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总政治部在关键时刻及时发布训令、指示、规定和战役保障计划,向广大指战员反复说明中央制定的行动方针和作战部署的目的意义,提高指战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自觉性和完成任务的坚定性。1935年2月16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中指出:“为了有把握的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13〕5月20日,中革军委发布《为抢渡大渡河给各军团纵队首长的训令》,要求“各兵团应向全体指战员解释目前战略方针及其战斗任务的重要性与严重性,要保障上级命令的绝对遵行与协同动作。要发扬他们最高的政治热情,紧张的战斗情绪,不疲倦的工作精神与最大的机动和机断专行”。〔14〕

红军在长征中,经常处于数倍、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的围追堵截之中。提高部队士气,增强必胜信念成为夺取长征胜利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五、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全军基本实现集中统一领导指挥

长征的胜利是在遵义会议后确立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的。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基本实现了党对红军的集中统一领导指挥,为实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作了组织准备。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军队领导集体的形成,加强了对全军各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指挥

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三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5人团,负责领导指挥支队的军事行动,司令员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宣告红一方面军历时一年、纵横十几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11月初,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在甘泉地区同在陕甘根据地的红十五军团会师。11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同日,西北军委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静宁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二、红四方面军完成了长征。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为统一全军的组织指挥,1936年12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织。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23人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7人组成主席团,毛泽东任主席。随后,军委主席团任命了各总部、各方面军的领导干部,调整了各部队的编制和干部配备。原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自行取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调整和扩大,对于统一全军的组织指挥,进一步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红军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三大主力红军为担负中国革命的新任务而在西北会师,逐步发展成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中流砥柱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扩大的侵略威胁,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挽救民族危亡,把各种要求抗日的力量联合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敌,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这一历史使命。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布《为庆祝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指出:“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就是创造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15〕

193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12月7日,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党的新任务面前红军政治工作的任务(草案)》,指出:“全国主力红军在西北抗日阵地上的大会合,开展了中华民族革命运动的新形势,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完全团结在党中央与军委的领导之下,是发动抗日战争、使红军进入新阶段的决定的一环。……中央坚决相信,具有成百成千的优秀干部的和经过铁的锻炼的主力红军,依靠着干部的最高度的积极性,和全体红色战士对于祖国独立解放事业的热忱,必定能够完成党中央和军委给予他的伟大历史任务。”〔16〕要在抗日救亡的革命战争中,以其无可比拟的英雄和模范,不仅成为全中国人民团结的中心,而且成为全世界和平的支柱。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六、红军长征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经验启示

长征中,中国共产党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错误统治,克服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行为,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从此,人民军队在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党我军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17〕阔步行进在强军兴军之路上的中国军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和军队发展实际相结合,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军队。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整套制度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18〕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和核心要求,党委制、政治委员制和政治机关制是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领导和掌握部队的重要组织支撑,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在军队领导制度上的具体运用和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支部建在连上是确保党指挥枪原则落到生根的坚实基础。这一整套制度“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都必须始终不渝坚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守不住,军队就会变质,就不可能有战斗力!”〔19〕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不断推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军队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实践性特征。我军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的过程,实际就是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和人民军队建设实际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历史经验证明,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是军队政治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在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坚持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又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20〕

(四)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

我军是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我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发布《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指出: “张国焘同志,对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胜利中的决定的作用,是忽视的……他把军权看做高于党权。他的军队,是中央所不能调动的。他甚至走到以军队来威逼中央,依靠军队的力量,要求改组中央。在军队中公开进行反中央的斗争。最后他不顾一切中央的命令,自动南下,实行分裂红军,成立第二‘中央造成中国党与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空前的罪恶行为。”〔2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必须贯彻政治建军要求,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权威,自觉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也是党和军队必须坚持的根本经验”。〔22〕

〔参考文献〕

〔1〕〔2〕〔4〕〔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1):第7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69,487,487,488-489.

〔3〕〔6〕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2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231,585.

〔7〕〔10〕〔13〕〔1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4-1935):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469-470,529-530,491,503.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397-398.

〔9〕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844.

〔11〕〔15〕〔2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3,101-102,165.

〔12〕〔16〕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3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91,619.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8〕总政治部宣传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学习读本(修订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30.

〔19〕总政治部.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56.

〔20〕总政治部.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123-124.

〔22〕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126.【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张国焘中共中央军队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有何区别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
长征路上毛泽东巧用心理战镇住张国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