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农机化发展的星星之火

2016-09-26○文刘

现代农业装备 2016年4期
关键词:插秧机兴农社员

○文刘 明

点燃农机化发展的星星之火

○文刘明

合作社强调的是互助、合作、联合。如何把分散的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和有限的农业资源集中到一起,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实践证明,农机合作社是最好的介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有利于农民避免重复购置机具,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茂名市农机主管部门通过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农机合作社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茂名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不同的组建方式、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形成风格独特的“茂名系”农机合作社体系,通过对机具的统一调度安排,实行跨区作业、农田托管等经营,大大提高了农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对耕作、植保、插秧、收获等生产过程的协调组合,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作业服务,大大增加机手的作业收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维修服务、安全管理、试验推广等公益性服务,解决农机服务缺乏问题,为基层开展农机化服务提供组织保障。

茂名农机推广站站长钟坚文说,茂名有4 000个农民合作社,其中农机合作社31个。按照广东省农业厅“一镇一社”的指导意见,茂名共107个镇可以发展107个农机合作社,但是我们不会漫无目的地去完成这个数字。只有农民有愿望、有能力去做时,我们才会鼓励、去帮助他们。我们希望这些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推动茂名地区农机化发展的星星之火。

兴农:立足本地 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成立时间:2011年9月

特色:以村为单位,成员广泛

主要经营范围: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

由易姓村民组成的茂南区金塘镇南野村是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兴农)所在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易姓宗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壮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乡土社会以宗族、亲缘凝结起来的交往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已失去往日的优势。分散的小农与现代化农业产业之间的矛盾,封闭的乡土社会构造与现代社会运行体系之间的矛盾,成为南野村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现实要求必须有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代替原有的宗族与亲缘关系网络。兴农合作社的成立是顺势而为,也是一种必然。

依托着宗族背景,成立于2011年9月的兴农一成立就受到村委的大力支持——村委直接划出7亩地用于合作社的办公用地,这在茂名乃至整个广东都是少见的。

2011年是中国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高峰期,当时的广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对宽松,除了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外还可以享受省、市、县补贴,强大的政策利好使得兴农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也正是鲜明的宗族背景,兴农对土地的管理实行“保姆式”托管模式,即合作社的土地并不集中管理,而是分散在社员手里,合作社只负责耕地、收割、烘干,插秧、植保等,日常管理则由社员自己解决,但是种子、肥料、农药等则由合作社统一提供。

这一托管模式也决定了兴农独有的一些特征,比如家家户户有插秧机。茂名市农机推广站站长钟坚文说:“家家户户都有插秧机反应了当时合作社成员的实际需求。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但是土地仍然要种,而且还有不少地,这个时候必然要考虑用机械化代替劳动力的问题。对农户来讲,有了一台插秧机就可以解决种地的问题,其他的环节交给合作社就可以了。所以在当时,手扶插秧机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目前,兴农共有手扶式插秧机73台,每到春耕时节,近百台拖拉机载着插秧机浩浩浩荡荡开往田间地头,场面蔚为壮观。

兴农的发展轨迹并没有过多华丽的色彩,但是对易姓宗族来讲却意义重大。因为兴农的存在,彻底解决了村民种田的问题,并且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村民在增产增收方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钟坚文说,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立足的根本,也是保障合作社成员利益的根本。据介绍,兴农在成立之初就建立健全合作社决策议事、岗位职责、作业标准、安全生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切实可行的制度。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和利益分配上权责明晰,每项作业收费多少,合作社留多少、机手分多少都作了清晰规定。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业务也在不断扩大,合作社成员的业务量也在不断扩大,收入随之不断提高。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兴农的经营模式开始多样化,服务范围也随着扩大。除了社员的土地实行“保姆式”管理外,对外农机作业服务还有“套餐式”服务,即合作社以350元/亩的打包价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播、机收、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2015年,合作社提供“套餐式”服务作业面积2 000亩,提供“保姆式”服务作业面积达2万亩。

推行全程机械化服务后很快暴露出合作社的一些短板,比如对高速插秧机的需求剧增、秧盘欠缺、烘干能力不够等等。兴农合作社社长易水雄说,现在兴农主要以农机化作业服务经营为主体,这种经营模式利润非常低,而且所获利润大部分用于支付机手作业费用和下一季的作业投入,合作社很难有利润。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可行的方法就是由单纯的作业服务向精加工延伸,而经营范围的扩大也意味着投入的增加,就合作社目前的运营能力而言,一次性投入数十万元仍有较大难度,希望政府能予以一定的扶持。

对此,钟坚文说:“兴农是一家踏踏实实做事的合作社,如果有合适的项目对其进行扶持,他们在推动当地水稻全程机械化方面还能做得更多、更好。”

◎推广站站长点评

兴农非常能够体现合作社的特征,尤其是社员的广泛性体现明显,村里大部分农户都是社员,这也是兴农的优势。成立之初,兴农的社员家家户户买农机,在当时,手扶插秧机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随着合作社业务的扩大,手扶式插秧机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所以现在高速插秧机成为合作社的急需。

兴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链和人才问题。

首先是产业链必须延伸。现在单一的农机作业服务利润很低,所以他们希望由政府扶持一些机械,比如大米加工设备、高速插秧机。从农机主管部门来讲,我们当然希望有合适的项目对这些合作社进行扶持。但是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来讲,在没有得到政府的扶持之前,合作社也必须有魄力、有勇气去解决这些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撑、持续投入,但归根结底还要靠市场运作来检验、完善、提高。

第二是人才问题必须解决。兴农的社员最年轻的也50多岁了,经验是足够了,但是对新事物、新技能的接受程度比不上年轻人,所以必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作为农机主管部门,对新型农民的培育,职业农民的培养问题也是我们未来工作的一个重点。

惜众:让年轻人回归农业

成立时间:2013年

特色:社员平均年龄30岁

主要经营范围:甘蔗、果木等农机作业服务

惜众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惜众)的成员平均年龄才30岁,大概是国内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一个合作社。钟坚文对惜众的评价很高,他说:“在茂名的甘蔗深松作业中,惜众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社把那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同时还能把村子里那些十八九岁的没有外出务工的后生拢到一起,每个人都能赚钱,这是在走正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思路决定出路。谈及如今日益发展壮大的惜众合作社,发起创立合作社的庞中劲说,这一切缘于他的一个念头。

良光镇是甘蔗种植大镇,惜众所在的豺岭村更是家家户户种有甘蔗,没有机械化的帮助,劳动强度非常大。2004年,年仅18岁的庞中劲决定放弃在深圳的创业机会,回家乡开展甘蔗生产农机作业服务。庞中劲的这一想法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是他仍然说服另外2个同龄人,3个年青人合资购买了1台二手65-4拖拉机,开始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服务。

从1台二手拖拉机起步,用了9年时间,庞中劲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2013年,庞中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惜众合作社,管理开始走上正规化。管理的正规化与实力的增加成正比,如今,惜众的成员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23人,拥有农业机械24台,单是大中拖拉机就22台。实力的增强也标志着社会功能的扩大,2015年,惜众的年作业服务面积1万亩,跨区作业3 000多亩,最远服务区域到达广西等地。

与其他合作社相比,惜众的一大优势是维修能力强。在2004年回乡创业之前,庞中劲一直在汽车修理厂打工,学到了一身过硬的机械修理本领,所以惜众的机械在作业时出了问题都可以及时解决,而且庞中劲还带领社员对合作社部分不适用的机械进行了改装和改进,让机械更适合当地的土质,保证了工作效率。

庞中劲说,他希望有更多成员和更多机械加入到惜众的团队中。“机器多了,干活的速度就快。3台机肯定比2台机干得快。”庞中劲说,现在客户报怨最多的就是“干活太慢,每天还要送饭送水,以后不找他干活了。”正是了解了农户的这种心理,庞中劲才决定扩展,“让我们的速度提得更高。”

庞中劲的目标是把社员人数提高到目前的5倍。但是庞中劲对入社社员也有要求,首先新社员必须来自农村;第二,社员必须是年轻人。“社员年轻化”是庞中劲的入社基本原则。“我的一个理念就是都要年轻人。我们的思想比较接近,沟通起来也方便,容易达成共识”庞中劲说。

社员多了,业务范围也要随之扩大。

过去,合作社的主要业务是深松作业,现在庞中劲考虑把业务延伸到甘蔗种植和收割上。尤其是砍蔗环节劳动强度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进甘蔗收割机械势必在必行。近年来,庞中劲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型,茂名农机推广部门经过考察,认为松原履带式收割机比较适合化州当地情况。目前1台松原收割机售价160万元,这个价格对许多专业合作社甚至糖厂来说都难以承受。但是庞中劲却坦言资金不是问题。“我们合作社20个人,1人10万元就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了。最重要是机器是否成熟、合适。有了甘蔗收割机,惜众的业务会有质的飞跃。”庞中劲如是说。

◎推广站站长点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农村面临着一次新变革,这次变革核心是提高农民的自组织能力,重新塑造农民的组织载体,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相对接。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农机合作社是农民自组织能力提升的有效抓手。具体到惜众合作社来说,社员增长到100多人的话,如何管理是一个问题,需要农机主管部门的引导。尤其是对管理制度的规范需要足够重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二是业务如何扩大问题。惜众目前主要靠“口碑”,所有业务都是老客户介绍,很少主动出击。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在市场营销方面还有哪些渠道可以突破,也是惜众需要注意的问题。

美加好:土地流转助力合作社发展

成立时间:2013年

特色:公司+农户,土地流转

主要经营范围: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

有人说,农机合作社发展到今天,未来成功与否关键在土地流转。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受访人都提到土地流转的问题。事实证明,阻碍农机化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土地流转规模较小,严重影响机械规模化作业效益。

成立于2013年的美加好合作社(以下简称:美加好)也面临着土地问题。当时,土地确权工作还未展开,如何解决发展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茂名农机主管部门结合美加好的实际情况,建议其以新的思维和角度与农户进行合作。在当地,农户种植水稻主要用于自给自足,所以普遍只种一造,其余时间土地则闲置起来。针对这种情况,美加好与农户签订了“土地使用权与机械化服务互换的协议”,即合作社向农户免费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早造收割完成后,农户将土地免费提供给合作社使用,合作社利用这些土地种植水稻、花生、马玲薯等作物。通过这种方式,土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时也使合作社的设备充分发挥了作用。美加好社长谢剑辉说:我们这样做既帮助了农民,也帮助了自己,互惠互利。”

尽管这一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根本改变合作社的用地困局,土地流转仍是根本。但是由于土地流出价格高,土地流入效益低,严重挫伤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的积极性,加上部分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所有权发生变化,所以在土地流转中持有消极心态,甚至宁可丢荒也不愿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

201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后,土地确权工作在全国铺开,茂名市电白区的相关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2015年,美加好合作社成为茂名市电白区的土地确权工作试点,合作社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发挥机械化优势,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马铃薯生产机械化、花生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等农机化服务,实现了土地流转和农机化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迈向集约化、组织化和适度规模化。

有了土地,就可以集中进行土地整治,“将分散的小田块变成大田块,将农户分散种植、各自为战的管理模式变为统一种植格局。这样不但可以去掉田梗、界沟和不必要的排水渠道等所占的耕地面积,而且节约种田成本,减少了劳动强度。”谢剑辉说。土地整治后不但利于机械化,农民也得到了实惠。谢剑辉书记介绍说:“一般来说,经过合作社整治的土地,每亩70块钱就可以收割,

◎推广站站长点评

从机械化推广应用角度来看,我们的机械化水平上不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水稻生产的效益不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水稻生产的种植主体能力不强,规模偏小,合作社是主体之一,但是真正做“实”的不多;第三是土地分散,土地的分散决定了没办法大规模地实现机械化。在探索如何通过整合土地来推进机械化这个方面,美加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效果也比较好。我们希望他们能在周边形成一定的影但是如果是分散的稻田,每亩110到120元才会有人收。”

与众多合作社一样,随着规模的扩大资金问题也是美加好当前面最需解决的问题。谢剑辉说,经过几年的发展,许多机器需要更新换代,围绕土地整理还需要一些新型机械,比如平地机、钩机等,若配套完善合作社大约需要要二百多万。在合作社发展初期政府给予项目扶持尤为重要。响,吸引更多的农户把土地交给他们。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合作社的努力与探索正是星星之火,不断推进茂名地区合作社的发展,从而推进整个茂名地区的机械化发展。

当然,在机械化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美加好也要学习惜众的经验,能把年轻的、对农业生产有兴趣的人吸收进来,这才是我们未来农机发展的中坚力量。

尊农:飞机植保的开拓者

成立时间:2013年

主要经营范围:无人机植保

提起尊农飞行公司(以下简称:尊农),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茂名的无人机植保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却是不争的事实。钟坚文说:“尊农对推动茂名无人机植保发挥了重要作用。”

蔗田喷药一直是困扰蔗农的难题。由于甘蔗种植密度大、长势高,人工喷洒极易药物中毒,而使用无人机实施田间农药喷洒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尊农正是广东省第一家用无人机对甘蔗进行植保的公司。

事实上,2012年广东省第一次无人机植保示范推广正是由尊农负责实施操作的,当时用的是燃油机,由于费用高、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这种机型还未真正走入市场就被淘汰,2014年,尊农推出新型的用电无人机,引领广东省无人机植保走向新的时代。

新机型推出当年,尊农飞行公司经理江高生跑了全国15个省份进行飞机推销,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机器没有卖出去,飞机植保的业务量却急速上升。到了2015年,尊农飞机植保业务已达2万亩,今年上半年已突破2万亩,预计2016年全年飞机植保业务将超过4万亩,飞行业务不仅限于甘蔗,还包括果木、水稻、蔬菜等。

2015年茂名当地一家糖厂从尊农公司购买了6架无人机,以每亩10元的费用为甘蔗种植户提供服务。糖厂的介入是否会影响尊农的市场?江高生说:“我们每亩甘蔗收16到18元的费用,但是仍然有蔗农来找我们,为什么?首先,我们更专业,专业决定了质量上的差别。第二,我们的效率更高,因为我们的机组多、备用电池多,一天可以完成600亩的工作量。第三,我们虽然比糖厂收费贵,但是客户不需支付额外的费用,比如餐费、水费等,所以整体来说我们的费用比糖厂要便宜。”

采访当天,在江高生的带领下,飞行组正在对200亩收割在即的水稻进行植保。江高生介绍说,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人工喷药1天最多3亩,但是无人机植保1天平均可以完成170~200亩,平均90秒1亩地。江高生说:“飞机植保最重要的是效果,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一是飞机必须飞得够低,而且水药配比要合适,水的量要足够。我们喷1亩要用2公斤的水,10公斤的药仅喷6亩地,这样才能保证最佳效果。”

相较于人工植保,飞机植保不但节省劳动力,而且更经济环保。江高生说,现在人工植保,1天25元每亩,1亩地平均需要用药40元,但是我们全部加起来只需50元,不但效率高而且效果好。

随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无人机植保将成为农业统防统治、绿色植保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高效、快速、安全,大面积喷施可以解决病虫害防治的“桥梁田”(指虫害来回迁飞,造成灭虫难)的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2015年11月,十三五规划中十大产业被重点提及,其中就包括农机装备。2015年,农业部印发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力争到2020年中国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其中提到要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

采访时,一架遥控飞机嗡嗡飞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颗调整升级传统种植业的“新星”正破空飞翔!

◎推广站站长点评

尊农是茂名乃至广东省飞机植保的探索者,不但为茂名统防统治工作做出了贡献,还为茂名培养了大量操控手。未来无人机植保肯定会有更多的市场和空间,但是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为了降低农药使用量,推广站在每一个县选一个农机合作社,让合作社用机械化的方式来承担统防统治工作。无人机植保是我们要推广的其中一项新技术,现在基本上每个县都有农机合作社用人机进行植保。但是,无论效果还是效率,其他合作社和尊农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电池问题的解决上。目前1架飞机作业1天要15组电池,1组电池2 000元,寿命是充放500次,这也意味着飞行组每天要带着3万元出去作业。这个费用不是一般合作社可以承受的。所以目前做飞机植保要盈利还有难度。一个新兴事物,在“零”状态的时候需要政府去推动,但是真的要做好还需要市场去完成。如何在政府引导与市场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猜你喜欢

插秧机兴农社员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质量兴农战略背景下农业协会重要性研究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超智能插秧机
稻田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