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相遇,安暖相陪
2016-09-26陈掌柜
●陈掌柜
倾心相遇,安暖相陪
●陈掌柜
很多人知道冰心,读过她的佳作,却不知道她也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验证着她与吴文藻56年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情缘。
轮船上的偶遇
1923年8月17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 从上海启程开往美国西岸西雅图的“约克逊号”邮轮,徐徐驶出了黄浦江。这其中就有赴美留学的冰心和吴文藻。
当时23岁的冰心已发表不少文章,在文坛上小有名气,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她心中却无意中人。在邮轮上的第二天,冰心和吴文藻经同学许地山介绍相识。那天,两人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吴文藻问冰心将在美国学习什么专业,她说学文学,并说想选读一些有关19世纪英国诗人的课程。吴文藻就列举了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著作,问冰心是否读过,冰心略显尴尬地答道没有。吴文藻严肃说道:“如果你不趁在国外的时间多看一些课外书,那么这次到美国就白来了!”冰心羞愧地红了脸,但转念一想,又惊觉这是难能可贵的逆耳忠言,心里便有了别样的感觉。
与你共筑梦
踏上美国国土后,吴文藻去了新罕布尔州的达特默思学院学社会学,冰心则到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进修。冰心到校后,接到了许多同船朋友的信函,她都用威校的风景明信片回复,唯独给吴文藻写了一封回信。
接到冰心的第一封信,吴文藻有些意外,但也倍感亲切。他当即给冰心买了几本文学书,寄往波士顿,作为对冰心第一封信的回应。以书传情,冰心欣然接受了。
之后,吴文藻给自己买书的时候,都会有针对性地给冰心买几本。而且,他每次都会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并在信中提醒她应该注意这些有标注的地方。一来二往,吴文藻以他的独特方式和本真,赢得了冰心的好感。往返的书信,密切的来往,使这一对性格迥异、经历不同的人,渐渐地由相知发展到相爱。
后来,冰心和吴文藻同时在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感情日益深厚,两个孤独的灵魂不仅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心灵上的寄托,更得到了精神上的抚慰。
1926年7月,冰心顺利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回国到燕京大学任教。吴文藻则决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冰心回国前,吴文藻特地交给冰心一封长信。这是吴文藻的正式求婚信,但却不是给冰心的,而是请冰心带回中国,呈报给冰心的父母。
在这封求婚信中,吴文藻深情写道:“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我由佩服而恋慕,由恋慕而挚爱,由挚爱而求婚,这其间却是满蕴着真诚。”两位开明的老人从信中读到了吴文藻的真诚和朴实,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了西式婚礼。那一天,柔情荡漾的未名湖畔,新郎吴文藻身着深色西装,戴同色系玳瑁圆眼镜,温文尔雅又不失英挺帅气,被花童和伴娘拥在中间的新娘冰心则是一袭白色婚纱,头戴花冠,手执娇艳的玫瑰花束,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幸福笑意,偎依在吴文藻身边。到场嘉宾无不赞他们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用最初的心,陪你走最远的路
婚后,燕园柴米油盐的生活平淡而幸福,吴文藻执着于学术研究,冰心则全力打理他们的小家,养育子女。然而,时局动荡,生活也变得跌宕起伏起来。1958年,吴文藻因为被错划为“右派”而受到关押时,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冰心和孩子便是他努力活下去的唯一勇气。冰心虽然内心极其痛苦,却还是强颜欢笑地鼓励他安慰他。最难的时候,谁也没有放开彼此的手。也正是冰心的善解人意和临危不惧,1959年12月,吴文藻被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1983年,他们搬进民族学院新建的高知楼新居,那是一段散漫的好时光,“终日隔桌相望,他写他的,我写我的,熟人和学生来了,也就坐在我们中间,说说笑笑,享尽了人间‘偕老’的乐趣。”
天有不测风云,1985年9月,吴文藻因脑血栓入院,不久带着他对冰心的眷与恋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999年2月28日,孤独地活了14年的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圆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这大抵就是世间美丽却无可复制的爱情传奇了,值得后人景仰。
(赵燕摘自壹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