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近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

2016-09-25夏玮豪王十凤聂欣宇

当代经济 2016年15期
关键词:货币利率速度

夏玮豪,王十凤,聂欣宇

(沈阳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浅析近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

夏玮豪,王十凤,聂欣宇

(沈阳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连接了实体经济的产出以及金融领域的货币,揭示了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因此,系统的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具有关键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名义GDP、货币供应量M2、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讨论对其影响因素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经济;收入

一、货币流通速度对现实经济的意义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比如:1元货币在一个月内平均执行5次流通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到5元货币的实质。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亦然。按照费雪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流量,从而决定收入。在名义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着货币供应量的多少,货币政策的制定要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影响。而且,货币流通速度对实体经济的产出和金融领域的货币有很强的影响性,它会对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必要的。

二、理论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

1、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流通速度是商品转手或商品换位的次数。因此,商品经济越发达、商品流通就越积极,货币流通速度就越迅速,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动态与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这种依存性是密不可分的。

2、社会信用制度和金融的发展

其突出表现在结算工具的多元化、结算手段的近代化和结算方法的科技化上。结算过程中货币在途时间的节省为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提供了现实需求。

3、利率的变动

一般经济理论上,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4、资金周转速度

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人们会逐渐重视经济效益,生产经营组织会尽可能地加快资金周转,同时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必定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5、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有着短期和长期效应背离。

三、我国近年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况

由表1所知,2000年至2014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整体上具有以下特点:

2000年-2004年呈下降趋势,2005-2008年,呈现小幅度上升,货币流通速度从0.619上升到到0.660。2008-2009,开始下降,幅度较大。随后,2009-2014,呈小幅度下降,并且逐渐趋于平稳。因此,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2005-2014年,货币流通速度V从0.62下降到0.52,下降了16.13%。其中,在2005-2008年,货币流通速度是呈略微上升的趋势,但随着2007-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货币流通速度呈现出较为加速的下滑趋势,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平稳下降之态。

表1 货币流通速度

四、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因素

1、经济货币化

1985年,我国国民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开始转化,经济生活的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和劳务的范围不断扩大,货币化经济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随之加大,导致满足经济增长正常需要之外的超正常货币需求的增长,使得大量货币沉淀满足这种需求,货币流通速度便自然降低。货币化过程中,存在超额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弹性较大,表现为货币需求的增加多于GDP的增加,所以货币流通速度长期呈降低趋势。这说明微观主体在经济生活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逐渐加大,由货币需求框架下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推出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方向变化,在货币量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断降低。

2、利率

凯恩斯在其《通论》中论述了货币流通速度是利率函数的观点,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利率i的增函数。根据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交易性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影响,预防性和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受利率影响,所以总的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即Md/P=L(Y,i),其中,Md是货币需求,P是价格,Md/P是实际货币需求,Y是国民收入,i为利率。根据费雪方程式MV=PY,由货币供给Ms等于货币需求Md,可以得出:V=Y/L(Y,i),两边对利率i求偏导,又由于实际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负,由上式易得货币流通速度的利率弹性为正。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利率的函数。 凯恩斯用“流动性偏好”理论来解释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他认为货币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反函数,当利率下降到最低点后,货币需求无穷大,即没有人再愿意持有公债或其他债券,每个人都只愿意持有货币。这时,货币进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流通速度为零,从而整个货币流通速度也就因此而减慢。同样利率水平上升,货币持有成本增加,货币持有者就要加快货币的周转以降低持币成本,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这就说明,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正相关。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多,则货币流通速度上升。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少,则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而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利率是下降的,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可以得出,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是下降的。

3、产业结构

在经济增长中,不同的产业部门的货币流通速度不同。第三产业运营需要大量的短期资金,平均一个单位第三产业增加值所依赖的货币量比一个单位第一或第二产业增加值要多。当各产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产业结构的变动就会对整个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有所影响。自2000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降低,且幅度较大,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呈提高态势,第三产业的提高幅度较大。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了货币需求加大,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4、地区发展差

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导致其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明显,财富过多地集中于少数人,对于理性的消费者而言,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所以,社会的总体消费就会疲软,导致总需求不足,直接导致了GDP的上升幅度下。另一方面,总需求的不足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积极政策,这就会让M2变大,这样货币流通速度受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必将会降低。

五、结论

我国近年来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有很多原因,其造成的影响也涉及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无论城镇或乡村居民都有积极的储蓄意愿,其他国家居民把个人储蓄分布在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资产上,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简单,因此居民的储蓄主要集中在银行储蓄存款,货币流通速度放慢。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未健全,通货膨胀造成的物、房价上涨都增大了居民保障性储蓄的需求,这使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变少,内需不足,国内消费能力萎靡。长期以来中国都是采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由此造成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无疑增加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风险性,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刚好反映了国内消费市场的狭隘,那么就需要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面,鼓励居民进行合理消费。此外,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普通居民缺乏投资渠道也是导致储蓄率变高,造成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其次,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以效率的损害为牺牲的。经济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高投入和低产出两面。不仅在生产领域存在生产资料的过分投入和生产低效,在货币流通领域也是同样。

货币投入无法在市场上产生应有有效货币流通,大的M对应小的GDP,必然造成流通速度变慢。其中因素就包括银行不良借贷,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等。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和不可持续性。要解决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和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还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由于我国统计数据方面的欠缺,加上货币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因此在计算和估计货币流通速度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那么要准确估计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流通速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数据的统计以及计算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从而更加精准地估计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给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出更好的参考和依据。

[1]余明,资产价格、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张楠楠,张建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决策借鉴,2000.

[3]辛然.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原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3.

[4]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黄达.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偲然)

猜你喜欢

货币利率速度
行驶速度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速度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