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成功饰演鲁迅和聂帅
——记著名表演艺术家任广智

2016-09-25张涟

大江南北 2016年9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家艺术形象司令员

□ 张涟

他成功饰演鲁迅和聂帅
——记著名表演艺术家任广智

□张涟

任广智

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任广智因在电影《陈赓脱险》,电视剧《鲁迅传》《鲁迅与柔石》《鲁迅与斯沬特莱》和话剧《地狱边沿的曼陀罗花》等影视剧中扮演鲁迅一角而为人们所熟悉。他生动而又逼真的表演,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被誉为扮演鲁迅先生第一人。

任广智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最大的嗜好就是看书,少年时代的他就浏览了许多中外名著。小学毕业那年,有同学告诉他,来了上海的招考音乐的艺术学校。他急忙赶到招考点,发现却是招收“戏剧表演”专业的学校,颇感失望。他在招考点门口踌躇了半天,最后抱着“来也来了,就考考看”的想法,走进了考场,未曾想竟被中国戏剧学院华东分院附属中等戏剧学校录取,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入了“戏剧表演”这一行。这一年,他才14岁,从此远离父母,在繁华的上海落下脚,开始他的艺术生涯。

据任广智回忆,当决定由他来扮演鲁迅时,他几乎到了晨兴夜寐、走火入魔的地步。要在舞台和镜头前塑造鲁迅先生的艺术形象,他从创作开始就坚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原则。为此,他曾专门拜访过鲁迅先生唯一的儿子周海婴。

他大量阅读鲁迅先生的著作和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他几乎从头至尾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全集。他努力从书中去寻找当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条件对鲁迅先生人格和生活的双重影响。他对我说:我们可以从《徬徨》《呐喊》《狂人日记》等鲁迅的著作中看到先生向旧世界、旧思想进行的猛烈抨击和无情批判;从《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杂文中感受先生对冲锋陷阵的革命青年流露出的殷切希望和慈父般的关切。先生始终珍藏着瞿秋白留在他客房里的旧书柜和陈赓秘密与先生会面时画下的红区地图,这些细节清晰透露岀他对新中国的期冀与向往。毛主席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任广智认为,这段话是对鲁迅先生性格和特征最好的诠释。

谈及自己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将军与孤女》中饰演聂荣臻司令员的艺术形象,任广智更是难掩自己激动的心情。任广智说:这部影片感动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千千万万的人们。他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去完成聂司令员这一角色创作的。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领导的引荐下,聂帅的老战友和老部下杨成武将军专门接见了他,与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称赞他扮演聂司令员的外形条件很好,勉励他努力塑造好聂司令员的艺术形象。作为聂荣臻司令员的扮演者,任广智想方设法找来回忆聂司令员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和战斗的文章来阅读,这些文章对他塑造聂司令员的艺术形象帮助很大。为增强影片的真实性,任广智还专门随剧组深入到故事的发生地河北省井陉县进行实地拍摄。

拍完电影《将军与孤女》后,任广智又受邀在电影《肝胆相照》中再次扮演共和国元帅聂荣臻一角,影片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聂帅为共和国国防现代化呕心沥血的故事。作为一个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常说:我是新中国培养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和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是我始终不渝的追求。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把拒绝接受粗制滥造和胡编乱造的作品,视作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追索的信仰。

他把自己今天所有的成就归功于这座城市和他的母校。他对我说:是上海培育了我,这绝不是溢美之辞。从中学到大学,自己在上海戏剧学院学的都是戏剧表演,我的表演艺术理论和技能都是在“上戏”和“青话”夯实的,感谢自己有幸得到大师们的亲点、亲授。上海戏剧学院老院长熊佛西先生是著名的现代戏剧大师级人物,熊院长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常常邀请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盖叫天等戏剧大师来为学生开课,帮助学生按照剧情需要,准确表达各种人物的情感,有时熊院长还亲自授课。更难忘的是,大师们向学生毫无保留授艺的同时,还谆谆教导我们怎样做一个有道德和有谦卑精神的人。他们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使我们终生难忘。

任广智常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演员不应该只是个艺术人物的扮演者,我们应该用优秀历史人物的高尚言行时时拷问自己,做一个有信仰和有责任的行动者。”(编辑陶丽)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家艺术形象司令员
忆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何冬保先生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从表演艺术家牛桂英看晋剧
传奇上将杨成武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