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是道育人的“菜”

2016-09-24朱向明

师道(人文) 2016年8期
关键词:老母鸡太阳育人

朱向明

游戏是道育人的“菜”

朱向明

网上搜一下 “游戏的功用”,显示的答案是——“游戏的主要功用就是让孩子 ‘玩好’。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愉悦。这种愉悦情绪,能激发和调动他们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心理学上认为,游戏是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是他们今后生活、工作的必修课。游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探索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最近看了一则旧闻,让我对游戏的功用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某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机构在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小学教师、学生联欢活动,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师生参加。

联欢活动历时6天,先后开展了五项活动,其中一项是评选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主持人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回答——杰克和杰瑞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的在校学生。他们家离学校较远,家长特地为他们配了一辆车代步。可这兄弟俩有个毛病——经常迟到。一天考试,尽管老师预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还是迟到了半个多小时。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说是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耽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而是让他们进教室考试。随后,老师悄悄地到车库查看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子都蒙着厚厚的灰尘,且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的谎言。问:假使你是杰克兄弟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处理?

200余名老师认真思考,积极作答,在规定的时间内均按时交了卷。主持人归纳了一下,约有25种答案:中国式——一是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查;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三是报告家长。美国式——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使今天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就肯定不会爆胎了。”日本式——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说谎者严厉惩罚……以色列式——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回答:1.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胎?2.你们在哪个维修点补的胎?3.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之后,主持人将25种答案发给学生,让他们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处理方式,结果是百分之九十一的学生选择了 “以色列式”。为什么呢,主持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因为 “以色列式”的批评教育带有 “游戏”性质,学生不怕,也不难堪。

噢,原来 “游戏”竟是道鲜美的育人的 “菜”啊!

(一)

校长需要 “这道菜”。

做校长的,给师生落实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往往是必须的。有些理念,直接阐释就能让人明了;而有些理念,却需要智慧地点拨才够清晰。校长陶行知就曾用 “游戏”来阐明一个教育中的难题。

有一次,陶校长在作报告时,为了说明教育方式这一难题,他采用了 “游戏”的方式,效果立显!

陶先生把一只老母鸡放到讲台上,平静地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是怎么喂它的。”说着,他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强行把鸡嘴对准米粒,让鸡吃米。老母鸡执拗地把头一歪,奋力挣扎就是不吃。稍停,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于是,他又使劲按住老母鸡的头,更加用力地让它吃,可老母鸡头昂得更高了,简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这时,陶先生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只见他轻轻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开始四处瞅,突然发现前面有米粒,便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陶先生用生动的 “游戏”告诉我们,教育是 “缓”的艺术,尤其当孩子接受某项新事物时,更需要多一份 “缓”的从容。当孩子未能马上接受某项新知、没能一时达到理想效果或者对某个方面的学习不感兴趣时,我们不妨让自己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心情缓一缓,让教育孩子的思路缓一缓。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陪孩子散散心,多考虑考虑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给孩子适当的缓冲。否则,为了取得认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不管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孩子不想 “吃”的学习内容硬塞给孩子 “吃”,孩子已经在某方面 “吃”得适度了,还强要孩子“吃”,那么,孩子本来健康的求知胃口反而会被破坏。

(二)

班主任更需要 “这道菜”。

作为与孩子 “零距离”的班主任来说,更应把 “游戏”“这道菜”当成最爱才是。

在我的育人 “食谱”里,“游戏”当是一道 “招牌菜”,每遇到不易消解的育人疙瘩时,我就端出“这道菜”,“百吃不厌”,屡试不爽。这里不妨晒上两例于大家。

案例一:用 “游戏”消弭早恋难题。

在小学阶段,“早恋”虽不是这一时期孩子表现的突出问题,可也是个痼疾——一旦这个问题出现了,处理起来当是十分棘手的。小学高年段的孩子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个别孩子由此产生的懵懂的性吸引是可能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只能是积极疏导和适当限制,而不是盲目粗暴地扼杀。否则极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恐惧心理,导致不能正确看待和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甚而可能为其以后的恋爱、婚姻等埋下隐患。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就想到了 “游戏”。

一次,有孩子悄悄向我报告,说看见班里的大帅哥翰和漂亮的小女生雯放学后,在南河边的小树林里偷偷地拉手。我真是吃了一惊,才一丁点小屁孩就知道早恋了,那可不是小问题。该怎么处理呢?直说吧,肯定伤得两孩子 “吐血”,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充耳不闻吧,又失了我的底线。正在抓耳挠腮之际,我倏然想到了 “游戏”。

一节语文课行将结束时,我决定带孩子们做个击鼓传苹果的小游戏,传到谁谁就有福把他吃掉。我特意准备了这样两只洗净的苹果——一只大个头的熟透的 “红富士”和一只小点儿的青涩的 “国光”,分别用透明小塑料袋包着。

游戏开始,先传 “富士”。我用眼角斜瞅着红苹果,当 “富士”传到翰手中时,我及时喊停,翰当然美美地 “消费”掉了苹果。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味道如何吗?”

“当然棒极了!”翰美美地咂着嘴,一脸幸福地说。

我又用同样的 “鬼伎俩”让国光”留在了雯的手上。雯不好意思地轻咬了一小口,酸涩的味儿让她 “呲牙咧嘴”,引得孩子们哄堂大笑。

“谈谈感受吧!”我颇意味深长地说。

“酸掉牙了。”雯蹙着眉小声说。

“孩子们,这个游戏难道对你们没什么触动?不到时候的果子不能摘,早摘了,永远都是酸涩的味。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我不想再多说了。”

雯和翰似乎感觉到什么,立刻低着头不再看我,脸颊立时都飞上了两朵 “火烧云”。

后来,他俩的 “绯闻”到此为止。

案例二:用 “游戏”化解 “偷窃”的难题。

在小学生犯错的各种行为里,“偷窃”是最令人不齿的。作为一名工作近30年的老师,处理小学生偷窃的案例可不少。相比成人偷窃,小学生的偷窃问题处理起来更加棘手。小学生心智稚嫩,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戕害。那么,对小学生的偷窃行为,我们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呢?我钟情于 “游戏”。

那事发生在两年前的一届毕业班。

一天早操后,女生娴哭哭啼啼地被几个女生簇拥着找到我。“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还没等娴张嘴,几个小女生就叽叽喳喳开了——“娴的妈妈给娴五十块钱,让她放学后带桶油回家。”“放在抽屉的书包里。”“她说上操前还在。”“刚刚下操后找钱,竟然不在了。”“老师,你得给上心找找,娴没钱买油回家,她妈能饶过她吗?”“老师,我给你出个主意,一个一个搜,一定能找到那个坏家伙。”……七嘴八舌中,我逐渐理出了个头绪——娴的钱被人偷了。

上课时,我让娴把书包再仔细翻找一遍,身上再仔细检查一遍,还是没有。于是,面对着整日和谐一片的可爱孩子,我极不情愿地这样教诲道:“娴的钱丢了,如果有哪个同学无意间拾到,请在放学前务必直接交给她,或是交给我代转交,否则,娴回家可不好向妈妈交代。”

我忐忑地等着结果。

放学的钟声就要敲响了,那钱还是没个音讯,我不觉着急起来——为娴 “急”,她怎么回家?据说她家还相当困难;为那个 “拿钱”的孩子 “急”,我决不愿班里的任何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染上令人不齿的行为。嗨,有了,我忽然想到了一个 “送太阳”的游戏。

在下课铃响之前的那一刻,我给每人准备了一个白信封,再次走进了教室,然后把它们一一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孩子们,打开看看,信封里装着什么?”一番悉悉索索后,一些性急的孩子就嚷嚷开了:“是个鲜红的小太阳,一摸一样的小太阳。”许多同学还高举着 “小太阳”示意——那是个用红墨水涂在一张正方形白纸上的太阳,像早晨八九点钟的模样,泛着金色的光芒。

看着许多孩子满脸的不解,我解释道:“我不敢断定那钱真是我们班哪个同学拿的。如果真是你拿的,你绝不是个 ‘小偷’,只是个一时犯浑的自尊心极强的好孩子,而且这个孩子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勇气承认错误罢了。怎么处理呢,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每人拿一个装有 ‘小太阳’的信封回家,如果你没犯错,请下午把 ‘小太阳’装在信封里封好后重新交给我;如果你真犯了错,请留下那个‘小太阳’,把那钱封在信封里交给我。我先替你把钱垫上给娴,好让她能安心回家。”

下午预备时间,班长早已将收齐的信封交到我的办公桌上。我小心地一一打开信封,果然如我所愿——在一只信封里赫然躺着一张有着蓝莹莹版面的崭新的五十块钱,只不过火红的 “小太阳”仍在。我老觉着还应有些 “故事”才对,便下意识地翻开 “小太阳”的背面,赫然发现了这样一行十分规整的铅笔字:敬爱的老师,您的“小太阳”已经升在我的心中,这个 “小太阳”还是一并还给您吧,期望它能同样升在其他误入歧途的学生心中。小声地品读着这句话,我开心地笑了。

以上这些润物无声的 “游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育人效果。

“游戏”之所以会成为教育艺术,并非在于它只要满足某些既定的条件即可得到某种确定的结果,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些微妙的、甚至难以言传的感应和领悟,特别注重对育人对象、时机、场合和方式的选择。所谓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过我们:“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在 “游戏”教育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宽容,体味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教师的尊重和宽容,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不会引来抵触情绪,孩子乐于接受当属必然。

细想来,“游戏”有时的确是道非常鲜美的育人的 “菜”。老师们,倘若你没品味过,不妨快些来“尝尝鲜”吧,那定会使你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江苏睢宁县官山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老母鸡太阳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观察母鸡下蛋
倒霉的老母鸡
太阳几点睡觉
天大的误会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