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6-09-24原慧丽
原慧丽
摘要 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面对目前90后的学生思想异常活跃,传统单一的刚性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柔性管理,确立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行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管理体制。
关键词 高校 柔性管理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7.085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延用的主要是依靠于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管理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当前个性突显的90后大学生群体,显然遇到了众多新的问题。对此,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以为人本”的柔性化管理模式逐渐被引进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高校学生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内涵
刚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虽然说其制度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严肃性,能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学生极容易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从主观上不愿意去接受这样的管理,继而会导致出现一些负面效应。而相对于“刚性管理”的柔性管理而言,它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的情绪、个性、能力、欲望、心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允许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以突出人性化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人文精神,其优势在于内容重于形式,身教重于言传,肯定多于否定,鼓励多于批评,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自愿去接受并主动遵守。同时,通过创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营造健康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以他们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以便得到学生的认同和信服。柔性管理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灵活柔软,应变能力强,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持久的,突出了以“柔性”为特点的管理理念。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运用柔性管理的重要意义
(1)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的必要性。高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全面进入了大众教育,扩招后带来的是大学生的素质状况及价值取向参差不齐,呈现多样性,随着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大量信息的摄取,大学生对教育管理的理解不断更新,他们对学校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意识也大大增强。而刚性管理模式往往忽视大学生的各种诉求,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抹杀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为90后,且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已经具有自主的思维模式和是非观、价值观,并且接触的新事物和信息量也非常多,容易接受多种思想,学生普遍都个性张扬,逆反心理强,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与认可,渴望摆脱学校的相关制度对他们的束缚与限制。这就需要在日常学生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真正关心学生的所需,注重情感交流,以情育情,以心换心,使其在心理上认同学校的管理,从而自觉接受管理。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的可行性。现如今,高校普遍具备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为柔性管理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而当今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民主意识增强,强烈的进取心使其希望参与到学校管理的过程之中,追求公平公正,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為柔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实施条件。另外,现在高校管理应该把管理者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运用渗透与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自愿自主地朝管理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柔性管理正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化管理,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为主旨,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和才能,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和决策,挖掘他们的潜能和自身价值,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迎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目标和要求。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采取柔性管理的实施策略
新形势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不同思想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有针对性的设计柔性管理措施,这样成效才会显著。
3.1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在工作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到各项管理事务中来,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集体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民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全面关注集体情况,促使他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个体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使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出发点。如: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工作上,根据学生求职意愿和个人性格特点及能力,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要更加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各种就业渠道,努力搭建更多的就业创业平台,尽一切可能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管理,发挥情感凝聚功能
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应注重从学生内心情感出发,利用情感沟通、心理关怀、情感倾注、鼓励激励等方式去影响人、感动人、教育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关注,以非强制、非行政、非硬性的管理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管理,促使学生强化自我管理,有效实现学生工作管理宗旨。首先,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应放低姿态,充分关心和尊重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消除师生的对立情绪,与学生平等相处,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学会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对待那些所谓“差生”的具体工作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用适当的、适合其特点的方法来教育引导,促其成长,发挥语言沟通的艺术魅力,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轻松的沟通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和尊重。另外,还应适时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存在的思想疑难问题及时做出有说服力的解答,给予相应的指导,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引领学生参与学校各类各项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3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发挥柔性管理的导向功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是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能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根本上实现“育人无形”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强化自我塑造、自我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实现柔性管理效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比如,在高校中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事情做起,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倡文明之风,践文明之行,用自身的文明修为影响他人。常对学生讲好好学习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认真听课是对老师最大的尊敬,感恩不一定轰轰烈烈,安分做人、踏实做事就是回馈他人的最好的感恩。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懂得感恩,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里,成为一种理念,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围。这种校园文化精神一旦形成,相信一定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也会对学生管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4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发挥网络文化的导向作用
在21世纪的高信息互联网时代,网络和通讯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师生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在柔性管理中,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者首先必须与时俱进,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及新媒体,主动用正面的舆论去引导,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借助网络、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确保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其次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网络来分享自己的一些见解或者发泄情绪,这些信息准确而且及時,那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介入到需要帮助解决的事情当中。再者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时,尤其一些平时性格内向又不善言语的学生,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和人生的引导。
3.5实施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焕发管理活力与魅力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校思想教育模式,最大程度的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对传统刚性管理的升华和补充,但这种补充并不是要放弃严格规范的刚性管理模式。在对学生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确实违反学校相关制度造成违纪的学生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理,从而使高校学生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柔性管理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也不可能离开刚性管理而独立存在,以“刚”为框,以“柔”为内涵,“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是最为合理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刚柔并济的模式下,达到最优的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倡导人性化教育、个性化培养,为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当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