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研究型教学的流程设计与实施步骤
——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2016-09-24王云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研究型概论

王云航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6)

[基础课程探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研究型教学的流程设计与实施步骤
——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王云航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6)

为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研究型教学的流程设计与实施步骤,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北京邮电大学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发现,研究型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人本性、现实性、主体性的总原则,着重实现教学重心、教师角色、学生角色三者的转变,改变教学切入点,改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因此,研究型教学的具体实施应在课程三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原理课;研究型教学;流程设计;实施步骤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特点,贴近社会需求。因此,研究型教学成为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普遍选用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流程设计与实施步骤对于当前“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实施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流程设计与实施步骤,文中数据均来自课题组在北京邮电大学的问卷调研。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型教学的总体设计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型教学的总原则

“原理课”研究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思考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当下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训练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与能力、辩证思维等综合素质。因此要想研究型教学最优功效得到发挥,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人本性原则。高校“原理课”的教学对象是已初步具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年人,对他们进行思想的引导与启发就必须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灌输式教学。例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方面不尽相同,尤其是文理科学生间存在差异,因此在“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实施中,要充分考察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从他们关心的问题入手,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是现实性原则。“原理课”研究型教学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相结合,尤其是学生关心关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时事热点,将经典理论架构于当代社会之上,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也可以将教学依托于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景,拉近学生与经典作家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将书本中抽象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正确地看待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三是主体性原则。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与接收知识的地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灌输式的教学也难以实现使学生真正理解运用原理知识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研究型教学一直强调与实践的重点。“原理课”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其研究型教学更应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使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与学习理论知识,在教师的辅助与引导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型教学的设计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始终穿插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在文献梳理与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设计理念要遵循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规律,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满足新世纪的人才需求。具体说来,“原理课”研究型教学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型教学中教学重心的转变

“原理课”的教学目标本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但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多是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我们的问卷调研中,学生认为过去“原理课”采取最多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有60%的受访者选择此选项,其余19%的受访者选择了“讨论式教学”,17%的受访者选择了“情景式教学”,4%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这种局面是“原理课”研究型教学所急需解决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甚多,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不到锻炼提升,甚至对于知识理论也缺乏理解,只是简单的机械式记忆。因此,“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重心必须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深入探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创新性思维、逻辑思维等,提升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心的转变就意味着要抛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取更为新颖、灵活的教学模式。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最符合“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形式是“课堂学术讨论”,有42%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另外有36%的受访者选择了“社会实践调研”,两选项存在较少差距,其余10%的学生选择“学术社团活动”,7%的学生选择“参与科研项目”,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说明,社会实践调研与课堂学术讨论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探索学习中,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原理课”的教学目标。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问卷调研中,学生认为教师在“原理课”研究型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宏观的指导者”(49%的大学生选择此选项)与“积极的组织者”(41%的大学生选择此选项),只有9%的大学生选择了“详细的参与者”,这一结果说明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指导学生探索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传统的“原理课”教学课堂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掌控者与评判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绝对的主角,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拉开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还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原理课”研究型教学首先应该实现教师身份的转变,从课堂的主角位置退居配角,使教师从“教”变为“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与引路人”,与学生平等探讨、共同学习。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型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有80%的大学生认为“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同为主体”。另外,在“您认为对‘原理课'研究型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一题中,有64%的学生选择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一项(见表一)。这两项调查结果的比例之高,充分说明了“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过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被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这对于“原理课”这种理论性与现实性较强的科目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学生本就面对的是枯燥难懂的理论,当他们在不能掌握学习主动权的情况下,就无法真正深入地学习与理解原理,更不用谈将原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此,“原理课”实践教学应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角位置,唤起学生的参与感与主体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则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的疑惑之处给予点拨,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真正达到“原理课”的教学目标。

表1 对“原理课”研究型教学影响最大的因素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型教学切入点的转化

传统教学模式是“结论先行”,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改变这种教学切入点,使“问题先行”,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采用贴近学生生活或社会上的重热点话题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自主探索学习或与同学合作交流。而针对问题与情景的创设,有64%的学生认为应由“师生共同确定”研究型教学研究的选题,另外25%的同学选择了“学生自由选题”,11%的同学选择了“教师单独提供研究选题”,因此,教学者在制定研究型教学的问题情景上,要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想法,选择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贴近学生兴趣的问题。在“您认为‘原理课'研究型教学最应该研究哪些问题”中,有82%的同学选择了“重点、难点、热点理论问题”,9%的同学选择了“教材上的所有问题”,9%的同学选择了“其他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在“原理课”研究型教学中应把书中理论与社会现实充分结合起来,在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中引入马克思主义的重点原理与方法论,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学生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关心与关注,可以更加正确地看待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改善

“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实施离不开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支持。首先,就教师的管理考核而言,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研究型教学缺乏单独考核与评价,对教师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改变教学管理体制,即增设专项基金用于表彰在研究型教学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对教师的研究型教学进行单独的教学评价;研究型教学课程的课时数定为普通课程的1.5倍等,对教师的辛勤付出予以肯定。

其次,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能力、习惯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在问卷调研中,针对在“原理课”研究型教学中最应尊重学生创造性的部分,有41%的同学选择在“成果展示方式”上最应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见表二),这说明在“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上,不应拘于统一的形式与内容,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可以采取传统的PPT讲解展示,也可以采取话剧、戏剧等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此外,在“您认为‘原理课'研究型教学中学校相关部门最需要在哪一个方面做出努力”一题中,有31%的学生选择了“改变‘千人一卷'的应试考核方式”,这充分说明了在“原理课”的最终结课中,要摒弃传统“期末一卷”的考试方式,在考核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考核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突出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表2 在“原理课”研究型教学中,最应在哪方面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高校“原理课”研究型教学主要采取“提出讨论课题、划分学习小组、分配研究任务、课前团队研究、组织课堂讨论、总结评分奖励”这六个步骤。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有45%的学生表示“同意”这一流程设置,34%的同学表示“比较同意”,10%的同学表示“非常同意”,另外还有10%的同学表示“不太同意”,1%的同学表示“坚决不同意”。调研结果说明,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认同这一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见效快、形式多样的优点,但这一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弊端,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本文主要从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展示阶段、后期总结阶段这三个阶段来论述这一模式的具体流程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前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最耗费师生时间与精力的阶段,对于“原理课”研究型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首先是论题的选择,论题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具体来说:一是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点燃学生的兴趣。从课本中遴选重点、难点的理论部分,将其与社会热点、国家大事或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景相结合,促使学生思考与探索二者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问题要具有层次性。问题的设置应该是从近到远、从易到难,是富有层次的,使学生在层层探索中逐步推进,逐步接近真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三是问题应具有开放性。简单地判断是非黑白的问题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扩散,因此应选择开放性强、现实性强的问题,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开展分析与研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其次,在论题选择工作结束后,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研究型教学任务的相关事项,包括任务的起止时间、任务的目的及意义等,使学生们摆正心态、认真对待。

最后,学生们自愿结合成组,在教师处报备展示顺序。课下积极搜集相关书籍材料,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对于存在疑惑的地方积极请教老师,最终形成小组的展示材料。学生的课下准备学习是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原理,将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

(二)课堂展示阶段

课堂的展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不拘于传统的PPT讲解,将形式选择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不过无论哪种形式,课堂展示的流程都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首先由一名主讲人阐述本次展示的题目、核心观点、展示形式等,其次再进行内容的详细展示,最后由一名学生做总结性发言,而且全组学生接受与回答同学与老师的提问,教师做总结性发言。展示结束后的师生提问回答时间是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步骤,在一问一答的答疑解惑过程中,不仅展示的小组成员能够发现自己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优势与不足,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是否恰当,而且其他同学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展示内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把握。最后在教师的总结性发言中,及时自我审视、查缺不漏,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化为自己生活与学习的向导,在实践中不断践行。

(三)后期总结阶段

总结分析对于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而言都必不可少,研究型教学亦是如此。只有在反思总结中才可以提升自己。课堂展示结束后,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本组展示活动前期、中期、后期所存在的不足与优势,思考自己解决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措施,深入记录自己对原理知识理解程度的提升,全组提交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学生研究型教学的考核以汇报交流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书面总结报告为标准,公正合理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合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做出科学评价,以30%的比例核算进“原理课”的最终结课成绩中。鉴于课时限制,每学期开展2-4次的此类研究型教学为宜。

[1]荆蕙兰,许楠.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57-159.

[2]赵桂龙,缪培仁,丁为民.研究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与推进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13(12):78-81.

[3]苏宇.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1):99-100.

[4]赵勇.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问题创设与探讨——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09(9):57-60.

G718.5

A

1673-0046(2016)7-0113-03

本文系2016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支持课题“网络教学平台中原理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BJSZ2016ZC021)、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研究型概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