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续就辉煌
——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萧朝庆
2016-09-24邹小燕贾博翔
文/邹小燕 贾博翔
继往开来,续就辉煌
——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萧朝庆
文/邹小燕贾博翔
中国金融“走出去”系列访谈(六)
萧朝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所筹建的三大银行之一,另外两大银行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亚投行的建设不仅是我国 ‘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主导地位与话语权的标志,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这是萧朝庆教授眼中的亚投行。
2015年8月1日, 87岁的萧朝庆教授一身青色布衣,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在家中接待了我们。在谈笑中,老人用亲身经历带我们回顾了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的亚投行,未来的中国经济。
从微观到宏观
萧朝庆于1928年8月出生在吉林省,19岁到上海法租界投奔伯父。从小喜欢化学的他,想工业报国。1945年搬到天津英租界,就读于天津京沽大学的国际贸易系。1949年毕业后,他参加了华北对外贸易管理局研究室调研员的工作,负责进出口商品的调查和蛋制品的检验。当时建国不久,刚刚成立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他曾在业务处研究室的计划处工作,并于1951年任中央贸易部中国进口公司计划科副科长。1952年,他又转到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商务参赞处任技术进口员,经办成套设备进口。1953年,他到了中央外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经营罐头食品进出口业务。他说:“那时候,中国的罐头总出口量是10万吨/年,而如今,出口量是100万吨/年。我国30多年的经济贸易飞速发展,成绩是惊人的。”
萧朝庆教授在1980~1983年为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举办了10期外汇业务培训班,讲授国际结算和国际贸易实务,帮助该分行发展外汇业务。1980年,他曾先后兼任中央财经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研究生院、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干部学院和能源部机械局教育培训中心的客座教授,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信贷和国际金融等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金融干部。
左起:邹小燕、萧朝庆、文虹、徐玲
授课育人
“我的经济知识是从微观起家的,通过实践经验,才将宏微观相结合。”萧朝庆说道。
1971年,萧朝庆被下放到山东枣庄一所学校教会计学。 他很喜欢授课,对此有着至高的热爱。他说:“中国在早期对国际金融并不了解,而我通过学习和生活实践懂得了一些。我希望通过讲课的方式尽一份力,把知识传播给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经济,同时让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落后于别人。”他在多处学校和银行进行讲学,其中包括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能源部机械局,还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87年,他还在北京财贸学院(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了国际信贷与投资专业,众多学生报考大大提高了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成为该院最热门的专业。
萧朝庆教授不仅通过授课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国际金融,同时也在相关论著方面有着特殊贡献。1986年,他创编的《国际信贷》面世。这是第一本有关信贷方面的中文教材,1991年被中国人民银行列入国际金融专业必修课,并且组织统编教材。后来,这本书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萧朝庆对此书这样评价:“这本书全面地涵盖了中国信贷的专业知识,希望将世界的金融带给中国。它是宏微观相结合的,和我早年的经历分不开。”
除了这本书,萧朝庆教授还有着诸多著作,如《出口信用保险》《国际保付代理》和《中国国际直接投资》。这些杰出的论著填补了当时中国金融界在有关方面的空白,对中国金融发展和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萧朝庆教授的著作、论文和译文约70项300万余字,他身兼北京市金融协会理事、华北西北国际金融协会常务理事和中国银行国际协会理事等职。如今他年事已高,但仍坚持学习和写作,为中国金融事业贡献力量。
回顾历史
萧朝庆认为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最早的银行。1912年,该行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是中国政府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在建立初期,中国银行从不公开表示遵守国际条款,都是遵守内部的法律规定。到了1991年,中国才明确表示遵守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400。2003年,中国不仅履行遵守,同时开始参与讨论和修改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中国金融在一步一步与国际接轨中学习进步。
作者与萧朝庆教授讨论问题
据萧朝庆教授回忆,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汇非常紧缺,主要来源是侨汇,每年的创汇额大约6亿美元。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决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地位。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中国经济从此对外开放。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从此打开了中美合作的大门。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宣布了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走向正常化,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两国的合好从相互隔绝到逐渐改善。1979年的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历史性时刻结束了两国的长期非正常关系,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贸易的沟通和发展。198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地位。中国开始参与官方和民间的多边国际组织,中国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世界金融,创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的更上了一层楼,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为中国金融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2012年,中国成为保理业务的第一大国。 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总资本、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三大指标在全球居首,外汇储备达到了4万亿美元,中国金融30多年发展举世瞩目。
未来之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由习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倡议。中国作为亚洲大国、世界强国,谋求与周边及相关国家开展丰富的多边机制和合作交流关系,在金融上互通互融,力求促进平等合作、文化交流以及经济繁荣。萧朝庆教授说道:“亚投行作为中国主导的3个银行之一,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的成立将打破美国在世界上的金融霸权,开始一个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但是,亚投行在具体落实问题上会相当艰难。与此同时,亚投行互通互融的金融模式也将带给中国更多的机遇和财富。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加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带领全亚洲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亚投行在未来应做到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些需要创新的能力。中国通过和相关国家发展双多边机制,共同实现资金的融通,与亚洲实现质的飞越,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