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和就业是一对孪生兄弟
2016-09-23赵文英
赵文英
时代人物TIMES FIGURE=T
T:赵院长,陕航今年的招生工作进展如何?
Z:招生和就业是一对孪生兄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数量增加到1300多所,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个生源竞争激烈的问题。我们学校最近这几年也感受到了这方面的压力,但是由于我们不玩虚的,抓实的,抓学生的就业,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办学形象,用良好的教学管理,使学生实实在在的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在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升就业的层次和质量,在国防军工企业广泛开展定单、定向、定制式培养工作,赢得了各方好评,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开展。今年的招生工作才开始,我们拿去年的招生结果作参考。2015年招生3700名,是我们建校以来的历史新高,在高职院校生源竞争加剧的过程中,我们的招生工作却是在健康良性的发展。今年虽然招生工作还没有结束,我们预期不会低于去年。
T:能不能谈谈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教育?
Z:第一堂课是个大概念,泛指新生入学教育。新生进校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虽然有一些中学也开展了职前教育,对学生的校纪校规进行例行教育,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它是按照未成年人的教育组织管理的,家长老师往往是以监护人的身份出现,学生把家长和老师统一的看做是家长,獨立思维、自主思维所占的成份较少。走进大学校园以后,这一切都要彻底的颠覆。进入校园以后,学生吃住行完全个人自主。这个时候,怎么样在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头脑当中树立敬业诚信、沟通合作、创新超越的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这方面首先高度重视军训教育。新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宽松,学生的精力相对过剩,过剩的精力在年轻人当中必然要得到宣泄,宣泄的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培养新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同时,也造成大量体能的消耗,学生就没有过剩的精力宣泄到其他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校的时候就要确定自己未来走向社会后的职业目标,因为我们是职业院校,面向的是将来走向用人单位后的工作岗位。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使得学生明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样他的大学学习生活就有了动力、有了目标,他的职业人生就有了规划导向。
第三个方面是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客观世界。通过教育新生认识自己的学校,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明了所学专业的特色和主干知识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对思考未来职业生涯目标和所学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掌握,这样新生就自然学会了成人的思维方法。
T:陕航的办学模式是什么?
Z:经过广泛讨论,多次思想碰撞,学院领导班子提炼出了“工厂建在校园里,课堂设在企业中,教学生产一体化,工作学习相结合”这样的办学模式。为什么工厂建在校园里,因为我们的前身就是工厂,有相当一部分教职工也来自企业,我们主要是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怎样才能把产学研更好地结合起来?历史上有前校后厂,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前厂后校?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前厂后校我们做不到。那么就该产学深度结合,把工厂变成组织教学的一部分。为什么课堂设在企业中,因为培养的就是企业需要的人,这样有利于情景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融会贯通,从而举一反三,体现出厚基础、强专业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同时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本身就是职业教育应该倡导的方向,所以把工厂建在校园,把课堂放在工厂就是把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机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办学模式。
T:陕航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
Z: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个培养是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大学生在校的这三年,既不能只强调基础理论忽视技术技能实践,也不能夸大技术技能实践的作用而忽视基础理论,要很好地解决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下怎么把专业核心能力与企业具体岗位工种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厚此薄彼,防止版面极端,这就为我们提炼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提炼出“循环递进、工种对接、提升素养”这样一个人才培养模式。陕航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先后开设过四十多个专业,大部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他们面向非常宽泛,我们总结技工学校走过的路,总结应用型本科院校走过的路,把工业企业当中核心工种提炼出来,和我们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对接,用三年时间一边学习一边在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循环递进,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工种需求对接,就有利于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下一步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培养育人的水平。
T:你现在建设的学校是你小时候憧憬的学校吗?
Z:我小时候那个年代,从小学开始国家就处在动荡时期。我那个时候对学校环境没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是为祖国为社会怎么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在学校读书,不上山下乡就好,对学校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我所处的“文革”那个年代剥夺了许多人学习的机会,学习氛围比较差,所以我向往学校,希望能走入高等教育的殿堂,无论学什么,只要给机会,我就想学习,而且我的父辈也是从事职业教育,他们对我有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是不丢人的,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就是职业院校毕业的。
T:你心目中的教育梦和陕航梦是什么?
Z: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同样,陕航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还处在探索当中,事物总是要发展的。我想,陕航的未来应当是一个更加开放的陕航,这个开放不光是要走出校园、走出行业,还要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我们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处在教育发展过程的低端阶段,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来一定会有自己的学士、硕士、博士。未来的陕航要伴随着祖国前进发展的步伐,高层次办学,专业化发展,国际化开拓,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的中端甚至高端序列。
T: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
Z: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社会由高速发展变成中高速发展,随着经济体量的规模基数越来越大,这是必然。新常态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可能倒退。相反,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实、更加健康。新常态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更高,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速度快,同时在质量、在结构、在均衡等方面必然会留下问题,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原创的东西必然少。进入新常态以后,恰恰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轨变形,要由从模仿到制造、再到创造,完成这样的转变,尤其是在国防军工装备制造业,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要培养大国工匠,职业院校是前提、是基础、是土壤,我认为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未必全部都能成为大国工匠,但是我深信,未来的大国工匠,绝大部分来自于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