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市雷电灾情分析及预防

2016-09-23邵志明孙长鹏梁占武王庆江

现代农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易损雷暴

邵志明  孙长鹏  梁占武  王庆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呼伦贝尔市雷电灾情分析及预防

邵志明孙长鹏梁占武王庆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

统计2005年到2013年呼伦贝尔市的雷电灾情,结合呼伦贝尔易损性区域分析,总结呼伦贝尔各区域雷电灾情特点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雷电灾情分析预防

雷电是伴随着强对流过程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雷电因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猛烈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而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其雷电放电电压高达数几万甚至几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造成雷电灾害。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已渗透到我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由雷暴、闪电造成的财产损失达数十亿元。雷电灾害已成为我市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以及干旱、暴风雪等灾害的一大气象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市的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不仅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见表1)从2005~2013年呼伦贝尔市现有雷电灾害损失资料看,呼伦贝尔市雷电灾情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内,以海拉尔、满洲里中部经济发达地区雷电灾害频繁,雷灾发生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电子信息、通讯设备弱电设备产品居多、企业厂矿林立、人员相对稠密导致;其次以中部阿荣旗一带人员密集区雷灾发生频率较高;南部新巴尔虎右旗、一带虽然雷暴日数较少,但雷灾发生频率也较高,雷灾主要为人员及牲畜伤亡,究其原因牧民及牲畜在空旷地带无雷击防护措施,发生雷击事件概率高造成;呼伦贝尔市北部林区雷暴日数及闪电频次从雷暴及闪电时空特征分析中已知最多的但雷灾发生频率较低,但主要为森林雷击火,财产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2.以呼伦贝尔市2005~2013年记载雷电灾害记录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家用电器等弱电设备遭受雷击事故高达64%,其次为电力设施为14%,电力及家用电器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遭雷击损害多为防雷装置设施不全造成;森林火灾所占比例虽然仅为3%,但呼伦贝尔市北部牙克石、根河、鄂伦春等地是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地带,为国家森林资源重点防护地,2006年5月牙克石发生雷击引发的森林大火,直接经济损失2905.29万元,雷击引起森林火灾比例虽小,但雷电预防的意义很大;人员伤亡为8%,雷击伤亡多为户外劳作及畜牧业活动。

3.值得一说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通讯系统的增多,弱电设备的使用延伸到银行、证券、交通、企业自动控制各行各业,抗干扰能力弱的高科技微电子器件及设备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对重要电子设备的雷电灾害损害频发,做好弱电设备雷电防护愈发重要。由此引发的雷电危害也越来越多。雷击引起企业生产停产以及巨大的财产损失正日益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这对雷电防护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加强雷电防护工作对于生产安全和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1

二、呼伦贝尔市雷灾易损性分析

易损性是指事物容易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程度,它反映特定条件下事物的脆弱性。通过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城镇化率五个指标作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对雷电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得到呼伦贝尔市雷灾易损评估区划表。

表2  呼伦贝尔市雷灾易损区划表

通过表2看出,呼伦贝尔市雷击灾害易损度较高的地区并不在雷暴活动频繁的高纬度的林区一带,而在呼伦贝尔市中部科技、文化、经济相对较发达、人口密度较高的海拉尔、满洲里及农区的阿荣旗、扎兰屯一带,为极高易损区;而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地区及东南部的阿荣旗、扎兰屯等地为雷灾高易损区;北部林区鄂伦春、根河及东南部的莫旗为中易损区;牧区的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等地因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企业、厂矿偏少,因而成为全市雷击灾害易损度最低的地区。

三、雷电灾害预防一些措施

为了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影响,对偏远地区和高风险人群的防雷安全应进一步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雷电防御机制,如在旅游景区、农场地头、牧民夏季营地等高暴露风险区指导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由移动通信运营商对处于预警区域的发布公益预警信息,为防雷重点单位及公众用户避免雷电灾害赢得时间,比如易燃易爆场所根据提示暂停危险作业;各中、小学校提前进行防雷教育、调整上课时间;野外作业单位调整工作计划等。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大喇叭广播系统通知田间劳作农民及时收工或采取科学防御措施、牧业地区通过我地区已配备的气象预警收音机告知外出劳动者;规范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防雷设施的跟踪检测、防雷实施的竣工验收工作;规范电力、石油、煤矿、化工、水泥、矿山等企业防雷设施的雷电检测工作;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牢牢抓住灾害防御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提高防灾意识。

[1]崔海华.2003~2008年河北省雷电灾害特征统计分析.

[2]蒋平凡.2008年吉林省雷灾事故统计分析.

[3]张华明.山西省雷电灾害特征统计分析.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易损雷暴
新德里雷暴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丰收会
64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广西富川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更正声明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