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分析

2016-09-23李红艳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6期
关键词:水量灌溉节水

李红艳

摘 要:井渠结合灌溉属于节水灌溉方法,特别适合于北方灌区,在提高灌区节水改造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治土壤盐碱化作用。但灌区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规划工作,将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巧妙地应用到灌区改造实践中,从而促进灌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优化利用井渠结合灌溉技术,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对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地下水;渠道;引水量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6.054

1 井渠结合灌溉技术概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一些灌区借助渠灌系统发展了井灌,为井渠结合灌溉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井渠结合灌溉是一项节水技术,可在引黄灌区各个渠道的边缘合理位置打机井抽取地下水,并输送到对应的渠道中,灌溉周围的农田。在灌溉期间,其不会受到渠道的任何影响,能保证农田有充足的水源,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能适量、适时地灌溉农作物,提高了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能减少渠道引水量,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基础上优化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改良土壤的盐碱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体而言,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具有多样化的优点:①减淤。在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的作用下,可适当增加灌溉次数、井灌水量,减少渠灌次数和引水量,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田间灌水定额。在相同灌溉面积的条件下,可减少泥沙,进一步提高渠道的挟沙能力,将部分细颗粒泥沙输送到田间,避免渠道中堆积大量的淤泥。②可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在打井的基础上,借助灌区降水、侧向径流对地下水补给,从而增加灌区的水源,减少来自河流、干渠的引水量,进而减少对地表水资源的利用。③有效控制地下水。可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渠灌、井灌的时间,优化调整用水比例,科学控制低下水位,避免土壤盐碱化,实现井排功能。

2 构建科学的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

在发展井渠结合灌溉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投资渠道狭窄、不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而造成机井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这不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针对各方面的运营情况,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是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1 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构建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灌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种主、客观影响因素,将“管、调、制”三方责任主体落到实处,使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井渠同灌”的灌溉管理机制,停止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化的“一井一册”制度。同时,开启斗和井、井水渠水掺灌的方法,做好“两水同价”的宣传工作,构建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农民正确认识井渠结合灌溉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水费负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用井中。此外,还应构建合理的驱动激励机制,以水资源为基点,构建国家、管理者、用户三方“权利、责任、利益”平衡体系,处理好灌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做好井渠规划布局工作

井渠掺灌能改善地下水质,具有较好的抽咸换淡作用,可有效改良中、低产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断增加灌区农民的收入。以陕西地区为例,该地区渠道的实际情况为:居民常用井水、渠水交替灌溉模式。一般而言,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比较适合井水灌溉的方法,根据季节变化的情况,可灵活调整灌溉方法。在灌溉时,可以将机井水抽入支斗渠,和渠水相互作用,实现同步灌溉。这种方法在该地区的应用非常普遍。对于陕西某些地区而言,冬灌具有较好的洗盐压碱作用,可以大力推广这种灌溉方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两种灌溉方法,深入研究地下水采补平衡、防渗节水等技术。在做好井渠规划布局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井渠水掺模式,制订效率较高的节水组合方案。具体而言,需要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机井抽水数量、支斗渠的配水量,在支斗渠开口位置处同时开启机井,实现井渠掺灌,并做好“引水、配水、蓄水”等工作,确保灌区有充足的水源,减少对地表水的利用,有效解决灌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表1为2010—2014年陕西关中地区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后的农田灌溉面积。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分析灌区特点,根据井渠灌溉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规范应用井渠结合灌溉技术,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优化利用灌区水资源,确保该地区农业生产有充足的水源,促进该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哈力木拉提·木哈塔尔.井渠结合灌溉工程改造[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09).

[2]唐娟.井渠结合灌溉技术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

[3]景清华.井渠结合灌溉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2).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水量灌溉节水
Life in 2060
对现代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及管理的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现状及对策研究
冷却壁热阻的影响因素分析
干旱区田间高效节水工程的最优设计
张媛媛出席2016年度节水论坛
节水必备水袋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