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毕业生求职简历的信息可视化研究

2016-09-23徐心冉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5期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毕业生

徐心冉

摘 要:在今信息迅速膨胀与发酵的时代,超负荷的数据和信息带给人们多重的困惑和疲惫。我们有必要创作出一种快速而又便捷、准确的信息传达方式,将有效的信息直观地传递给目标人群。信息可视化图表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兴研究领域,是一种优化传统的图文阅读的方式,将枯燥、乏味的大数据和文字转换成美好的阅读体验,并且在内容上整合优化。从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切入,提出“求职简历的信息可视化”的研究视角,探讨将信息可视化融入日常需求中,优化用户体验。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毕业生;求职简历;简历模板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5.020

信息是人类与客观世界交流的媒介,人们要想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也需要通过信息的传递,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为信息的高效传递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信息可视化则正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抓住人们感官和心理的特点,快速地提取有效的信息,使之图像化,用来增强人们的辨识能力。毕业生求职者如何更加快速地将自己的简历信息有效地归纳提取,并进行创意科学的整合,从而提高求职效率,已成为信息可视化的一项重要问题。

1 信息可视化的概述

最初,信息可视化是用来帮助受众们理解一些以文字和数据为主的复杂内容而应用具有美化作用的视觉元素。而在视觉美化的过程中,信息可视化的魅力早已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单一手段,它更成为人们用以阅读提升知识、信息深度和趣味性的有效工具。对信息可视化的研究距今已经有十余年了,且被广泛应用在各个相关领域,用以高效地减轻抽象信息和庞大纷杂数据带给读者的压力。

当一个读者面对庞大复杂的数据时,很难快速理解其中隐藏着什么问题或是推断出更深层次数据的内资联系。那么这个时候信息可视化系统就可以帮助读者快速地缩小认知范围,找到最重要和最值得研究的那一部分数据信息。

2 传统简历模式的弊端

对于求职的毕业生来说,简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求职者对简历的设计和编写意味着是否能成功获得一份使自我满意的工作。草拟好一份优秀的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

传统简历材料无法真实体现求职者的个性。对于简历的文字信息的基本要求当然是应该具有规范性,但是在万千简历中却不应设计成“千人一面”。每个用人单位需要筛选的简历材料成千上万,如何有针对性地突出自己的个性就成为一门学问了。

传统简历内容信息无法突出重点。很多学生认为简历越长,说明经历越丰富,能力越强。一份简历能否带来求职者想要的橄榄枝,HR阅读简历的前10 s尤为重要。必须注意求职材料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不但要做到让你的求职者快速、准确地了解你的基本信息,更应当有的放矢地展现自己的重点。

传统简历设计单一,无法吸引眼球。现今,求职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网上有许多现成的简历模板可供求职者选择。但是这些模板都大同小异,设计毫无特色。相似的简历模板放在一起,求职者的优势也当然会被弱化。如果能采用一些新颖的传递方式,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基于简历信息可视化的优化策略

视觉思维活动是招聘者接触求职者简历最为频繁的认知活动之一。与其他抽象思维活动相比,视觉思维来源于感性体验,并能完成一系列的识别任务。而视觉是人类发现和探索未知世界最为灵敏、快捷的感觉系统。我们试图通过提高视觉思维对纷杂信息数据进行加工,提高认知的工作效率,降低认知负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视觉思维活动的特点,找到优化信息可视化设计简历材料的方法。

为了避免沉闷,呆板的单一文字赘述,我们可以通过平面构图,色彩搭配,各样的形式选择等丰富的画面来传递有效求职信息。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传达方式,视觉信息图表能将内容更加简单化、突出化。利用多种不同的视觉元素综合搭配,能传递一些只靠文字和数据不易表达的内容,从而增强信息在传播时的丰富性和信息交流的效率。

我们应当保证视觉的清晰性。通过了解视觉特征,使简历的目标信息更加突出、引人注目,且要减少寻找无效信息的步骤。目标信息应当是“与众不同”的,但不可“百花齐艳”。因此,需要保持整个简历材料的统一性,即整体风格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的注意力不会因为过于分散而找不到重点。

除了传统的纸质简历,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电子简历。不同于过去平面上传统静态的信息可视化,网页上或者电子的交互式简历具有更为清晰、直观的视觉界面和人与信息的交互方式。笔者认为,这也将成为传达求职信息未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相比于招聘者单方面且被动的接受信息,动态的可视化简历与交互技术的有趣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4 结束语

本文对求职简历结合信息可视化的基本理念作了概述,希望为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求职者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目前,信息可视化主要被应用在教学、传媒、营销和大数据等领域,对于研究者来说,希望在了解信息可视化的基础背景后,能将这个领域有效地拓展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可视化的过程绝对不仅仅是美化图表那么单一的事情,其中的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也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任重而道远的。

参考文献

[1]王凯,贺丽.信息可视化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孙湘明.信息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龙娟娟.信息图形设计中的情感因素[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9.

[4]代悦.“搜”信息,“再”设计[J].文学与艺术,2010(4).

[5]马骄.信息图表设计的发展与视觉传播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6]代珊.解析信息可视化中的图标设计方法[J].美术大观,2012(5).

[7]鲁晓波.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J].科技导报,2007,25(13).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信息可视化毕业生
北京服装学院公共艺术系2021年优秀毕业生作品选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计算机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平台设计与实现
论信息可视化设计在个人简历中的应用
标签的可视化进程初探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动画设计与制作研究
浅谈信息可视化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0届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