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海事的“蛰伏与新生”
2016-09-23王锐丽
王锐丽
“112”业务品牌、“文化1234”推进、“活力兴家”、广东海事基层党建示范点等,是榕江海事局在汕头区域叫得响亮的名词。盛名之下,映射出榕江海事的“蛰伏与新生”。
脱胎于五精海事
五精海事建设是广东海事局的统一部署,榕江海事也不例外。
与其他海事处不同的是,榕江海事局的五精海事处建设强调的是“大事必作于细”,即从辖区的实际出发,一点一滴致力于改良。
2015年12月,榕江海事局在广东海事局“五精”海事处建设复评中获得458分。在“育才”、“履职”、“利器”、“规范”和“润物”五方面分别阐释“五精”的五个方面。
首先,“育才”剑指精干队伍。榕江海事局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榕江海事事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六强六重”、业务讲堂、课题研究、青年读书班,借力汕头局“双廿双向”交流促进,总体形成了综合、专业、适岗三支人才梯队,分别适应不同海事监管需要。
第二,“履职”致力精湛业务。针对辖区桥梁、渡口较多、航路复杂、船舶流量较大、事故易发等特点,榕江海事局打造了“112”业务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平。一是把好一道闸,率先实施内河海事联动执法;二是畅通一条线,率先推行全天候驻船执法工作制;三是管好渡口渡船,率先建立党员联系渡口机制;四是管好五千总吨以下沿海小型船舶,率先着力发挥智慧海事平台优势提升巡航监管效能。
第三,“利器”着眼于精良装备。在汕头海事局的支持下,榕江局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西堤办有了新办公场所,局内办公环境和条件逐年改善,办公设施、执法设备、执法船艇、海巡车辆等基本满足海事办公和现场执法需要。执法工作已经逐渐形成了“指挥中心+驻船+智慧海事平台+移动执法记录仪+业务信息系统”的模式,基本实现了全方位接受信息指令,快速高效反应及时,运用装备阳光执法,业务数据录入完整的监管模式。
第四,“规范”突出管理精细。榕江局在规范内部管理方面狠下力气,不断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一是优化完善体系框架和构建内容;二是采取年初分解、月度推进、半年自查、年终迎检的模式,层层推进目标任务考核工作;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全面做好制度“立改废”;四是定期开展海事执法、安检、水上安全形势、职工思想动态等工作分析,有针对性抓工作见实效;五是实施风险源管理,抓重点排隐患;六是深化半军事化管理;七是抓好队伍绩效考核。近三年,榕江局在汕头局的目标任务考核中,均名列前茅。
第五,“润物”展现文化精美。榕江局以汕头局海事文化为统领,从实际出发,发动全局干部职工深化 “尚学”文化,培养精进有为、钻研好学、科技引领、精细管理、健康生活“五个习惯”,开展“文化1234”推进活动和“活力兴家”品牌建设,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文化自信,为“两个稳定”提供有力智力支撑。
在五精海事建设过程中,榕江海事局率先推行全天候驻船执法工作制,按照“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24小时服务”的目标,打破朝八晚五工作习惯,打造“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全天候24小时辖区巡航监管的目标,严打“三无”船舶、严格处置渔船夜间碍航行为和堵塞中小海轮逃避白天监管高峰时段的漏洞,确保了榕江航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推进了业务精湛建设。
重生于智慧监管
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在榕江海事局的运用开始于2015年8月。尽管上线运行仅一年,已经显示出独有优势,其中海事管理、监管模式、船舶管控、区域管控、码头管理、辖区划分、轨迹回放等7个常用功能模块的开发和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自定义的20个监管模式,实现了对船舶的远程指挥和精准监管,监管效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以防抗台风为例,榕江海事局应用智慧海事平台开展防抗台工作。该局辖区是粤东片最大的防台锚地,每年台风来袭时,短短的28公里榕江航道上停满了上百条避风船舶,以前启动防台二级响应,海事执法船艇也去防台避风了,现场监管功能基本丧失,看不到,管不着。运用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之后,榕江海事局提前预设泊位,确保停泊秩序井然,为每一条避风船划定走锚报警区;防台期间,执法人员24小时开展智慧平台值班,再辅以CCTV视频系统实时监控、电话联系等方式,一对一精准提醒,做到了防台工作“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台风过后,根据船舶出港情况,及时组织疏港工作,确保辖区船舶有序出港,营造良好通航秩序;同时,对台风期间AIS关闭、不受听VHF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罚,进一步提高海事现场执法威慑力。近几年在防抗强台风“尼伯特”等多个台风期间,避风船舶均安全无事故。
榕江海事局认识到,五精海事处建设是海事系统提升全面履职能力的基础,通过建设“五精”,榕江局有效地解决了“人”“业”“物”“管”“魂”五个方面问题,最终实现“队伍精干、业务精湛、装备精良、管理精细、文化精美”的奋斗目标,迎来了基层海事改革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