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主要变化及影响

2016-09-22王荣晶

人间 2016年6期
关键词:阶级阶层

王荣晶

摘要:阶层,阶层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成熟的社会,各个阶层的差距并不那么明显,各个阶层之间应有合理的上升渠道,纵使出身再低阶层,也可通过自身的努力上升。本文主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阶层结构的主要变化,以及随之带来的对社会内部深层次的影响。

关键词:阶级;阶层;阶层分化;权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33-01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是一次巨大的历史变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肯定中国的改革事業,就必然会同时肯定这一分化的主流是积极的。抓住分化中不可避免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来全盘否定这一分化的进步性是错误的。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必然会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两大“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自身出现了力度很大的分化与调整。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白领”和“蓝领”的划分早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有数千万人是在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从事劳动;通过社会分化,在所谓“九亿人口”的农民阶级中,真正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劳动的已经只剩下不到两亿人了;第二,出现了一亿多乡镇企业职工、企业经营者等新兴阶层;第三,重新出现了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等与非公有制相联系的“复新阶层”,且规模发展非常快,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分别达到了数千万和数百万人的规模;第四,民工数量的持续增长和政府相关政策的重大变化。民工,包括在企业从事产业劳动的民工,也包括在城市从事零散劳务的民工,其总数究竟有多少,很难说清楚。这也确实不是一个稳定的数量。据有关专家提供的资料,目前民工数量在7000万到1亿人之间。他们是中国未来工人阶级和市民的后备军。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对以前以控制为主的政策作了重大的调整,开始取消种种对劳动力流动的不合理限制,取消了一些对民工的不合理收费,注意保障他们的权益,致力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这将会为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诸如新的机遇与活力;第五,在原有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没有根本解决,社会保障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情况下,阶层性、行业性等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凸显。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由于包括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在内的许多因素造成的,解决起来难度不低。第六,由于中国改革渐进性的特点,在各个新兴阶层和复新阶层中,包括在引人注目的私营企业主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两栖人”。所谓“两栖人”就是那些已经迈入了新的阶级阶层队伍,但又没有完全割断与原有阶级阶层的联系的人们。这种“两栖人”现象所带来的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界限不清晰等问题,给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社会属性和妥善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解决某些复杂的政策问题带了了很大的难度。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如下:

首先,这种社会分化推动了中国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化过程。英国19世纪著名法学家亨利·梅斯加沁指出:“迄今为止,一切进步性的社会活动,都是一场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它至少是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比较深刻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近30年的阶层分化运动证实了这一判断的生命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传统因素的影响相当大,许多历史任务,比如民主化、法制化等被遗忘到了现阶段来完成。如前所述,许多身份性的因素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其次,这种社会分化造就了一个成长中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一词有多种含义,但其中无疑包含着这样一个基本含义,即“市民社会”是指与国家相区别的,处在政治权力直接控制之外的那一部分社会成员、社会力量及相应的经济制度、规定等的。“市民社会”的出现,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增加了一个弹性因素,提高了社会抵御经济、政治动荡的能力,减轻了政府管理和财政上的压力,加大了社会成员流动、分化的余地。同时为市民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

再次,这种社会分化推动了当代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长期以来,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上。这除了有历史和政治生活本身的原因以外,也有社会成员构成的因素。社会分化本身不屈于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范畴,但它能够为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生长点。从目前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看,这种推动作用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农民阶级的分化,为中国社会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小生产者无疑是一种不利于民主和法制因素生长、壮大的土壤。当前一个最伟大的事件就是,中国农民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群体终于并已经开始分化了。中国农民,特别是较开放地区的农民接受现代民主观念的速度多少还是令人欣喜的;第二,随着社会阶层数量的增加和重新组合,阶层界限的清晰化,阶层独立意识的强化,不论是在国家直接控制的范围,还是在刚刚分化出来的“市民社会”,阶层之间乃至阶层内部的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均开始刘东华、松散化、灵活化。这虽然有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一面,但也有利于人们相对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和利益的一面。

最后,在社会分化中形成的日益扩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有利于社会在结构上的稳定。现在,极少数人的炫富和2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存在,容易给人们“两极分化”的直观印象。但资料证明,中国的现行政策没有导致“两极分化”。实际情况是,贫富差别确实有所拉大,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贫富差距仍处于可以允许的鲜度以内。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一方面是高收入者的增加,一方面是贫困人口的减少,其结果必然是知识分子、企业白领、公务员、个体大户等中等收入者的增加。

社会阶层的分化,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各个方面利益得失的复杂问题。在分化的起始阶段,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条件下的社会分化,难免会使一部分社会成员陷入窘境,但在社会分化的高潮时期,又总会为有心人留下许许多多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必须超越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局限,站在时代的高度、历史的高度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来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社会矛盾。困难和压力是暂时的,发展将带来普遍的利益。因为,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正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内,行进在全面现代化的轨道上。

猜你喜欢

阶级阶层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分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阶级镜像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马克思的个人、阶级和人类关系探析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现代性的身体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