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让孩子不知不觉爱上阅读
2016-09-22刘海
刘海
2015年,我有幸作为一名访问学者,前往德国考察其国民阅读情况。在德国教育部门官员的陪同下,我们在各大州先后参观了他们的教育机构和政府,访问了学生、老师以及家长。通过考察,我得知在德国,从学校的老师到图书馆到出版社再到政府,全社会提供一条流水线式的完整服务,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
在一所学校,我们正赶上一个年级举行简单的颁奖仪式——给先期完成阅读的学生颁发奖品。学生们拿着一本老师签过名的小册子,兴高采烈地上台领奖。有位班主任告诉我,在德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为了鼓励学生阅读,老师会给每名学生发一本小册子,业余时间只要孩子每天能大声阅读10~15分钟图书,便可得到父母的一个签名,等到小册子上的格子都签上名了,便可从老师那里领取奖品——一个小玩具或是一小包橡皮糖。
接着,我们访问了一位老师——霍夫曼,他在一家业余大学教授德语课。他介绍,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10年前,他创办了安托林阅读助手网站,网站一问世便得到了一至十年级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在阅读助手网站上每读完一本书,便可以在网上完成阅读理解题,老师可以在网上看到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自己的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据此,在学年末的时候,学生们会从老师那里得到一张安托林证书。
此外,我们又拜访了一位课外托管机构负责人,他告诉我,德国的小学实行半天制,这样能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亲近课外书,而且家长和课外托管机构还能监督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合适,如果每天做作业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就可以警告老师,督促老师把握好每天布置的作业量。
之后,我们走遍了德国各大州,发现图书馆遍布德国的城镇乡村,即使人口只有4000人的镇、村也至少有一个图书馆,里面一半以上的图书是给孩子看的。有位正在图书馆阅读的家长告诉我们,图书馆里有专门为孩子设置的舒适的阅读区域,孩子们在玩具熊的陪伴下,每个星期去图书馆里待上半天,就像每周去打球、游泳一样悠闲自在。有个名叫卢比的孩子,他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每个周末他除了安排半天去户外爬山外,其余时间大多在图书馆里度过,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此时,他坐在图书馆的一角,时而摇头晃脑小声读,时而把书中的精彩内容抄写在笔记本上。
最后,在一个小镇,我们有幸参加了镇里组织的阅读活动,主办方请来了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等各界成功人士,他们通过各自的人生经历,介绍阅读给其成长带来的巨大影响;他们会向小读者介绍对自己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一本书,并和他们分享阅读的乐趣;孩子们之间则可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相互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据主办方介绍,每一位参加活动的小读者,在假期里至少要读6本书,并要求简短记录读书心得。
阅读铸就未来。我们在不断点赞德国制造,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其一代一代的国民从孩提时代爱好阅读,接续筑起的强大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