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历史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一点思考

2016-09-22蒋国莹

考试周刊 2016年67期
关键词:史料学科核心

蒋国莹

2016年高考已经结束,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依然是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为切入点,以主干知识和时事热点为考点,以学科能力与素养立意为考查目标,更重视对素养立意目标的考查。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这一特点一方面呼应教育部于2014年3月提出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今后高中教学指引了方向: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那什么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呢?中国社科院吴伟教授在《历史学科与历史素养》一文中对历史学科素养做过如下鉴定:“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从历史学科这一核心素养要求出发,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必要进行改革,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培养及学科素养熏陶。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从而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作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的农村高中要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近两三年来一直注意的问题,进行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在此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心得。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变革教学方式,一改之前传统讲授的填鸭式教学,主要通过史料和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能力如何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如何做呢?九江一中的周明学老师给了我很大启示: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也就是说,把教材现有素材当成史料,根据“教材史料”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思考题,由学生阅读这些“教材史料”回答问题。他的文章《“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4、5期合刊)、《人教版高中必修1“就地取材”史料教学例举》(《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就地取材”史料教学:以人教版高中必修3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3期)等给了我很多帮助,在此谢谢周老师。

其次,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赶进度,求知识完整。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进度中的知识学习与能力、素养培养的关系问题。

高一高二历史课时一般偏少,在此之前,老师们的目标就是赶紧完成课时进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完全忽视核心素养目标培养。所以,日常新课教学中,要有核心素养培养优先于知识学习的新观念,不要一味赶进度,不要一讲到底,要充分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表达。在让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要有阅读和思考时间,尽量让更多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这样做肯定会耽误教学进度,但我们要想清楚课堂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吗?知识结构吗?这些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只能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过程中逐渐进行,只能在分析问题的师生互动、交流中逐渐进行,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中是培养不出来的,在低水平的知识复习中是培养不出来的。不要因为赶进度而丢掉真正的教学目标。宁可牺牲进度,也不要牺牲“效度”。

最后,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读史明智”的意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通俗地讲就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时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即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意识是一种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方式,它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复杂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后,把一切事物看成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根据历史启示和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自身、民族、国家、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1]。“历史素养要求的历史意识包括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包含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标准及情感文化认同等”[2]。引导学生清楚地明白学习历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升学,而是意义重大,历史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尤其人文学科的基础,学习历史有助于智力开发、能力提高,基本历史知识是公民必备的文化修养,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有助于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读史能使人明智,历史具有资政功能等。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使他们只知道和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更不应该只是让他们学会老师或教材对历史的叙述,而是通过历史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而且逐步学会怎样对历史进行认识,如何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掌握认识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对社会历史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经验”[3]。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我们:首先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困难愈挫愈勇,对他人团结合作,对自我勤奋进取。其次具有强烈的育人情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途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

参考文献:

[1]徐兆仁.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1.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11.

[3]叶小兵.论历史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J].历史教学,2001.2.

猜你喜欢

史料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超学科”来啦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