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法则
2016-09-22安君姚若琳田晓璇
安君?姚若琳?田晓璇
【摘 要】 传统审美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社会以及艺术认识的结晶,同时与之相对应的视觉形象符号在传统设计艺术中亦广泛应用于陶艺、青铜艺术等各个艺术门类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主义设计思想始终是影响设计艺术的重要因素,民族审美观在现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应得到重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 自然;传统审美观;现代设计 ;应用;实践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衍生出新的有关艺术设计的门类。然而,人类有关设计艺术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墨子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长安,然后求乐。”所以说,从实用的角度看艺术设计作品功能性第一位,其次才是它的审美功能。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艺术教育不单只是一个纯粹的技能训练过程,对于艺术设计而言更是如此。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工艺品皆可反映出当时的工艺美术思想,如《吕氏春秋》孟冬记中描述的对工匠所造的器物“按度程”校验,“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止”,反映出当时反对奢侈淫巧,铺张浪费,主张适度的思想。
成书于公元前770-前476年间的手工艺官书《考工记》是一部重要关于工艺的科技文献,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其中详尽记述了春秋时代关于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等方面的情况,涉及生产工具、兵器、乐器、染色、建筑等设计与制作。在数千年前,人们就意识到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诸多和设计、工艺相关联的因素和条件。传统视觉形象符号亦是人们对于自然认识在设计艺术中的体现。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体现最为突出的,实际上阴阳观也是设计学最为基本设计规律之一,同时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圆满、完整、对偶等理念的崇尚也反映了农业文明环境下的朴素美学观念。
人类的设计史也好,或者是艺术史也罢,都说明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即设计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是显而易见。设计与自然、人以及社会的关系是密切的。人类的初始,原始石器的使用,即意味着“设计”的初始。人类对于燧石、打制、磨制等技能的运用和掌握使得粗糙的器物开始逐渐变得具备光滑这一“美”的重要特质。器物的造型同时亦体现着“点”、“线”、“面”这样设计学的基本要素,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七孔石刀便是最好的典范说明。
四、五千年前的马家窑彩陶单从纹饰来研究大约可以分为:旋纹、波纹、鱼纹、鸟纹、平行三角纹、菱格贝叶纹、网纹、竖纹、锯齿纹、波带纹、蛙纹、折带连珠纹、月牙纹、回形网纹、回折纹、蝌蚪纹、肢爪纹、云纹、十字纹等,这些都是研究和学习视觉造型艺术设计基础的最好教材。再以我国盛行于夏、商、周三代的青铜艺术为例。从其功能性而言,这一时期的青铜武器、工具、乐器以及生活用日品皆是出于实用之前提。不同的是,作为礼器的青铜器的拥有从数量、大小等方面皆是和使用者的权利、财富、等级相一致的,具有严格的制度,故此青铜器物的造型和装饰纹样亦是有很大不同的,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如此,云纹、雷纹、蝉纹、蚕纹、鱼纹、象纹等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其设计无一不是源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
自然物象对传统设计的影响不仅体现于陶器、青铜艺术方面,可以说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或者思想始终是影响设计艺术的重要因素。秦、汉以及唐时期的建筑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诸多原因已经很难见到,然而,研究者依然能够从考古发掘的建筑物之瓦当、地砖、下水管道等物件窥探当时的设计风格之一斑,云纹、动植物纹样、涡纹、几何纹样等同样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设计元素之一。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回到中国艺术史最为辉煌的唐代艺术,以“唐十八陵”地表石雕部分为例,来对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简要讨论。很显然,追求阳刚之美、规范化的造型以及与时势同兴衰为这一时期艺术普遍的重要特征。石狮、石马、石羊、鸵鸟、翁仲以及华表等众多以彰显王权和文化、经济交流等为目的的设计作品之中,自然主义的设计元素无不处处体现期中。
以上为传统设计思想之正统。数千年来,自然主义的设计思想在民间艺人的设计作品之中体现得更是尤为具体。
种类繁多的民间美术体现了不同地域、民族人们的审美思想,其中包含着人们对生活、自然、自身以及社会的认识,其中所体现的设计理念亦同样蕴含着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意识,剪纸、皮影、泥塑、木版年画、刺绣、漆艺等多诸民间工艺种类应用最为广泛的亦同样离不开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几何纹样等诸多自然设计元素。
由于受到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自然物象在设计者或者制作者的作品中往往会呈现各自不同的喜好。在传统的民间艺术品设计或者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以借物寓意象征性的理念,于是在常人看来最为普通的自然物被赋予了某种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之意义。
在国人传统的观念中,龙为王权或者阳刚之美的象征,原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能走,会飞,能游,能兴云降雨,其视觉形象同样源于现实;凤在古代传说中为众鸟之王,是女性婉丽之美和祥瑞的象征。 在民间人们习惯于把结婚之喜比作“龙凤呈祥”。
谐音在传统的民间习俗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也是极其广泛的。蝙蝠象征“福”,瓶对应于“平安”,鹿象征“禄”,鸡对应于“吉”,猴象征“侯”,莲对应于“廉”,鱼对应于“余”等等诸多象征意义。
在国人传统的色彩观念中,“红”色通常是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红色在婚礼等喜庆的节日是应用最多的颜色之一,红盖头、红被子等等皆是,在新娘从娘家到婆家迎娶的过程中,贴红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新房到处都可以见到象征喜庆的红窗花、红对联,几乎所有的物件都要贴红。黄色一直以来是正统的象征,封建时代是皇权的标志用色。而在我国传统的色彩概念中青即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蓝色,《荀子·劝学》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描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行的扎染和蜡染艺术,其主要用色就是以藏青蓝为主。不仅如此,最为著名的元代青花艺术更是享誉海内外,其器表纹样即为青色。而以上所述几种传统的色彩正是现代色彩学所讲的三原色。
传统民间艺人的设计思想,色彩、造型技能是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所谓“系统化”教育的,他们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以及代代相传的关于艺术的理念和技能,贯穿于民间艺术其中的是人们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这是值得肯定的。
设计艺术是随着社会的需求逐步从美术中分化出来一门学科,设计作品往往是设计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不仅是一位在绘画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大画家,同时又在园林、家具设计方面亦有杰出的贡献,他设计的六件组合的“燕几”可以组合成40多种形式家具。被学术界认为是集造园学理论与艺术之大成的《长物志》的作者明代的文震亨,家学渊厚,在书画以外,同样在造园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清代的画家石涛亦是一位堆假山的妙手。
很显然,艺术规律是艺术家对自然规律的经验和总结,这一结论是毋庸置疑的。美国学者约翰·西蒙兹在《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写到“我们生于自然,植根于自然,爱自然哺育。我们的每次心跳,每次神经触动及每次思潮,我们的各种举动及尝试都受控于无所不在的自然的法则”。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在当下基于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设计师来讲是至关重的。
【参考文献】
[1] [美]H·H阿纳森著, 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2.
[2][5] 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3]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5.12.
[4] 邬烈炎,袁熙旸.外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6] [日]寺门保夫 ,田口敦子, 阿部隆夫.美术设计中的构成·色彩·图像技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8.
[7] 赵琼,辛向东.中国明清艺术图像解析.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11.
[8] 钟肇恒. 英汉美术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1.
[9]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中国工艺美术简史,1983.3.
[10] [美]约翰·西蒙兹.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