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第十四届全运会西安场馆规划

2016-09-22郭飙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郭飙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运营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国内大型赛事场馆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第十四届全运会西安场馆的规划思路:科学选址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科学化布局场馆空间,预留多功能场地;明晰权责分配,多元经营,走产业化发展;开放场馆,为民服务,提高场馆使用率。

【关键词】 第十四届全运会;场馆规划;大型赛事

一、前言

大型体育赛事不仅为举办地提供了精彩比赛,还能产生助推经济发展,加快城市进程,营建体育氛围等诸多影响。尤其是新建、扩建的体育场馆对所在地的经济,教育,体育乃至文化事业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前期国内的几处大型赛事场馆营建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包括前期投资大,赛后利用率低,群众受益性差等。那么,如何在场馆建设时进行合理的规划,达到保障赛事的同时,确保赛后也能够有效的运营和管理成了科研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第十四届全运会即将召开,前期的赛场建设,场地整合也即将进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大型赛事场馆营建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十四运会场地建设规划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运营的基本规律

1、选址考量多种因素,科学确定场馆位置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是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选址主要影响点。从自然环境因素来看,常规赛事场馆群应建设在开阔的平原地区,以保障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拥有充足的空间。另外,大型活动的城市展示功能也越来越被举办地所重视,我们从“奥运蓝、OPEC蓝”可见一斑,因此,场馆营建还要考虑城市风光、空气质量,绿化情况等方面的影响。力求将优美、健康的城市形象展示给八方来客。

2、利用已有资源,改造现有旧式场馆,发展一次性场馆

不管是“申办”制还是“委托”制,组委会都会对承办城市的已有基础进行深入调研,没有哪所城市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举办大型赛事的,因此,对已有场馆的扩建改造成为了大型赛事场馆保障主要解决途径,而且在大型赛事场馆建设中充分的利用已有资源也节省了比赛举办成本,为运营方在其他方面投入资本,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除了运用城市已有资源,还可以开发建设一次性场馆。因赛事需要,大型赛事往往会建设一批专业性较强的场地,这些场馆赛时必须建,但赛后因多方原因当地群众基础较差,会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因此,可以建设临时场馆,在赛事期间作为场馆使用,结束后即行拆除,材料重复利用,土地变作他用,最大程度上合理办会、节约办会。

3、场馆设计多功能化,结构合理

除了选择合适的场馆建设地址以及场馆类型以外,对场馆内部功能的设计也十分重要,作为体育场馆,其核心建设内容一定是为赛事服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赛事的要求也变得多种多样,单一的体育场馆并不能满足人群所有的需求。在场馆内部相应的配套设施一定要完善,如超市,咖啡厅,酒吧,甚至是休闲会所,都要具备。

三、国内大型赛事场馆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场馆选址的取舍两难问题

体育场馆地理位置的选择是场馆建设的核心问题,从国内场馆建设的情况来看,出现了一些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引人深思。

从交通方面来看,赛事举办的期间会出现一过性的人流高峰聚集众多观众。据国内学者研究,一座容纳5万人的体育场,赛事期间及开闭幕时能形成136人/分钟~933人/分钟的人流潮,这对交通体系是一种严重考验。那么从这一点来分析,体育场馆应该建设在城市近郊,土地开阔,交通便利的地区。这样的选择似乎很合理,但赛后由于体育场馆远离居民区,导致人员稀少,利用率不足,大量赛场闲置,如昆明的新亚洲体育城几乎变成了停车场。

2、建设成本过高与经营方式单一的问题

国内大多数赛事举办地在取得赛事举办权后都面临着场馆建设或者是旧场馆改造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城市都选择了在拆除老场馆之后建设新场馆,而这样虽然有利于比赛的总体规划,但是也造成了极大程度的浪费资源。每次举办赛事,拆了重建,建了再拆,建设赛后却又不进行运营管理,导致前期投入“血本无归”,这样的模式带来的一种恶性循环,结果是举办比赛,每次都是入不敷出,举办地的积极性下降,许多体育赛事的承办权变得无人问津。

3、场馆主体不明,发展方向受限的问题

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国际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内的体育场馆则并非如此,国内大多数场馆的管理主体不明晰,所在地拥有场馆的所有权,但却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进行场馆的运营,属于“有心无力”而专业的体育营销管理公司则是拥有专业团队,却没有管理场馆的权限成了“有心有力却无权”。

四、西安第十四届全运会场馆规划及运营思路

第十四届全运会由陕西省承办,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体育资源,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文化底蕴,十分适合作为主要体育场馆的建设城市。

1、科学选址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如上文所示,为了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在西安市建设全运会赛场,需要考虑交通环境,基础设施,人口分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以上多种因素建议,采取分赛区场馆的模式,即建设一个主场馆,作为开闭幕式的场所,选择省体育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其进行改造,节约成本,位置便利,人口密布。

但是,各项赛事的赛场并不适宜全部集中在此,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建议将分赛场建设于大学城附近,充分利用大学城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改造,同时,学校可以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帮助场馆的规划运营,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赛事开支,一举多得。

2、科学化布局场馆空间,预留多功能场地

在成功进行了场馆的选址之后,对场馆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是下一步的关键。在进行规划时,不可以只注重场馆规模,而忽视了场馆的功能选择。单一的体育场馆功能,不能够适应赛后的运营发展方面的要求,应该对场馆进行多方面规划,将其变成可以进行商业汇演,会议报告,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场地。

同时,赛场的座位安排也不可以只看重数量,应该合理计算人口分布,节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观众席位,这并不会影响到赛事的热度,反而会提高观众的观赛体验。同时也可以在赛场内部设置办公地点,这样可以将体育相应产业,向这里汇聚成为西安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中心。

3、明晰权责分配,多元经营,走产业化发展

应当适应国际场馆管理发展的主流,对场馆的责权进行合理的分配,首先,场馆所有权依然由政府所拥有,这是原则,不能更改。但是场馆的经营权应该彻底下放,把场馆经营权嫁给专业的体育管理公司来进行运营,这样就可以摆脱过去的“有心无力”的管理以及“有力无权”的尴尬局面。同时,体育专业管理团队,有着优秀的人员储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能够发掘体育场馆庞大的市场潜力,为场馆走上多元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场馆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也与前文的多样化布局场馆内部设施形成呼应,拥有了物质条件的体育场馆,成为集体育、教育、休闲、娱乐、会议等多元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可以很快的进入运营状态,尽快收回场馆的成本,并且由经营方自负盈亏,将强有力的带动经营方的主动性。体育赛场转型商业场馆,体育俱乐部,音乐会场,走产业化发展方向,将会使整个城市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加速经济发展,在多方面为城市前进而服务。

4、开放场馆,为民服务,提高场馆使用率

将体育场馆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立足于本地人民的身体素质发展,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将体育场馆向西安本地的居民开放,提高场地利用率的同时,也为场馆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带来了大量的消费人群,促使西安本地居民在体育产业方面加大投资的力度,转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了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从长远意义上说,会使得整个西安市的人民体质有一个巨大的进步。

并且,开放场馆的资金消耗可以从场馆的产业化运营成本中折算“以体养体”,扩大当地的体育人口比重,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弘扬体育精神,增强人民体质的另一种较为良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显鹏.现代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1-7.

[2] 孙成林等.美国体育场馆发展的新趋势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40-45.

[3] 陈元欣等.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9)17-21.

[4] 刘辛丹.西方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108-112.

[5] 武国栋.奥运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分析与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7)45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