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德育活动课程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16-09-22周亚国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选题德育

周亚国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新型课程,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稳步实施,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实施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化,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和管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开展学生综合德育实践活动,做到了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关 键 词】 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落实;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122-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新型课程,面对高中新课改,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自主、和谐、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坚持活动即育人的方针,将德育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化,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和管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开展学生综合德育实践活动,实现了学生现实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做到了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一、健全机制,多元并举,保障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健康发展

1. 加强领导,做到实施策略与机构政策“两落实”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稳步实施,我校成立了专门的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和活动课程研究室。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和分管教学和德育的副校长担任正副组长,教研处(负责研究性学习实施)、学生管理处(负责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实施)、年级组领导(年级教师、学生的参与管理)为组员,负责对学校的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和部署,确保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保障有力、政策落实、机制健全;并组建课程改革专家小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操作咨询,为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保驾护航;聘用综合德育实践活动专职教师,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浓厚教研氛围,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学分占整个毕业学分的15%以上(23学分),为保障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深入人心,学校通过广泛宣传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该课程的学习;同时,在高一年级初,组织召开全年级动员大会,分班由班主任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上好“三课”(上好一门必修课,开发一门选修课,指导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把教师参与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表模和晋升职称的指标之一,并根据过程资料、组织实施等情况兑现相关待遇。

2. 研训一体,形式多样,做到师生培训指导“两落实”

一是专家引领——“导路”。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不失时机地邀请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相关的教育界知名人士到校讲学。二是组织专题讲座——“明理”。为了让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一启动即能全面开设,教研处对每一届高一年级的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实行理论培训和指导,印发了《枝江一中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南》,先后举办多个专题讲座,从理论与操作两个层面同步实施,齐头并进,从中引导教师认识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引导教师确立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确定本班的活动目标、活动主题。三是网络培训。学校先后对教师进行针对资料查询、资料上传、网上学习的5次专题讲座、10多次网络培训,增强教师对“湖北省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平台”的熟练程度,使教师人人做到都会操作、会指导学生。同时学校通过讲座、实践操作等形式,对2009级、2010级学生进行网上培训,引领学生走进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学会资料上传的操作和要求。为保证学生参与课程与资料上传的一致性、高效性,学校编印了《枝江一中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平台资料上传操作说明》和《枝江一中学生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全过程记载手册》等资料,使学生人人学会平台操作,物化研究过程。四是经验交流——“提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说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定主题(选定主题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搞“研究”、做“学问”。

3. 创新评价,做到评价与督促“两落实”

一是学生参与综合德育实践活动的态度,对学生是否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等方面进行的评价。二是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对学生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等进行的评价。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上采取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四级评价”相结合。实施学分制评价,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五学期共设置15个学分,评定方法由课题小组成绩评定和学生个体成绩评定两部分构成,从选题、开题、研究过程、结题、显性成果展示等基本要素进行赋分评价,以评价为杠杆,激励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研究潜能。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为解决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了充分的保证和奖励,提高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课时津贴,并在学术年会上开辟专栏共同研讨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等。

二、整体规划,规范实施,构建完善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1. 整体规划实施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围绕主题,整体规划,确立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课程内容”的新思路,即紧紧围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这三大主题,结合年段学生心理特征、学习特点全面规划高一、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的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

以研究性学习为例:

高一年级以研究性学习的通识培训、研究方法指导、社团活动为主,注重课内外的结合。第一学期侧重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要求结合学科教学,通过科学性较强的学科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学会利用正确的学习方式、研究方式开展活动,突出个人发展类的选题。第二学期偏重于人文文化社团活动,要求从课内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通过系列人文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科学基本方法的训练,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突出自然环境类的选题。

高二年级上学期活动主题以实验操作型、创意制作型为主,注重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活动形式的设计、实验、制作等方面体现个性特色,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突出历史文化类的选题。高二下学期偏重于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社会调查访问型活动、社会服务型活动、社区活动型为主。对学生进行比较规范的社会活动,从形式、方法、分析到结论都强调规范完整,让学生从亲身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祖国,了解社会,了解人自身,以此进一步地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突出社会生活类的选题。

高三年级突出学科综合类的选题。理科学生结合理科综合测试,设计生活中的数理化、现代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应用及科技发展史类选题;文科学生结合文科综合测试,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时政专题等选题。将研究性学习与高考测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规范实施德育实践活动课程

教研处、学生管理处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四按”的原则开展活动。

一是按规定开足课程、开齐课时。为了保证该课程能得到真正落实,我们灵活安排、刚柔结合,努力拓展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时空“自主权”。在时间安排上打破一味的“刚性管理”,弹性地安排和整合课时。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中明确规定、课程表中严格执行,高一、高二年级每周星期四下午三节课为研究性学习时间,从而确保了在校每周的3学时,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半月假查询、整理、上传相关资料;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除了校内活动以外,统筹安排寒、暑假活动,确保每学期一周时间。真正做到“两结合”,即集中和分散使用相结合,课时内课时外相结合。

二是按实际开发切合实际的课题。在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别课程选题我们采取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对于开放性与实践性较强的部分研究性学习课题、社团组织活动采取“至下而上”方式选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选好题后学校教学研究处为其聘请能胜任的教师作指导教师,如学生自行组织了“课本剧社团”,教学研究处聘请胡祖义老师为指导教师;学生成立了合唱团,我们聘请高燕老师为指导教师;而对于部分研究性学习课题、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根据学校教学资源、专长教师情况直接确定课题,学生被动申报,如《话说枝江》《影视文学与鉴赏》《唐诗宋词鉴赏》等。通过各种形式选题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解决了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是按计划设计活动过程与内容。对于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我们也要求教师备课。制定《枝江一中研究性学习安排表》,每学期各年大约确立60个左右的课题,每班约4各课题,每个课题聘选一名指导教师,每个课题约15人参与,便于学校进行宏观管理。

四是按常规进行检查,按检查督促活动。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教研处、年级组、班主任,以便教师、学生及时改进,第一时间排除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五是按成效进行奖励,按成果多元展示。我校已经在高一、高二年级把开展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和年度考核挂上了钩。

三、立足本土,突出重点,规范开发,彰显校本特色

具体说来,我们立足校本,因地制宜,注重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注重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丰富活动内容,明确课程目标,体现课程价值。劳技手工制作、科技发明、沱江漫画、小帆文学社、理化生实验操作、天文观测、音乐与舞蹈、书法与绘画等校本课程,社区服务、社会调查、走进新农村、激情行军50里、基地活动、新生军训、消防演习、主题班会的自我设计、班旗班训的设计、班级愿景、小组愿景、个人愿景的制定等主题活动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每年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不仅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而且成为学生呈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平台。

同时因地制宜,在“本土化”的资源中挖掘活动主题。我们尽可能地让综合德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地方的特色资源挂上钩,坚持做到课程实实在在,避免“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使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行之有物,行之有效。我们自主编印了一些贴近生活与学生实际,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本教材,如《话说枝江》《校园漫画创作技法》《枝江楠管集》《天文观测基础知识》等书籍。特聘请宜昌知名漫画家李学军老师为漫画社指导教师,成立宜昌市首个高中校园漫画社团——“沱江漫画社”。“陈家喜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与功能的发挥,使我校科技创新校本课程成为十几年的特色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学校以县市两级每年的科技节为平台,以“四小”(小调查、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新)为载体,全面推进校本课程、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2009年11月宜昌市第八届青少年科技节上,我校荣获“宜昌市十佳科普示范学校”“宜昌市科技先进单位”“全国信息竞赛宜昌赛区优秀组织奖”称号;学生向小琪被评为“青少年科技之星”,王舟等人参加湖北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达96人次;辅导员陈家喜老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宜昌市科技标兵。

校园社团组织活动是落实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载体,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社团活动。这些活动课程的开设极大激发了学生生活热情,张扬了学生个性,成为和谐的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充分展示了是综合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学校还聘请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骨干教师针对时事“开坛说法”,吸引了师生的热情参与,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还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研究性选题德育
新年刊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选题有误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